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造为民服务的“诚信金牌”

2015-01-19李希源宋秀吉李长文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情农场水稻

李希源 宋秀吉 李长文

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组织而言,诚信都事关形象、事关感召力、事关说服力、事关凝聚力。如今,在农垦宝泉岭管理局绥滨农场,无论在党员心中还是在群众心中,如同镌刻于岩石之上的“诚信”二字,促人笃行,令人感佩。

清渠如许,原因何在?

2011年,绥滨农场党委在所属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明岗定责承诺制”,要求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根据自身实际,认领科技示范岗、扶贫解困岗、优质服务岗等岗位,做出共性承诺和个性承诺,并进行公示、接受监督。为避免党支部和党员承诺后言行不一、效果走样,农场党委把“讲诚信”作为“明岗定责承诺制”的刚性要求。通过党员的“民情日记”记录认岗承诺情况,通过基层党支部的“民情档案”汇总群众对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履行承诺的满意度,通过农场党委的“民情分析会”讨论、解决重要民生问题。四年来,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践行诺言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农业生产是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如何走出“看天吃饭”的老路?绥滨农场的所有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向职工们郑重承诺:用科技和服务促进增产增收。

2013年4月,绥滨农场遭遇罕见的低温春涝灾害,水稻摆盘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延误农时,将给全年的粮食收入造成巨额损失。

正当全场水稻种植户为此焦灼不安时,“明岗定责承诺”的作用凸显出来了——农场第25作业区党支部在年初认领了科技示范岗,向全作业区职工承诺通过种植技术创新提高水稻产量。在突发的气象灾害面前,党支部通过大胆实验,发明了“顶凌摆盘”作业方式——选择夜间10点至凌晨6点地表上冻时间摆盘。为确保“顶凌摆盘”的质量、效率,党支部发动党员先在自家田里进行试验,看到新技术的效果明确显现后,才向全体水稻种植户推广。

这项新技术解了水稻种植户的燃眉之急,为全场抢抓农时赢得了宝贵时间。2014年春天,这项更加成熟的技术再次为水稻种植户抢出五天农时,为水稻增产提质创造了必要条件。

“承诺了就要做到,‘民情档案和‘民情分析会都对履行承诺情况进行监督。”党员王邦喜说,讲诚信,让绝大多数党员在为民服务中做出了表率。

2012年秋,受台风布拉万的影响,全场丰收在望的水稻倒了一片又一片,是党员干部用镰刀帮水稻种植户将粮食颗粒归仓;2013年秋,黑龙江流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将丰收在望的水稻淹没,又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把种植户的损失降到了最低;2013年冬,鹤岗地区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雪,困难职工的百栋果蔬大棚面临严重威胁,还是党员干部不畏严寒连续作业,使大棚无一塌架……

2014年,明岗定责承诺的全场12个管理区、36个作业区全部建立了农业服务站,向9000多名职工发送农技类信息124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81期,培训职工群众7000人次。毯状秧盘、浸种催芽、三膜覆盖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更是奠定了农场粮食增产、职工增收的基石。2013年,农场实现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5.7亿元,粮豆总产31.6万吨,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2.65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在“明岗定责承诺制”的推动下,绥滨农场的各项工作再上层楼,成为全国农垦系统唯一的“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为打破单一的经济结构,绥滨农场既重视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也不断谋求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几年来,农场党委沿着“抓农业、强工业、创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号召党支部和党员认定扶贫解困岗、领民致富岗的同时,也将“拓宽致富渠道”作为自己的承诺。如今,这些承诺已经一一兑现,为职工致富开辟了新天地。

立足于农场的现有资源和市场前景,绥滨农场深挖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形成了以“龙门福地”为品牌的观光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以“龙之府”植物园、“老龙坑”、“龙江第一渠”为代表的观光农业旅游带,并成功申报国家AAA级生态旅游观光区;根据传统民俗,打造出“二月二开耕节”、“龙江第一渠” 开闸提水节、社区文化旅游节等项目,开辟了新的财富增长点。

