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01-18安铮

中华儿女 2015年23期
关键词:楚雄州楚雄全州

安铮

楚雄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是省会昆明出入云南西部七州市的必经之地,素来以“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和“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美誉蜚声中外。

“十二五”以来,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全面提速,彝州楚雄紧紧围绕富民强州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生态立州四大战略,全力打造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重点产业,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释放新的活力。

“尽管从纵向看楚雄进入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横向比,省委、省政府要求滇中城市经济圈率先发展,我州仍是其中唯一GDP不足千亿元的‘小兄弟’,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基本州情仍未改变。向未来看,我们离实现克期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楚雄州委书记侯新华说,“审视现实,楚雄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重要历史关口、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我们唯有抢抓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以‘撑杆跳’的方式,争分夺秒推进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不拖全国后腿,才能不辜负全州270多万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脱贫致富迈步小康

绿汁江由北向南穿过双柏县,沿岸曾是荆棘丛生的不毛之地,荒山荒坡和冲击泥沙堆成的荒滩,让生活在这片家园的乡亲们看山愁、望水难。流域内居民94%是彝族,有贫困人口6.9万人,是双柏贫困人口最多、扶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

原本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态脆弱的绿汁江流域,却有着充裕的光热资源和广阔的可开发利用土地,仅以大麦地镇、安龙堡乡为核心的干热河谷地区就有可开发整治和新增利用土地30135亩。为把资源优势切实高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2012年,双柏县启动实施了绿汁江流域综合扶贫开发。

“以前我们采用更多的是‘输血式’扶贫,农业生产靠一家一户小打小闹,整个流域发展滞缓。这一次,我们大胆创新扶贫新模式,充分依托市场化,流转土地助力产业招商,联动实现产业扶贫、产业移民。”双柏县扶贫办主任张之政介绍说。

这场综合扶贫开发战役的第一枪,瞄准了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筑路通车、硬化村道、修水库、建排水沟、治理水土流失、整理开发土地等。硬件基础一切准备就绪后,双柏县把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经营权流转经营,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至于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如何签订租地合同,政府不命令、不干预、不下硬性指标,让企业和农户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各取所需,政府重点履行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实现了市场化运作。

农户与企业签的土地协议,有10年、15年的约定协议,还有10+5年的弹性协议。在大麦地投资葡萄种植的金亿沅公司与农户签订的便是后者,约定葡萄挂果前两年每亩1200元一年,第3~5年2200元一年,第6~10年2500元一年,第10~15年的价格到时双方再协商。

把大部分土地流转给企业是第一步,随即,企业又返聘农民作为产业工人。至此,流域内的农民出租土地“当地主”,在公司打工“当工人”,还留少部分土地自己种“当农民”,年三份收入在握。“以前一亩地每年400块也没人要,现在每年1000块照样出租。”妥甸镇马脚塘村委会三排村村民韦思良说,他家出租土地3.5亩,年租金收益3500元,他受聘于双柏县鑫然农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大青枣,年劳务收入近3万元。

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流域内优势农业也渐成规模。至2014年底,已有绿汁江热作开发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先后进驻大麦地镇,累计投资近2亿元,种植葡萄10410亩、金丝小枣1000余亩。双柏县绿汁江流经的5个乡镇,逐步构建起了沿江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带。

“十二五”期间,创新成为楚雄扶贫开发的最大亮点。几年里,全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85.95亿元,通过创新产业和就业“两业”扶贫模式,推进贫困群众“换穷业”和“拔穷根”;创新“土地流转+集约化”推进产业化以及“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扶农庄、带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增收难题,还加快了全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全州涌现出了一大批“核桃之乡、花椒之乡、蚕桑之乡、萝卜之乡、洋芋之乡、魔芋之乡、黑山羊之乡”,形成了“一乡一品牌、一村一产业、一组一特色”的扶贫开发格局,并发展出了蚕桑协会、冬桃协会、魔芋协会、黑山羊养殖协会、蔬菜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00多个,覆盖彝州广大贫困山区,把千家万户的分散小生产逐渐发展成有组织、成规模的大产业。

