中小企业融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015-01-20吴晨
吴晨
摘 要: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全球普遍性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贷款利率已经全面放开了管制,从国际上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来看,对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分析世界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以及其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和体系建设情况,对主要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066-03
1 引言
中小企業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积累社会财富、丰富市场、解决就业、技术的创新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不少发展困境,其中广大中小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利率政策进行合理、适度调控。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从1986年开始,己经走过20多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从2004年央行决定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到2013年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从此银行可以根据风险定价更合理地进行贷款定价,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贷款,而中小企业是否能够借着这一系列举措获得好处呢?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情况,探讨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我国放开存贷款利率后中小企业的融资有何启示。
2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全球视角
20世纪70年代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大都对利率实施管制,利率管制虽然有效避免了金融系统过度竞争情况的发生,保护了中小金融机构,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也引发了效率低下、金融脱媒等问题。因此,不少国家都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2.1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
美国实行利率市场化酝酿和实施的时间比较漫长,改革历时16年,其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废黜《1933年银行法》当中的Q条款展开的。它从1970年开始讨论和研究利率管制的不良效果和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除利率管制的问题。在这期间,美联储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银行业的经营情况及资金的供求情况,先对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利率(90天以内、10万美元以上)放松管制,接下来对所有大额存单的利率放松管制;后又取消定期存款利率(期限5年以上、1000万美元以上)上限,以缓和利率管制的程度。198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及货币控制法案》,正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决定自1980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取消对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即取消Q条例。1983年10月,所有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取消。并于1986年1月,取消了所有存款形式对最小余额的要求,同时取消了支付性存款的利率限制。1986年4月,取消了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对于贷款利率,除住宅贷款、汽车贷款等极少数例外,也一律不加限制。于是Q条例完全终结,利率市场化得以全面实现。
2.2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
二战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严格的利率管制政策。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发展,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压力增大。一般认为,日本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始于1978年。在这一年间,政府以招标形式发行中期国债,并且开始允许银行间拆借利率弹性化,允许银行间票据买卖利率自由化,这成为日本利率市场化的先导事件。1984年日本大藏省发表了《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真正拉开了日本全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当时的大藏省采取了首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再放开小额存款利率的方式,首先将CD的发行单位下降到1亿日元,并扩大其发行规模,由此,推动了日本存款利率的市场化。1989年日本银行采取以银行平均融资利率决定短期优惠贷款利率,改变以前在官定利率上加一个小幅利差形成贷款利率的做法,而改为在筹集资金的基础利率之上加百分之一形成贷款利率的做法。筹资的基础利率是在银行四种资金来源基础上加权平均而得,这四种资金来源是:流动性存款、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和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由于后两种是自由市场利率资金,所以,贷款资金利率部分实现自由化。1991年,以银行平均融资成本决定长期优惠贷款利率,同时日本央行停止了“窗口指导”的实施,大额定期存款利率开始市场化操作;1993年,小额定期存款利率和流动性存款利率实现自由化;1994年末日本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至此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2.3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
进入20世纪80年代,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和开放政策的需要,韩国政府确定了金融产业自由化的政策,对其利率体制进行改革。韩国利率改革经历了从放开到重新管制又再放开的过程。
1980年初,实行利率市场化、缩小银行一般贷款利率和优惠贷款利率之差,银行可以在规定的幅度内浮动贷款利率,取消了对利率上限的规定。1982年,开始取消对重点部门的优惠贷款利率,使之与一般贷款利率相一致。1984年取消了商业银行贷款优惠利率制度。1988年,开始允许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参照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自行决定利率水平,从而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更大的一步。但由于1989年韩国出现经济恶化的情况,中央银行不得不对已放开的存贷款利率通过窗口指导进行再管制。1991年韩国重新宣布实行新的利率自由化四阶段计划,基本遵循了从非银行机构到银行机构,从贷款到存款,从长期到短期,从大额到小额的顺序,逐步扩大市场化利率的比重,1997年又放松了对活期存款利率的管制,逐步实现了全部利率的市场化。
3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国际比较
3.1 美国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伴随着美国的利率市场化,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流动性增强,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金融工具将自己的资产转变为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出售而获得资金。此外,美国一直施行的扩张的货币政策也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大的流动性,中小企业更易在市场上获得资金,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美国,由于单一制的历史原因,每个州银行和联邦银行只能设置一个办事处,为中小银行提供了生存空间。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分级设置方式多样化,经济发展的自由化允许了非本地银行的存在,中小银行趋于合并,大型商业银行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关系破裂,但这不意味着中小企业融资受到约束,相反,随着银行规模的增大、银行业的兼并,大银行也开始选择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在美国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金融非中介化趋势强烈,直接融资由于资本市场的完善成为主力,间接融资即以银行为中介融资在资金市场上份额逐渐下降。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包括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机构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3.2 日本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战后初期,在日本经济恢复过程中,把经济资源重点投入基础产业部门是其经济政策的中心,这样就使大企业得到发展。由于投入不足,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劣,若想持续经营,无法单单依靠经营者持有资金,中小企业必须转向对外融资,而此时,日本采取严格的利率管制手段,金融支持体系严重向大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从普通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使可以获得贷款往往还要承担30%-40%的补偿性存款,中小企业可用资金极度缺乏,与大企业的差距逐渐拉大。为了消除这种双重结构矛盾,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重视支持中小企业。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中小企业的个别法规,1963年正式颁布《中小企业基本法》。在政府积极干预下,日本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日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日本企业融资模式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更。政府向市场放权,普通银行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关于融资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方式的增多导致大企业对普通银行间接融资的依赖性减弱。普通银行为了争取新的客户群,只得将目光转向一直被轻视的中小企业,这样一来就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