观光农业和旅游产业不仅提升了农场的文化品位,也增加了职工的经营收入。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李思军告诉记者,仅在2014年的社区文化旅游节中,参与其中的职工每天收入都在700元以上。如今,绥滨农场已成为鹤岗、富锦等周边地区的热门旅游地,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连带受益,使农场党委的承诺变为现实。

在农场党委的大力扶持下,龙门福地酒业、三江机械厂、丰利床土厂、金甲山矿泉水厂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不断壮大,效益连年递增。2013年,农场实现工业总产值6.3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实现利润4000万元。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强工业”的发展思路越发清晰。

在领民致富的道路上,党支部和党员信守诺言,通过示范引领、加强服务,帮助许多职工摆脱了困境。2013年,滨西管理区党支部协助下岗女工成立家政服务公司,解决就业岗位400余个;滨北管理区党员隋振东投资1400万元新建的龙门福地物流中心,辐射周边两镇、三乡、四场、53个自然屯;党员伊永刚创办的民丰机械厂,通过研发水稻运苗车、运苗轨道,大大提高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如今,绥滨农场各党支部和党员带头发展的江水养殖、棚室果蔬、串珠等项目已达45个,带动500余人就业。

走在绥滨农场的大街小巷,外来人很难把这里同当年那个因脏乱差而出名的“大屯子”联系起来。在“龙之府”植物园,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美丽北大荒,幸福宝泉岭,最美绥滨城”三句话分外醒目。“建设最美绥滨”,既是绥滨农场党委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的号召,也是他们对广大职工群众的承诺。

三年前,在农场党委第一次民情分析会上,职工群众对改变“大屯子”面貌的强烈愿望,让农场党委下定决心实施“三年抓城大会战”,把“建设最美绥滨”作为一个重要承诺。

三年里,为了实现几代绥滨人“耕作在广袤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的梦想,农场党委累计投资3.7亿元用于住宅楼开发、基础设施和绿化景观等工程建设,先后建成“荣誉家园”“富成”“龙润”等13个小区、近百栋精品住宅楼,建设住宅楼12.98万平方米,整体搬迁13个居民组,惠及4500多人。如今,绥滨农场的楼高了、路好了、灯亮了、树多了,一座脱胎换骨的新城屹立在绥滨大地上。退休职工党员董庭友对记者说:“作为绥滨农场人,我为现在的农场建设感到骄傲。”

在一本党员民情日记中,当年群众将南三路称为“难三路”——缺路灯、少公厕、没排水。为此,农场党委通过规划,为南三路附近居民新建公厕15个,畅通沟渠1800延长米,新安路灯27盏,沿路按照园林规划种植了草坪和花带。承诺“落地”后,南三路再也不“难”了。

南三路的变化只是农场党委践诺守信的一个缩影。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场区人口由原来的2800多户、近万人猛增到6051户、近1.7万人,社会管理面临巨大考验。为此,农场党委建立起党员服务社区的“两网三站”模式,即党员栋房服务网、党员公益事业网,党员法律服务站、党员矛盾调处站和党员文化服务站,并将22个整体搬迁单位的党支部书记集体调任到社区,任居民小区主任兼党支部委员,协管场直社区党员,从而形成“支部建在社区、党小组建在楼院、党员责任区建在楼道”的三级党组织网络以及以“街道为经纬、楼院为方格、党员为织点、居民为元素”的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网格化服务体系。

如今,农场有了随处可见的街心公园,有了可供全场职工活动的文化广场,有了每年一度的“身边好人”评选,也赢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的殊荣——美丽农场从愿景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如今,绥滨农场城镇化率达89%,楼房化率达86.6%,人均住宅面积31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87%,道路硬化率达100%,绿化覆盖率达40.01%。

如今,农场党委用扎扎实实的努力赢得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树立了形象。农场党委书记俞新利说:“把‘明岗定责承诺制落到实处,才能取信于民,才能凝心聚力。”

猜你喜欢

民情农场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1)
编者的话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泸州市纳溪区:1005名民情直报员确保民情直达
民情写在“日记”里 有的放矢解难题
“民情日记”贵在真情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