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校思政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发展的措施
——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

2015-01-20张海娜刘思聪张艺莲

经济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思政专业教学

●张海娜 刘思聪 张艺莲

一、绪言

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中最为传统的专业之一,在高校设置思政专业体现了我国高等院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目前,我国开设思政专业的高校大约有250所(不含军事院校),其中师范类院校约占60%,综合性高校约占20%,理工类及其他高校类型高校约占20%。我们经过登陆各个高校网站主页查阅其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后发现,同样都是思政专业,各类院校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计划等方面千差万别。如:作为省属师范类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思政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掌握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教学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及以上学校从事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校的武汉大学则突出培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学术型的综合性人才”;而作为省属理工类高校的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思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具备从事现代社会管理工作的基本素养与能力,胜任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务和行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从上述三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高校思政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看,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思政专业人才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教学性操作型人才,综合性学术型人才和专业性应用型人才。这正充分体现出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方向,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政专业自2002年开办以来严格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突出应用”的文科人才培养思路,累计培养毕业生300余人,综合近几年的毕业生信息跟踪反馈,该院思政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大多突出表现为:思想政治觉悟高、作风严谨、勤奋踏实肯干,纪律观念强,专业能力基本功扎实等,获得用人单位普遍赞誉。思政专业在校生更是时刻铭记、处处发扬人文学院倡导的“两杨精神”,勤奋求学,务实进取,四六级过级率经常位居全校所有专业之首,考研上线率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考入“211”、“985”高校的人数逐年上升,思政专业取得的斐然成绩得益于该院正确的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思路的指导,制定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也离不开思政专业学生的积极进取,顽强拼搏。

二、思政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紧缺。思政专业本是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最为充足的专业,2011年,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原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分为人文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这种“分而治之”情况,再加上部分思政专业教师读博深造,致使思政教师整体数量大为减少,骨干教师也比较缺乏,师生比例相差悬殊。上述状况的出现导致:一是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得部分专业课程无法开设,有的课程虽然开设却有“凑数”之嫌,无专业教师有针对性授课;二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效率下降,课程实践指导及专业问题答疑解惑工作也很难按时按量按质完成。思政系教师数量的减少问题是我们专业学生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因为师资队伍建设如果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到整个思政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和整个学科的长远发展。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校对理论教学比较重视,对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小,形成了“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跛脚”现象,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黑龙江科技大学这类省属普通高校,像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类部属重点高校同样不可避免,所以,思政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实践教学模块过少,这的确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和重视。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政专业没有固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尤其是校外基地,即使部分年级也曾有亲临大庆石油纪念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等地进行实践教学,但多数都会出现“打游击战”现象,“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年不知何处寻”。虽然说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教学,但要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则必须依靠实践教学,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第三,对思政专业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思政专业的专业内涵不是十分明确,专业性质不确定,在培养方式上缺少一些专业性质的技能和方法,思政专业技能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表现的不是很充分,导致把思政工作完全当成是嘴皮子功夫,都是“口技”活。虽然我们强调思政专业“动口说话”的能力的确不为过,但我们偏离了“正道”,潜移默化的把思政专业当成是姓“吕”的了,上下都是一张嘴,空对空。因此,我们认为思政专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亟需重新认识和定位。

第四,教学模式单一。虽然人文学院一直在针对教学模式进行着不懈改革,如要求实行课前十分钟演讲,开展专业学术问题辩论会等,起初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但从个别课程来看,这已经流于形式,值得我们反思。由于思政专业受灌输式的集中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并且在短期内缺乏大刀阔斧的改革行动,造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激发,即使部分思政系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过积极探索,但最终都是“自生自灭,不了了之”。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考核机制不合理。参考并按照学校绝大部分专业的考核机制都是课堂表现占30%(包括出勤、平时作业等),期末考试占70%的设置比重,思政专业也按此“三七”考核机制,这种机制对于理工类专业来说应该是合理可行的,但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尤其是思政专业来说完全不合理,甚至是“致命的打击”,这种考核机制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得不到最大值的激励与肯定,全凭期末考试一张卷赢得高分,而文科类专业性质又决定了期末考试成绩要想获得优秀只有华山一条路即“横竖都是背”。这种“三七”考核机制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疑也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三、高校思政专业发展的整改意见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作为省属重点支持建设的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思政专业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走黑龙江省提出的“高教强省”的战略路线,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为推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而服务,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人才保障、强大的智力支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职业流动性的不断增强,只有具备复合型素质和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并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思政专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紧跟地方发展战略步伐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及时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地方职业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课程设置,努力实现学生就业、思政专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者共赢。

(二)积极吸纳骨干教师,优化师资队伍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马列学院在分院后一段时期内曾出现过马列学院教师给人文学院思政专业授课的情况,其实,这对缓解思政专业自身教师紧缺确实是“一剂良方”,希望思政专业在以后多多请马列学院给思政专业授课“加餐”,毕竟两院“同根同源”,然而两院既然独自建制设立,各项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安排等都不一样,所以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思政专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广纳贤才,实现“自我造血”,与此同时,思政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实力,以身作则,把科研工作、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学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三)突出课程针对性,大力推行选修课程

黑龙江科技大学作为一所非国家重点的省属高校,一直以来都把培养服务型和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的历史使命,所以思政专业也应该根据学校定位和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突出思政专业课程针对性,把选修课这篇文章做精做强,如为增强学生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力,我们应该开设申论与公文写作、行政职业能力训练等选修课;为考研深造的学生开设和思政专业相关性密切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等等。所以,我们必须一方面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适当拓宽与思政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学,注重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增强学生就业、自主创业、考研深造的竞争力与自信心,多管齐下,因材施教。

(四)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思政专业教师必须切实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问题启发式教学、情景对话式教学、现场实践性教学走进教学的课堂,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积极转变,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丰富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实践活动,利用大学生社团开展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多种类型、多样形式的活动,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可以开展小组活动,若干名同学结成学习型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业调研活动、学习心得总结会、专业学术问题研讨会等。其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方针,建立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开展校企联谊会,校外参观教学活动。如我们可以与东北烈士纪念馆、大庆石油铁人纪念馆、哈尔滨31中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龙煤集团、神华集团、哈药集团、黑龙江日报社等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全方位立体化巩固和丰富理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努力做大做强“走出去”这篇大文章。

(六)改革传统的专业考核机制

改革传统的“三七”考核机制,具体改革措施可采取以撰写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等方法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形式;也可以把“三七制”改为“四六制”,加大课堂表现给分比重;还可以采用问题答辩方式、口试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总之要做到既考专业理论知识又考能力素质。

[1]贾廷秀.思政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2]彭柏林,张海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云梦学刊,2011(01)

猜你喜欢

思政专业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