3.3 韩国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企业融资模式影响方面来看,改革促使大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降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机会增加。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韩国在经济发展中侧重对关键行业大型企业的资金支持,而广大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和规模非常有限。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在韩国政府的要求下,韩国主要银行都相继设立了专门负责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部门,通过政策性贷款重点支持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央银行规定了中小企业贷款在全国性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及外国银行分行贷款增量中的比重。1961年,韩国建立了信用担保基金,为向金融机构贷款而缺乏担保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门类齐全、独具特色、庞大而完善的现代化金融机构给各国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为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金融环境和广泛的融资渠道。
4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1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4.1.1 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且,扩大直接融资还可以化解企业融资单一依赖银行造成的风险。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壮大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完善创业投资扶持政策,稳妥推进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扩大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探索发展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债务融资等创新产品。
除了中小板和創业板的继续扩容之外,“新三板”的扩容也非常重要,它是探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场外市场的建设模式,探索利用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具体途径。“新三板”作为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其扩容对于解决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将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方式。
发展债券融资也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首先,大企业积极发展直接融资,这样信贷机构就更致力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其次,降低债券发行的标准,使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债券融资中来。美国债券的发行是我国的4倍,我国的债券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发行企业债势在必行,在遵守市场调节以及遵循信用评判等级的前提下,制定出使得发行者和投资者均满意的筹资利率。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金融创新,创新融资产品,丰富融资方式,使得融资效果更富有效率和更加平衡。
4.1.2 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要支持中小企业,不仅要强化国有大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而且还要依靠民营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有着区域上的优势,对中小企业有更清楚的了解,规模上的匹配使之有更适合小企业的贷款产品。某些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经营记录不可否定整个中小金融机构团体。政府应该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给予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正确的市场导向,建立以中小型银行为主体的区域金融体系。
4.1.3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及融资担保制度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因此,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将集中于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虽然信用担保在我国已经有所发展,但还不够完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投入,增强担保机构实力,扩大覆盖面,提高担保倍数,有效缓解企业与银行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督促中小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我国应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相关经验,努力开辟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并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设立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及时服务”中心等。同时还应该在提供信用担保、融资等“硬”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技术指导、信用咨询,管理诊断等“软”服务。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经营者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以及以政府为主体的融资担保体系。
4.2 加快商业银行转型
据了解,尽管大型银行在大企业的争夺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向深入推进,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中小企业业务。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无疑让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鹬蚌相争”所上演的戏码将会愈演愈烈。
我国可以充分借鉴美国商业银行的经验,美国通过设立社区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的中小银行。术业有专攻,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商业银行应该转变传统经营理念,结合中小企业对融资需求的“急、短、频、散”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适当放宽审批权,提高信贷灵活度。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努力创新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通过设立经营权、知识产权、专利、联保等无形资产为新型的抵押品,还有综合银行票据、贴现等业务,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4.3 相关部门出台精细化政策
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尽快建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放开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放开债券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要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建立社区性中小型银行,政府应鼓励城市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地方区域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发展,发展民营中小银行。适度降低准入门槛,扩大民营资本在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规范制度,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與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朱坤林.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11,(5).
[3]庄道鹤,赵慧.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
[4]施东卫.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特点及发展方向[J].工业企业管理,2002,(2).
[5]汪宗俊.日本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及启示[J].经济纵横,1998,(9).
[6]寿玉琴.利率市场化对中国企业融资影响的若干探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宄,2002,(7).
[7]Mariko Fujii,Masahiro Kawai.Lessons from Japan's Banking Crisis,1991 ~ 2005[R].ADBI Working Paper Series,20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