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中的浪漫”说田世信的艺术气质
2015-01-20
田世信的雕塑艺术有一种凝重的气质,这种凝重不是沉重,而是含有浪漫精神倾向的悲怆,这种悲怆体现出的是一种尘世的沧桑。同时,这种沧桑中又潜蕴着对于理想的追寻、追问与追求。
田世信刻画的鲁迅、老子、屈原、司马迁、谭嗣同、秋瑾等,注重的是对其精神气质的塑造,体现出的是艺术手法潜入到人物心灵中的对话。在鲁迅那清癯的面孔中,我们体会到的是民族的沧桑、民族的责任和焦虑。同样这种情结表现在《老子像》、《屈原像》、《司马迁》、《谭嗣同》等人物雕塑中,又体现出他对于悲剧性精神的深度思考。然而在这些艺术形象中,虽然能使观众感染和体悟到悲剧性艺术之意味,但这种悲剧决不是悲观,而是对精神价值的思考,体现出的是一种生命的厚度和一位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及不倦的求真精神。
田世信的这种极富审美个性的审美取向,即使在他表现的应当是轻柔如水的优美题材中(如仕女人物)也少了一些浮光的美艳,多了一些对生存状态的体会。
田世信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在艺境中不断追寻的创新者。他前期的作品体现出的是认识经验转化为艺术经验的意识反映,而现阶段又体现出了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对历史文化的多维度,深层面的探究。这一点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便是《王者之尊》。
《王者之尊》是田世信近两年的倾心之作,其主题的构想得源于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田世信以这首词为主题立意的依据,塑造了对中国历史最具精神与文化影响的6位“王者”,此“王者”正是《沁园春·雪》中所评价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成吉思汗和毛泽东。
毛泽东的这首词,对于5位彪炳历史的大帝之评价,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诗性美学对其进行的评价,是一种自我的方式。而田世信之“王者之尊”则是站在当代文化方式的角度上去审视反思历史。在艺术思维上田世信用叙述式的且庄亦谐的独有语言,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根深蒂固的“君权体制”进行了哲学性的反思,在艺术手法上他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方式,以线塑形;在材料运用上他采用传统工艺之夹纻大漆,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又以叙述性的方式展现,形成了一个“场”的效能。这几点均能够表明他以当代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对此题材作了观念性的表述。
艺术家的语言方式,就是他本人的情感符号,他的作品就是他心理路程。田世信这种沧桑之中的浪漫气质,当然是与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1964年,他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偏远的贵州,在此生活了25年。他的艺术情愫来源于他所处的大山,来源于大山里的风土人情;来源于蕴藉于大山之内的生命动力;来源于自己的青春与艰苦的生存之间的磨砺和锤炼。1982年,他的20余件木雕作品随《贵州学习民族民间新作展》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些作品是他在贵州生活的精神写照与艺术体现。他的作品得到当时专家的关注和肯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因此,1982年成为了他人生历程的重要转折点。
人生的磨练使他的艺术语言从优美的方式中自觉地走向粗犷、原始和悲悯的艺术情怀当中。因此,田世信的艺术便具有了深沉的悲剧意识和蕴藏于其中的浪漫的天然禀赋。这个浪漫便是他对于生存、生命的热爱与追寻,这种气质也表现在他富有童真的日常生活中。
20世纪的艺术处在剧烈变革的时期,中国的艺术在与西方意识交流、碰撞与抗争中;在危机与转折、建构与解构的语境中显现出了它的多样性。田世信在当下的艺术洪流中,沉着、冷静。他既没有激进也没有保守,而是以自我的艺术经验和视角切点来理解当代艺术观中被奉为灵丹妙药的所谓“观念性”、“当代性”,这一点尤其在他的《王者之尊》中更能体现得出。
田世信的雕塑艺术,有一种对于形式语言的敏锐与自信。他塑形严谨,却收放有度,在他众多的肖像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他那种“心随笔运”的手感。这种手感散发出的是中国艺术中的带有浪漫色彩的写意精神。而在他的《王者之尊》中体现出的又是一位当代艺术家对古典技巧的运用,体现出的是对技与艺,工与巧的中国传统技艺的继承、发掘与创造,有一种工笔般的细腻之美。他的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当代性运用,正是当下艺术创作中所应引起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田世信的艺术之前期,也就是以表现原始生命感和刻画人物精神为题材的作品,是他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高峰。而以传统的塑形方式和工艺来表达当代观念之作品,又是他艺术人生中的另一个高峰。
这种高峰是建立在在严谨的西方造型基础上且“以形写神”的写意精神,是建立在对生活的体悟和对事物的人生态度上的求真精神,当这两点融为一体之时,便恰好地体现出了他艺术气质中的悲怆和含藏于其中的浪漫情怀。因而,也使他在20世纪的今天,能够作出超越潮流、超越风格主义的自我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取向,这就是他具有当代意识的中国气派所阐发出的沧桑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