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片临床合理应用及剂型改良
2015-01-20汤明启
汤明启
复方甘草片临床合理应用及剂型改良
汤明启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片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剂型改良。方法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复方甘草片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对其剂型改良的必要性。结果 复方甘草片有过敏反应、假醛固酮增多症、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成瘾依赖性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配伍禁忌,不宜久服,宜含服。为便于服用,可对复方甘草片进行薄膜包衣,制成复方甘草薄膜包衣片。结论 应加强药剂人员、医护人员对复方甘草片的认识,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
复方甘草片;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剂型
复方甘草片是镇咳祛痰类非处方药,其组成成分为每片含甘草浸膏粉112.5 mg、阿片粉4 mg、樟脑2 mg、八角茴香油2 mg、苯甲酸钠2 mg。因其疗效确切、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患者青睐。随着复方甘草片在临床广泛而不合理的使用,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因此应全面了解复方甘草片的特性,合理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复方甘草片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 药理作用
复方甘草片组分中甘草浸膏为保护性镇咳祛痰剂;阿片粉有较强的镇咳作用;樟脑及八角茴香油能刺激支气管黏膜,反射性地增加腺体分泌,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苯甲酸钠为防腐剂。上述成分组成复方制剂,镇咳祛痰的同时还对呼吸道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性作用[1]。
2 不良反应
查阅多家制药企业生产的复方甘草片的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项均标注较简单,如武汉市一药企生产的复方甘草片不良反应项仅标示:有轻微的恶心,呕吐反应。但在实际应用中,各类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2-3];假醛固酮增多症,如低血钾、高血钾、高血压、高血压危象、浮肿[4-9];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其中腹泻较为多见,一般在1~3 d内发生[10];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如导致血糖升高[11];成瘾依赖性等[12-13]。
3 临床应用
3.1 配伍禁忌 一般情况下,复方甘草片不宜与强心苷类、利尿类、降压药、降糖药、水杨酸类配伍,以免诱发强心苷中毒反应,引起假醛固酮增多症、致血糖升高和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14]。
3.2 不宜久服 复方甘草片中含有阿片粉,阿片粉具有较强的镇痛,镇静,镇咳作用。但阿片粉属于麻醉药品,长期服用易成瘾,如持续服用复方甘草片时间过长,患者可出现精神萎靡,全身不适,流泪流涕,烦躁焦虑等症状,建议临床医生将复方甘草片的处方用量以常用量不超过3 d,连续用药不超过7 d为宜,或用其他祛痰镇咳药代替[15]。
3.3 宜含服 复方甘草片属于黏膜保护性止咳药,通过覆盖在有炎症的咽喉黏膜表面发挥止咳作用。含服复方甘草片,可使药片在口腔中溶化,有效成分易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止咳作用起效快。同时,阿片的有效成分经口腔黏膜吸收后,不经肝脏的首过效应而直接进入血液,减少了有效成分的损失,避免了吞服复方甘草片中阿片粉的肝脏代谢,减轻了恶心、口干、便秘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复方甘草片治疗咳嗽、咳痰,3 d,1周后症状消失的病例数含服组明显多于吞服组,故复方甘草片临床投药途径应首选含服[16],复方甘草片含服(3片/次,3次/d)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7]。
3.4 特殊人群的使用 复方甘草片中甘草浸膏粉有类似雌激素作用,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失调。临床报道服用甘草甜素可致非哺乳期妇女泌乳、儿童乳腺发育[18-19]。因此儿童服用复方甘草片应减量,防止阿片类中毒,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前列腺肥大排尿有困难的老年人、长期嗜酒且有酒瘾者、精神病患者、运动员均不能服用复方甘草片。
4 剂型及生产工艺的改良
药物剂型是药物存在和引入机体的必备形式,良好的剂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想做到合理用药,剂型必须选择正确[20]。复方甘草片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新增品种,因药典未要求包衣,各生产厂家的产品均为素片[21-22]。该素片有引湿性、易吸潮、变黑、互粘成团块;药片中含阿片粉,素片具阿片粉特殊臭气,影响服用;处方中含八角茴香油、樟脑,属易挥发物质,贮存期间成分易散失,影响疗效。为提高复方甘草片的稳定性,并改善气味,可对其剂型进行改良,采用薄膜包衣,制成复方甘草薄膜包衣片。复方甘草薄膜包衣溶液可由羟丙甲纤维素、聚丙烯酸树酯、增塑剂及乙醇溶液组成,其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5.36%、1.84%、0.12%、75%。此法制成的复方甘草薄膜包衣片外观光滑平整,无明显特殊气味,防潮性能显著提高,为药物的包装,运输和储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3]。