至2014年底,楚雄州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49.69万人下降到25.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91%下降到12.7%,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518元增加到7086元,增幅连续4年高于楚雄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楚雄创新开展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表彰与奖励。楚雄探索出的很多扶贫经验,特别是双柏县绿汁江流域综合扶贫开发“土地流转、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周转滚动”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很快在全省得到推广。贵州、陕西、四川、广西等省区多次派员到楚雄考察学习扶贫经验,亚洲政党考察团也组团到彝州观摩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攻坚必须直面‘硬骨头’。”楚雄州委副书记、代理州长杨斌说,“楚雄集边远、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全州9县1市有6个国家级、1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三五’时期,楚雄将进一步创新扶贫模式,举全州之力全面实施五年扶贫攻坚计划。第一阶段全力攻坚,力争到2018年底使7个贫困县和25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220个贫困行政村‘出列’,25.8万扶贫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第二阶段再用2年时间继续巩固,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4年基础上翻一番。”

同步推进新型四化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每天凌晨5点,元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穿梭其间,忙着本地产的新鲜绿色无公害蔬果的采买和发货,四川人冯平贵便是其中之一。从2014年10月冬早蔬菜上市到年底,他收购外销的蔬果超过3000吨。“元谋冬春无公害蔬菜闻名全国,这个市场又挨着火车站和108国道,交通方便快捷,我每天要外发50吨左右。”冯平贵乐呵呵地说,“当地农业部门特别安排了蔬菜信息统计员,对县里和全国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价格实时收集发布,所以我们在这里做生意,心里特别踏实。”

元谋县农业局局长杨志豪介绍,做大蔬果产业蛋糕,元谋已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引导群众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巧打时间差实现“短、平、快”增收;另一方面,县政府成立了元谋县农业开发投资公司,专门建设农业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并辐射乡镇、农村建立电子商务工作站,带动全县农业推进线上销售,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仅去冬今春菜季,元谋蔬菜外销就达37.9万吨,农民卖菜收入首破10亿元大关,分别同比增长19.9%和11.3%;全县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74元,同比增长13%。根据规划,到2017年,元谋将基本实现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目标,70%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翻一番实现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

元谋蔬果农业发展是楚雄州近年来全力打造全国“南菜北运”和“滇菜外运”主要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全力建设“滇中绿色大菜园”的典型缩影,也是楚雄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强音。

楚雄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指导推动粮食、烟草、绿色蔬菜、林业、山地牧业、种子产业六大特色重点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园区、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以高原特色农业的跨越发展,助推全州乡村经济发展、村容村貌升级、农民增收致富。2014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亿元,增加值156.3亿元,其中以高原特色农业为支撑的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120.8亿元。

在以高原特色农业增效推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近年来,楚雄州委、州政府以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城镇建设,规划先行。2014年,楚雄在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高质量地完成了《楚雄州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楚南经济带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方案编制,确定了武定县为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县,并先期启动了楚南经济带建设中的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用地保障、环境保护、林地利用等多规合一试点。《楚雄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5年)》(草案)修改顺利推进,10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全州30个重点示范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启动,其中禄丰县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为禄丰撤县设市打下了一定基础。

在系统规划的科学指导下,楚雄以城市路网、供水、排水、污水垃圾、城市绿化、亮化、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城市骨架网络,改善城市基础条件和环境面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2015年1~9月,全州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95亿元。

2015年8月8日,中国·楚雄2015彝族火把节的第二天,州委、州政府联合召开了招商引资推介会,30个招商引资项目在活动现场集体签约,项目涵盖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清洁能源、文化体育、旅游养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4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6个。

近年来,楚雄始终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2015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并健全完善了9项配套机制和办法,进一步确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主抓手地位。今年1~9月,全州共实施国内招商项目921项,协议引资15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23.56亿元;大姚、元谋、武定3县各引进一个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3444万美元,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64%。鲜活的数据见证了楚雄州促工业、稳增长、谋跨越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城市规划完善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进新型工业化,楚雄经济奏响了协调发展的和谐律动。

