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和尊重成为教育的主旋律
2015-01-19祁顺成
祁顺成
教育是爱的洪流汇聚而成的。因为爱的涌动,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着希望,流淌着智慧,洋溢着人性;因为爱的滋润,使孩子们拥有无限的自信,使他们有能力,也有勇气发现自身才华,使他们对未来充满遐想、充满憧憬,也充满无限的力量。
1.用尊重开启孩子健康人生的天地
我们期待着儿童对我们的爱和尊重,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用我们身体力行的范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味到爱的滋味,感受尊重的力量。2012年3月8日《今日早报》有一篇报道:“近日,一张浙江宁波江北实验中学校门口一位学生鞠躬90度给老师行礼,老师却自顾开车不回礼的照片引起热议。学校回应称,确实有个别老师没向对他(她)行礼的学生回礼,将会重视此事情,并进行相应整改。”师者,谦谦君子也。古人将之与天地君王平齐,可见教师仁德与情知应是高山流水,会不断感化与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学校弘扬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教育学生遇见师长鞠躬行礼,其宗旨和出发点无可厚非。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与人为善,学做谦谦君子,我想这是我们应该找回的教育的本真之一。然而,教师视而不见,严以待人却宽以待己,我想这违背了活动的初衷,也背离了教育的本真。因为教师没有倾注自己的爱和尊重,让教育变得空洞和虚假,过于功利化,甚至是虚伪的化身。
教师对孩子行礼的尊重,不只是一种表象,其凸显的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维护,是实行平等教育的信条。教师的冷漠,造就的是一颗颗冰封的心灵,让我们延续千年的文明成为一纸空文;教师的无视,让学生很尴尬,也很茫然,到底要不要尊敬师长,当我们付出行动时是不是可以被当作不存在……这一切都让我回想起“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其身不正,何以号令?是的,这样的教育无法呈现师生的平等,无法彰显人性的温暖,更使我们的教育变得苍白无力。回礼,看似小事,却让我们感受尊重的无限力量,让尊重对等起来,可以让爱释放开来,使我们的教育充满信度和力度。
给予孩子的尊重,就是给予孩子快乐成长的力量,也是给予教育的尊重。它有利于教育的贯穿延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言传身教的巨大力量,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生机盎然和朝气磅礴,无形之中会助燃社会风气,给我们古老的文明注入新活的力量。因为爱和尊重的存在,孩子们感受的是温暖和希望,使他们时刻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2.用尊重濡养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和谐的教育要给予儿童同样的爱和尊重,从而使儿童的内心充满阳光,使孩子们的生活到处蕴含着幸福。用教师最真挚的爱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慰藉,用我们对孩子的尊重赢得孩子的信赖,用真心、真诚,让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似朋友、似亲人、似师徒,有真情的自然流露,有温暖的源源流淌,不具有任何“放弃”的形式,也不会染有任何“蛊惑”的色彩。爱孩子们,尊重他们的一言一行,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我们的魅力,用教育的智慧,搭建自由快乐生长的平台,使之拥有搏击长空的期望,拥有放飞理想的气场。
爱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们,这样的信条和思想将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生机,饱含激情,同样也会给我们以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不会在遇到最初的困难时而气馁,而放弃自己的努力,也不会放弃教育。面对他们难于集中精力,不能及时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反应迟缓不能跟上集体前行的步伐,简单的计算也是漏洞百出,连基本的生字词都无法掌握,甚至是一篇极其简单的课文也不能顺畅阅读等诸多问题的呈现,我们得有爱心,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现状,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用细心号准问题的脉搏,用恒心对待不断反复的毛病,用耐心善待每一个差错,用信心支撑每一点进步,从而使这一教育之宝永放奇异的光彩。缺少爱的教育,尊重缺失的教育,都不会塑造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
爱他们、尊重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只惟他们为方向标,更不是无原则、无理性地迁就于他们,而是要切实履行准教育的义务,把握住社会的政策方向。因此,我们有义务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和思考,使其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明白善恶的区别,理解文明的意义和价值,知晓尊重生命的意义等。奖励优秀,惩罚错误,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这便是爱学生的灵魂,更是对人性尊重的所承担的工作。正因如此,我们对学生的尊重应成为教育的基础,把学生看成人,善待学生每一次活动,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点进步,用智慧引领学生不断前行。指导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知道感恩和回报,学会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家长的爱护。总之,使其在学习和生活的生涯中知晓尊重的使命,明晰尊重的力量,学会尊重,并通过教育及活动的交互,让每一点、每一次,都产生价值,生成尊重,从而打造和谐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小环境,让人性得以徜徉在幸福快乐的蓝天下。
重建一种尊重的教育,一个尊重的学校。让孩子从管好自己、说好话、礼貌待人、和善待物开始,进而塑造思想开放、宽容大度、明义晓礼等良好的人格。
3.用尊重搭建孩子快乐成长的平台
教育应从尊重儿童开始。这是智者的呐喊,也是教育的根。我们深知未来是儿童的,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我们就得尊重孩子们,首先让其拥有快乐和幸福的童年,其次再拥有自由的美满的未来世界。
学会在管束中尊重孩子。学生是善变的,小学阶段是人生奠基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正确的灌输,规范的引领,科学的施教,任性、叛逆,甚至是暴戾将成为人性中不可挥去的一抹阴影。用教师的机智,用教育的智慧来规范和约束那日益膨胀的欲望,使其明白“孔融让梨”并非只是物质的取舍,而是精神的升华,使其明白助人为乐的内涵所在,不是表象中得与失,而是在人性暖流中爱的流淌,是爱的升华。从而使其逐步养成管束和克制自己欲望的能力,以便在人生的长途中学会思考,学会辨析,能够克服感性,释放出最大限度的理性。但我们也应理智地掌控好学生的状态,当他们还不能运用理智时,管束要严格;当他们能够运用理智时,管束则要放松。如当孩子们已经知道尊重他人劳动时,我们就应退居幕后,让其有自由的活动、思考和研究的时空,尊重他们的所思所行。又如孩子们的幼稚,哪怕是莽撞行为,甚至是逆反心理等端倪初现,我们首先要解读孩子们的行为举止的出发点,努力发掘其中蕴含的理性或者是善的因素,其次要运用教育的智慧,使其明白行为的欠妥,甚至是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的一面,从而让其在反思中获得提升。给孩子们一定的空间,他们也会幡然醒悟,也会做出善的举止。在管束教育中尊重孩子,贴近其生长的特点,符合其成长规律,使我们的管理更趋合适、有效,又能凸显孩童的本真。
学会在奖惩中尊重孩子。“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伪的教育”,这的确是真理。因此,灵活驾驭奖惩教育这根杠杆,使其欲望在向善、向积极理想的层面推进,让自尊的追求、尊重名誉的追求、友善互助信条的缔造、憎恶羞耻心理的养成等成为学生实现自我追求的主旋律。让孩子懂得追求自尊是教育中最具深远意义的教育。一个人一旦懂得自尊和羞耻,那么尊重与羞耻就是鞭策其不断走向远方的中坚力量,是非善恶观念就会内化为一种难以磨灭的信念。
褒奖好的行为,惩戒差的行为,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知道团队的意义与价值,激励创新,从而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无论是奖励还是处罚,仅仅是教的重要手段。在奖惩教育中,尊重他们的正确需求,不可压抑理性的欲望。
心灵的圣洁,自始至终是人类全部文明的源泉。爱和尊重就是汲取生命之源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水泗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