同时,药物的溶出度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作用,是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复方甘草片为传统药,现行标准未收载溶出度检查项,因其固有的呛人气味,虽然含服效果优于吞服,但患者难以接受含服的给药方式,影响了药物的作用,故建议生产企业应深入研究复方甘草片的制剂工艺,获得较好的溶出行为,以提高其口服的生物利用度[24]。
5 讨论
复方甘草片为化学药品,但人们普遍将其视为中成药,认为其十分安全而随意滥用。由于中成药经常在说明书中忽视不良反应的详尽说明,客观上放大了患者深植心中的没有毒副作用的错误观念,造成很多患者擅自加大药量,延长用药时间,给不良反应埋下隐患[25]。就复方甘草片而言,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①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②严格掌握剂量,依病情的变化及个体差异而定,禁止超剂量应用。③有过敏史者在应用时,应严密观察,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对症处理。④需要长期应用时,应嘱患者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⑤重视复方甘草片的不良反应的宣传和报道,提高药剂人员,医护人员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及时准确收集资料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使复方甘草片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保障安全用药。
[1]张明坤.阿奇霉素加复方甘草片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5):636.
[2]郑刚,李成健,蒋欣,等.复方甘草片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1998,17(1):60.
[3]郑晓玲.复方甘草片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5):292.
[4]吴华侨.服用复方甘草片致低钾1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2,29(9):411.
[5]藏秀贤,闫百灵,逢利,等.服用复方甘草片致高血钾1例[J].重庆医学,2014,43(24):3264.
[6]阮秀云,李世桥,姜小龙.复方甘草片致高血压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2008,8(21):5282.
[7]冯云,马聪玲,朱军.复方甘草片致高血压危象1例[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3):287.
[8]张荔.复方甘草片引起四肢水肿1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5):298.
[9]王辉.复方甘草片致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79.
[10]王冬梅,王小娟,郑清莲,等.甘草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房,2004,15(1):44-45.
[11]纪虹.复方甘草片的不良反应[J].吉林中医药,1995,14(3):31.
[12]薛瑞君.口服复方甘草片成瘾1例[J].广州医药,1996,27(2):3.
[13]余明.复方甘草片成瘾1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3):148.
[14]李翠敏.复方甘草片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26(1):116-117.
[15]汤明启.复方甘草片成瘾3例[J].医药导报,2003,22(3):195.
[16]郑军,赵镭,郑颖洁.复方甘草片含服与吞服的镇咳祛痰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3):186-187.
[17]杨文,徐秋平,彭洒,等.复方甘草片吞服和含服的疗效对比及量效关系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5):66-68.
[18]石维福,田素香.甘草甜素致非哺乳期妇女泌乳2例[J].新药与临床,1994,13(1):123.
[19]孙明.甘草甜素片致儿童乳腺发育1例[J].江西医学学报,1995,30(4):255.
[20]王慧玉.从剂型角度谈合理使用中成药[J].中国药房,2010,21(43):4127-4128.
[21]董维卿,候宜峰.建议复方甘草片进行包衣[J].中国药师,1999,2(2):167.
[22]邱贞琴,任去霞,马金华.复方甘草片薄膜包衣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1):50-51.
[23]葛月宾,李孟顺,代黔.复方甘草片的薄膜包衣处方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58-60.
[24]郑淑凤,胡猛慎,杨红娟,等.复方甘草片溶出行为的研究与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14,37(2):130-134.
[25]王淑斌,隋芯,黄蕊,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6):362-365.
2015-02-12)
1005-619X(2015)07-0695-03
10.13517/j.cnki.ccm.2015.07.009
442300 湖北省竹溪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