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环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研究
2015-01-19苟元琴
苟元琴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快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问政平台迅速渗透到民众生活,在信息传播、政治参与、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政府汇集民意、问政于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与此同时,政府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问政平台树立并传播良好政府形象也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网络问政,是指政府和广大民众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特有的网络平台(如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积极沟通、交流。它是互联网大背景下政府和民众交流互动的一种新方式。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利用大众传媒以及网络传媒等沟通手段进行的信息传播。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政府形象传播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政府要注重自身的施政行为,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问政平台,做好施政行为的介绍、宣传,有意识地塑造和传播良好形象。
1 政府部门利用网络问政塑造政府形象现状调查
1.1 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问卷
图1 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部分问卷
笔者制作了一份关于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的网络调查问卷,在网络上开展了政府形象传播问卷调查,以获取公众通过网络问政了解政府形象的途径及内容,分析统计公众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对政府形象的关注点以及政民互动情况,为政府网络形象传播提供数据依据。
本次网络问卷调查共有237 人填写了调查问卷。经过筛选,201 份为有效问卷,可作为资料分析数据源。
1.2 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情况统计分析
1.2.1 网络问政普及状况及其塑造政府形象潜力分析
在问卷中,就网络问政认知度以及政府政策传播途径进行了专项调查,如表1 所示:
表1 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认知度(部分)
从统计数据来看,民众通过网络了解政府方针政策占79.83%,经常参与网络问政的比重达55.72%。由此可见,网络问政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较高的认可程度。调查数据同时显示,78.77%的公众认为网络问政是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的(如图2 所示)。
1.2.2 网络问政途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如今最受公众欢迎的网络问政工具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平台。政府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平台上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民众参与评价和讨论,同时还能在线问答,方便快捷,受到公众的青睐(如图3 所示)。
2 网络问政背景下政府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
通过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整理,我们发现:虽然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网络问政平台逐渐在民众中广泛使用,架起了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桥梁,促进了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但与此同时,网络问政背景下政府形象塑造和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地方政府对网络形象塑造重视程度不够
在网络问政的过程中,政府的态度决定了网络问政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近几年网络问政盛行,各种形式的网络问政百花齐放,各级政府的网络问政网站数量增加,政务微博走向鼎盛,政务微信悄然兴起,但这并不代表政府足够重视网络问政,以及网络问政的效果好。在实际的执行中,部分地方政府及工作人员在网络问政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地方的政府网站长久不更新,或是更新周期很长,信息的时效性不强;有些网络问政平台上网民的留言多,答复的却很少,或者回答空而不实,群众的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这些都可能给政府形象带来极大损害。
2.2 地方政府媒体利用理念滞后,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政府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形象塑造和传播时,多是正面的报道和宣传,存在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问题。对于热点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在关键的事实信息报道过程中反应滞后,甚至是沉默,导致网络流言、虚假猜测四起,虽然有些地方政府也做出相应的回应,但对公众声音进行弱化处理,让民众感觉信息不够诚恳、透明、快速。这样,政府在民众心中的责任形象会打折,会被认为不够阳光和透明。
2.3 网民参政意识薄弱,素养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引导
据《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参政议政的数量远远小于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和消费的数量。喜欢围观、看热闹,但不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的关心时政,但比较盲目,听风就是雨,要么随意转发没有科学依据的言论;要么煽风点火,对政府的薄弱环节加以渲染扩大,形成极端民意。这些非理性的网络参与行为,说明了我国国民的参政议政意识还相对淡薄,素养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地有序引导。
2.4 地方政府网络形象管理尚未形成制度和规范
很多地方政府建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力图与民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但多数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网络问政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范,政府网络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没有专门机构进行协调安排,政府工作人员被网络问政时并没有强制回复或是规定在多短的时间如何正确回复,很多都是凭部门或是个人情况,重视的会及时答复,不重视的不回答或打官腔敷衍,这直接导致政府形象受到影响。因此,规范网络问政制度,建立地方政府网络形象管理共管机制,并且制定一套完整的政府网络问政和形象传播的规范和体系,对塑造良好的地方政府网络形象非常重要。
3 运用网络问政平台塑造和传播良好政府形象的策略建议
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政府部门只有尽快调整形象传播理念,充分运用网络问政平台,在信息传播与管理方面做出必要调整,才有可能塑造和传播自身良好的形象。
3.1 重视网络问政,达成塑造政府形象社会化共识
在网络开放的今天,政府及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社会化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凝聚整个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力量共同完成。网络问政作为网络时代公众参政议政的新渠道,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热情,让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朝着政府部门与公众沟通配合共创的方向发展。这要求政府及工作人员要以开放、平等的态度对待网络问政,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问政。要学会网络上的沟通之道,学会与网民对话,倾听网民心声。只有真正融入到网民中来,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民意,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传播良好政府形象。
3.2 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政府要想在互联网时代树立和传播良好的政府形象,就要充分利用网络问政平台的优势,高效透明地实现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政务公开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成为老百姓参政议政的平台。首先,政务公开要及时迅速。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还是施政行为,都要及时迅速地公开,让老百姓心里有数。其次,政务公开的信息要全面详尽,通俗易懂,只要是民众关心的问题,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下,都应该做到公开透明。做到了真正意义的政务公开,阳光政府形象也就自然树立,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就会得到民众的坚实拥护。
3.3 提高民众参与意识,主动进行舆论引导
目前,我国民众通过互联网参政议政的意识还相对薄弱,并且网民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他们阅历较少,信息的识别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政府部门作为权威信息的知情者,也要担当权威信息的发布者和引导者,及时准确地发布有关事件的全面信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问政平台进行网上舆论引导,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信息内容在网上得到充分的呈现与宣扬,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传播良好政府形象提供正能量。
3.4 解决民众实际问题,构建服务型政府
政府形象的塑造要从解决民众实际问题着手。百姓最关心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百姓最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把公众的利益当作政府部门自己的利益,把公众的方便当作政府部门自己的方便,实实在在为民解忧,为民服务,才是政府形象塑造的王道。网络问政平台的传播效果不应该只是“对上”,更应该是“对下”。各级政府机构纷纷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网络问政平台,不是为了让上级领导看到其行为,成为有名无实的摆设,而是要真正地关心百姓的诉求,及时解决网民实际问题。只有当政府机构能够为老百姓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样的政府才是真正的服务型政府,这样的形象才是最好的政府形象。
3.5 完善制度,规范网络问政参与机制
要想利用网络问政平台塑造良好的政府网络形象,就要将网络问政纳入制度化建设中来,建立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定一套完整的政府网络问政和形象传播的规范和体系,让网络问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才能规范政府的网络问政流程,约束网民的网络非理性行为,保证网络问政落到实处。建立诸如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问政问题办结制度、网络问政监督制度、网络问政问责制度、网络问政考核制度等,都能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为网络问政和政府形象传播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1]陈敏.微博问政的特点、效应、问题及策略研究[J].理论界,2013,(2) .
[2]尧雪莲.网络问政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与策略[J].新闻传播,2014,(8) .
[3]朱锐勋.网络问政与政府形象传播模式创新[J].行政与法,2013,(5) .
[4]郭艳婷.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海关形象传播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5]赵红卫.论“网络问政”及其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