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家养成之路

2015-01-20

艺术汇 2014年11期
关键词:推荐人艺术家艺术

调查显示,在目前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个专业中,艺术类毕业生首当其冲,约七成毕业生选择转行,显然,世界容纳不了那么多艺术家。而接受过专业艺术教育、拥有艺术才华的人,如何才能转变成一个优秀而成功的艺术家?今天这样的时代,年轻艺术家们要面临怎样的挑战。致力于扶持年轻艺术家,助力青年艺术家推广的CIGE(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在2014年扩大了推广年轻艺术家的规模,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项目之一是今年特别策划的“艺术家提名展”。在这一届艺博会上,邀请了九位知名的艺术家,分别提名九位他们所关注和欣赏的年轻艺术家举办个展。九位知名艺术家分别是方力钧、毛焰、隋建国、王广义、王兴伟、徐冰、展望、张晓刚、曾梵志,而他们推荐的艺术家分别是:高波、张瑛、宋建树、王俊艺、徐小国、张文超、朱利页、李青、宋易格。

艺术既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与社会相关的事情。除了内在的才华和勤奋,地域与人际环境也是艺术家成功的必要条件。张晓刚谈及自己当年为何要离开生活舒适的四川来到北京,也是希望能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和发展。八十年代,张晓刚和叶永青在盛行乡土艺术的四川美院工作,他们喜欢现代艺术,被学校看作是不可能成功的典型,学校领导还劝年轻教师不要与他们来往。即使是后来拥有了一批在专业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也会觉得一帮人互相认可是不够的。

美国拉古纳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曾经撰文指出:“你所在的地域会影响你的成功。大都市有足够的收藏家和画廊支持崭露头角的艺术毕业生,也有博物馆和艺术中心来展示他们的成就。比比皆是的批评家们会给予足够的关注,成功的同行们也会在那里鼓舞人心、互相竞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你远离大城市就不会成功,只是在大城市会让你更容易实现目标。”知名艺术家们推荐的基本上都是跟他们有过长期相处的青年艺术家,大部分是师生关系,也有像方力钧和高波那样的朋友关系。这种“举贤不避亲”的态度源于他们对彼此艺术创作方式的熟悉与认可。张晓刚说:最后成为艺术家的,不一定是当年最有才华的人,需要很多外部条件共同起作用。如今,一个艺术家除了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建立基本的人脉关系,不过,知名艺术家们也指出“混圈子”的方式有区别:看你用身体交往还是作品交往,好的艺术家并不是出席各种活动,而是积极地参与各种展览,用作品去交往。关于青年艺术家成功的外在因素,方力钧认为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可能性大于任何人的总结。知名艺术家推荐青年艺术家的时候更多是着眼于对他们未来的期待。在他们看来,现今的青年艺术家中技法好的人已经太多了,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独特性。

知名艺术家在判断青年艺术家的前景时,不仅是看他/她现在作品的成熟程度,更多是从原点去判断这个人从事艺术的动机,以及是否有可能为世界贡献属于他们独有的艺术语言。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课题需要面对,被推选的青年艺术家们大多都提到了经济影响的扩大化和海量信息对人的冲击,尤其是这个世界变化的频率越来越快,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如何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处理自身感受,文化认知和“二手经验”的关系,是他们要面对的新命题。新的生活模式带来新的问题,有大量新的命题有待去探索。

青年艺术家宋建树说:我们这两代人中间的这二、三十年,正好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转型期,也处在世界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中。中国在经历了物质狂潮席卷的30年后精神世界被冲的一片狼藉,而与此同时,信息的大浪又劈头盖脸的打了过来。

在张晓刚、方力钧等知名艺术家看来,外部价值观在变,而艺术不会变。张晓刚说:“从艺术诞生之日开始,艺术就在与资本和权力发生关系。现在,艺术家总是在试图得到资本、超越资本,背叛资本。今天,大家觉得资本最重要,可能再过十年,资本不算什么。”方力钧说:“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命的本质。如果你认为个人的生命是你的本质,那么变化不大。如果你看重外在,那么现在跟过去相比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王广义认为现今信息的丰富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观上的混乱。对于年轻艺术家而言,他们应该在与时代相处时保持其独立性,和世俗的价值观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推荐人:隋建国(1956-)被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

被推荐人:宋建树(1982-)曾做过“剔”个展,参加“中国当代青年雕塑邀请展”等。

宋建树自述:《几乎标准》和《七倍于一拃》是我感觉的标尺,也是感性判断与理性测量之间的距离。在《等量齐观》、《1米螺旋》和《1公里塔》中,我试图将日常提及的某些既定概念转化成一个实在的物体,以传达我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知事物。

推荐人:徐冰(1955-)目前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他曾于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AWARD)。代表作品包括《天书》,《地书》,《凤凰》,《何处惹尘埃》等。

被推荐人:张文超(1985-)曾参加“因地制宜”“一个和三个”等展览。

张文超自述:我偏好使用电子媒介的语言来编辑个人经历的轨迹。因自小在北京长大,对于城市的快速变化与稍纵即逝的个人体验较为敏感,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生成了前所未有的内容,这些内容又塑造了我对城市生活的记忆。

推荐人:毛焰(1968-)以观念性肖像绘画闻名,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怪杰。

被推荐人:张瑛(1981-)曾做《灰度——张瑛的绘画》等。

张瑛自述:我的作品以人物为主。我把自己的感受重新编排导演,"演出"关于孤独、荒诞、不完美的美。画中人物的肤色、性别、身份并不重要,他(她)们只是构成"演出"。我尽可能使造型和色彩与心理上的准确吻合,然后自然质朴地呈现。

推荐人:方力钧(1963-)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

被推荐人:高波(1970-)曾做过“花开不败”、“一指禅”等个展。

高波自述:绘画退到最后也像是一张皮,它的纹理好看与否是艺术家极端在意的。就像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不用自己支配身上的花纹怎样延展一样,生长基因使他有了好看的花纹,艺术家在工作的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呈现。

推荐人:张晓刚(1958-)主要作品有《全家福》系列、《天安门》、《血缘:同志120号》、《大家庭》等。雅昌艺术网发布的《拍卖市场年度调查报告》有公布2008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最高的中国在世艺术家排名,51岁的张晓刚以3.01亿元的总成交额排名第一。

被推荐人:李青(1986-)曾参展第四届“新星星艺术节”“青年艺术100”项目启动展等。

李青自述:我的创作专注于对环境、空间的凝视,记忆与想象。通过对建筑,建筑表皮与空间的重组与描绘,试图捕捉日常环境中庄重却不经意的那一部分,以期找寻某种不确定的氛围和朴素静止的力量。

推荐人:展望(1962-)观念雕塑家,也是第一个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中国艺术家。

被推荐人:朱利页(1982-)曾参加“示弱主义”、“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等。

朱利页自述:此系列作品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的艺术本体语言的研究。催眠是让大脑的某些部分进入放松休息的状态;而另一些部分保持活跃,则所传达的讯息就会相对清晰。借此来体验如:“雕塑的空间是什么”这类艺术本体问题。

猜你喜欢

推荐人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新疆新源实行领导干部推荐责任制
《人民的名义》我最喜欢的角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2014大盘点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