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夏威夷“当义工”

2015-01-19蒋话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1期
关键词:做好事卡特学雷锋

蒋话

2013年春节期间,我前往美国的夏威夷看望在大洋彼岸工作的儿子。那几个月里,我观山看水,领略异国的城市与乡村风光;吃西餐,喝洋酒,体验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虽然这些都令人感到新奇和兴奋,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在美国“学雷锋”的经历。

因为儿子工作很忙,陪我的时间有限,所以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自己消磨。我不会英语,电视听不懂,报纸读不明白,成了地地道道的“文盲”。3月初的一天,百无聊赖之际,我翻看日历时忽然想到,学雷锋纪念日快到了,闲着也是闲着,我何不在异国他乡践行一下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美国也发扬光大呢?想到这儿,我立刻来了精神,琢磨着力所能及做些什么。

3月5日清早,我制作了一块纸板,上面写下“Free to bike ”(免费给自行车打气),然后带着一只专业打气筒来到附近的公园。

不一会儿,公园里很多骑自行车锻炼的人纷纷停下来,围着我看起了热闹。也许雷锋的大名早就在美国如雷贯耳了,几个美国人用生硬的中文叫我“中国雷锋”,还朝我竖起大拇指。正当我享受学雷锋带来的快乐时,一名美国警察走过来,指着我立在地上的纸板,礼貌地跟我说了一番。可我一句也没听明白,急得满脸通红。幸好旁边有一个懂中文的人给我当了翻译。原来,按照规定,在公园门口是不能立牌子的。在我说明自己是要学雷锋做好事之后,警察掏出一张表格递给我,说这是义工报名表,让我“想奉献,先登记”。

晚上,儿子下班回到家。我拿出登记表,跟他说起上午学雷锋时遇到的情况。儿子听完后对我说,在咱国内,做好事叫“学雷锋”,在美国则叫“当义工”。在美国,全民都有做义工的习惯,义工组织也十分健全。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义工组织创立于1970年,会员遍布全球95个国家。美国人做义工不分年龄、种族和贫富,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和机构。据统计,半数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做义工上的时间大约有100个小时,这相当于在美国1.5亿成人中,每人每三四天就会做一个小时的义务社会服务工作。义工服务已经成为美国人充实自我、关爱社会的一种方式。

听儿子说完,我不由得对美国人这种普遍的公益情怀心生敬佩,便让他帮我填写申请表,好早点儿体验一下美式“学雷锋”。

很快,我的申请得到批复,成为了一名义工——每天在公园和管理人员一起打扫卫生、栽花种草。正像儿子所言,义工不分老幼。有的孩子只有八九岁的年龄,也和大人一样除草捉虫;看到拎着重物的老年人,他们就会“噌噌噌”地跑过去,礼貌地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做义工,让我每天的生活充实起来。慢慢地,我和一起做义工的人熟悉了,还与一名会说点中文的美国小伙子卡特成了朋友。

一天,卡特接到一个电话后,放下手里的活,急急忙忙地走了。事后我问他,那天走得那么匆忙,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他有点惭愧地讲述起事情的经过。原来,除了在公园做义工,卡特还要定期开自己的车接送一位身患癌症的单身老太太去医院做化疗。那天是老人做化疗的日子,可他却只顾在公园忙活,忘了送老太太去医院的事,幸亏医院提前打电话提醒他。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可还是晚了十分钟。因为让患病的老人在房外“久等”,卡特的心里充满歉意。他说,万一老人在这个时间出了什么意外,他将会自责一辈子。

听罢卡特的讲述,我不禁感慨万千:即便是帮助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也能如此上心,可见义工精神已深植于美国人的内心——人人皆亲。

四个月后,我的签证到期,即将回国。在做完最后一次义工服务后,公园的负责人赠给我一枚印有公园图案的像章做纪念,并告诉我,下次再来美国时还可以到他那里做义工。

回到国内后我总在想,我们何不借鉴一下美国的做法,大力提倡义工服务并建立义工组织,让雷锋精神以另一种形式复兴呢?如果做好事、施善行成为公民的内在需求和行为准则,那么,每天都是“雷锋日”,每个人都是活雷锋。

猜你喜欢

做好事卡特学雷锋
学雷锋
美前总统卡特在家又摔了
遵守时间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做好事
帮大家做好事
老鼠卡特奇遇记
最佳生日礼物
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