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
2015-01-20鲍旭波
鲍旭波
(浙江海洋学院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
鲍旭波
(浙江海洋学院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浙江舟山316022)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每一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践的落脚点。从创新能力的内涵着手,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及其成因,提出要从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机制、打造教师队伍、构建评价机制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而人才的竞争则是根本。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未来主力军,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每一个高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我国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核心地位。通过科学设置高校课程,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综合性与创新性是每一所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然选择。然而受我国应试教育等人才选拔机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普遍不足,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大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与培养对策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
(一)创新意识
这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面对未知问题和事物所具备的探索与求知的动力之源,并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加强专业与综合知识的学习,不断激发自身创新潜能,实现自我突破与发展。
(二)创新人格
这是支持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勇于坚持、敢于攀登的优秀人格。在创新人格的指引下,大学生在遇到学习或研究困难时,能够自觉地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拥有坚忍不拔、勤于专研的意志力。
(三)创新思维
其构成包括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两种思维相辅相成,是发明与发现新事物、新问题的特有方式。大学生创新思维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求异心理,二是观察力的敏锐与独特性,三是专业与综合知识结构的创造性加工能力等。[1]创新思维是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关键智力因素,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超越传统知识结构的必备条件。
(四)创新知识
这是指在某个专业或者某个领域所具备的独特理解与知识创新。创新知识的源泉是基础知识与文化积累,是创新能力的基石。
(五)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是创新意识与思维的有效转化,其实践结果是有价值的精神、物质成果,是在大学生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的。
创新能力既需要以深厚的理论知识、有效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基础,[2]也需要探索力、意志力、持久力等精神因素的支持。[3]所以,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结构的传授,也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成因
(一)创新整合能力缺乏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创新实践,但是在创新过程中缺乏整合和利用现有知识结构和外部学习环境等方面的能力,难以在实践过程中落实创新想法,这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思维模式单一
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与经验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所学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往往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认知问题,表现为实践过程中不能系统地看待所学专业的知识,思维模式呈现单一直线型,缺乏对某一行为、某一事物的发散和归纳思考,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创新转化能力不足
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与专业学习,在某些特定环境与条件的刺激之下,大学生的脑皮层思维之间会产生彼此联系,出现一定的思维灵感。但是,灵感一般是短暂的、零散的,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才能够促使灵感向实践创新能力转化。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大学生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方法的使用与转化能力、所做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等。[4]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转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创新精神不足
在大学生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创新精神也是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只有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者的合力之下,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实现更大程度的转化。高校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但是在知识应用和创新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兴趣与意志力的限制,遇到困境容易放弃,遇到质疑容易退缩,无法进行深入持久的思考和探索,使得创新能力更多地停留在意识层面,未能充分地向实践层面转化,从而影响了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性。
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一)树立创新人才教育理念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教育是提升素质教育效果的基础。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动力和意志;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向创新成果的转化。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创新教育理念的认识,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转化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中。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摒弃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以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为目标,将创新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首先,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式,以知识的传授教学向创造性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转变;其次,要有效地体现大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和支持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思考,推助其新观念、新方法的产生;再次,要通过在职培训、访学、学术交流等手段提升高校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想的执行力。
(二)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根据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也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设置应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为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首先,要实现高校课程设置与转换体系的创新,为大学生的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丰富高校课程,加大选修课程的优化与设置,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再次,积极构建第二课堂,把第二课堂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当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抓手,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三)改革高校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重视对创新型教学内容的研究,通过吸纳专业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多元化。通过科学的引导、辨证地对待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创新动力;其次,要加大课堂教学主体参与有效性的探索,打破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的束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借助专题研讨、辩论赛、实验课等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5]再次,要优化与提升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高校要以现有的教学设施为基础,构建创新型教育实践基地,给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四)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需要一支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作保障。首先,高校教师要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加大创新教育的有效落实,借助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等举措,来提升人才培养创新的教育目标。其次,按照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特征,提升高校创新人才教育的实践研究,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研与成果转化,以课题、专项研讨为契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实践化、成果化研究。再次,高校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应对挑战能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爱好,以便近距离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构建有效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有效性,实现以评价来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首先,要加大对当前高校现行考试制度的优化与改革。当前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测试,通过考试这种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低作出客观的衡量,无法有效体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除了采用考试这一单一的评价方式外,还可以增加对学生科研能力、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评定。其次,要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的评价方式,向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发展评价转化。这种转化包括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构建,其内容包括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身心健康程度、大学生的特长、大学生创新能力等。这种综合评价方式的应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整体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需要高校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机制、打造教师队伍、构建评价机制。同时,作为创新能力主体的大学生,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认真学习专业与综合知识,不断提升自身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1]彭远威.主体性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63-165.
[2]冯晓.独立学院创新意识与创意型人才培养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93-94.
[3]叶清.大学生创新人格特征及其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73-75.
[4]王永利,史国栋,龚方红.浅谈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57-58.
[5]金丽,张守凤.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55-157.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Capacity for Innovation and Its Cultivation
BAO Xubo
(School of Petrochemic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College students’capacity for innov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nation.It is the foothold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every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in our countr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 their capacity for innovation.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apacity for innovation,analyzes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lack of capacity for innov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and finally puts forwards that college students’capacity for innovation can be cultivated and developed by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oriented education,optimizing curriculum setting,reforming teaching mechanism,building a good team of teachers,and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mechanism,etc.
capacity for innovation;college students;cultivation
G647.38
A
1008-8318(2015)04-0083-04
2015-01-13
鲍旭波(1990-),男,浙江舟山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