产业支撑绿色崛起 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无论扶贫开发创新,还是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楚雄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彰显了绿色发展的特色。

楚雄有“滇中绿洲”之誉,森林覆盖率达63%,是宜居、宜业、宜工、宜商、宜游的理想之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楚雄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确立了“把楚雄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绿色产业基地”的目标,坚持“生态立州”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二五’以来,楚雄集中力量建设烟草、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六大重点产业,其中5个都属于绿色产业范畴。”州委书记侯新华言语中透露着自信和自豪。

烟叶、矿产、彝药、物产、生态、光热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楚雄走品牌发展道路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大姚核桃、牟定腐乳、武定壮鸡、元谋番茄、姚安山药、白竹山茶、滇撒猪、云岭黑山羊等品牌成为楚雄生态农牧业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截至2014年底,全州累计有279个农产品通过认证,其中获有机食品认证16个、绿色食品认证11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0个,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认证2个。

随着被列入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七彩云南·时空世界”项目和元谋古人类项目成功实现招商并开工建设;禄丰世界恐龙谷启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并实现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以及哀牢山申报创建国家公园取得阶段性成果,楚雄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其多样性、多元性、神秘性和奇特性融入了昆明—楚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逐渐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楚雄发展旅游产业有资源、区位、文化、生态、人文和战略等优势,具备最独特的、省内其他州市所不具备的三张世界级旅游资源名片: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彝族文化大观园。”州委副书记、代理州长杨斌介绍说,目前楚雄州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13个,已初步形成以世界恐龙谷、咪依噜风情谷、楚雄州博物馆和元谋人博物馆等为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彝人古镇、黑井古镇、石羊古镇、光禄古镇、罗婺彝寨和牟定彝和园等为特色的古镇休闲旅游产品系列;以武定狮子山、楚雄紫溪山、永仁方山、牟定化佛山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系列;以紫溪彝村、诸葛营村、狮山大村、雷丁村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系列;以彝族火把节、双柏彝族虎文化节、牟定左脚舞文化节、南华野生菌文化旅游节、姚安荷花文化旅游节、大姚孔子文化节、武定牡丹花节、禄丰恐龙节等为特色的民族文化节庆产品系列;以少数民族服饰、农业果蔬产品、风味餐饮食品及地方名特产品为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等。

“未来五年,我们将切实贯彻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实施意见,按照州委提出的楚雄州‘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即依托‘一彝三古’,做好‘十篇文章’(依托彝族文化和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资源优势,做好‘1条龙1个人4座山4个古镇’文章,即禄丰恐龙;元谋人;狮山、方山、紫溪山、哀牢山;彝人古镇、石羊古镇、光禄古镇、黑井古镇),努力打造国际化、高端化的全球知名旅游品牌。始终坚持融合式发展战略和项目带动发展战略,重点打破在交通、服务、宣传等方面的制约瓶颈,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组织化程度,突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州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展望“十三五”,杨斌信心满满。

服务融入国家战略 更高层次开放发展

2015年2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云南要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要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努力把云南建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针对“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出精彩论述:“云南正从对外开放的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背靠中国西南腹地,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东向连接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开放,可谓一片新天地、海阔天空。”

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近年,楚雄州委、州政府围绕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的目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内引外联经济发展新格局,实施“东融、西接、南跨、北借、中聚”的总体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更大区域寻求合作发展。

具体是指,东向加快融入省会昆明大城市,主动参与滇中城市经济圈、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西向依托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积极参与昆瑞经济带建设,发挥昆瑞经济带上第一节点的桥梁纽带作用;南向加快打通滇中南下便捷通道,在深化与玉溪、普洱的对内合作发展基础上,构建跨区出境的开放窗口;北向借势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攀西经济区的发展,打造成昆经济带云南“北大门”;中部以楚雄市为中心,加快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开放发展战略下,楚雄外贸经济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全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1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4%,自2009年开始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9月,全州实现进出口总额2703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27024万美元),增长28.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在楚雄开放发展战略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成为亟需破解的一大课题。为努力构建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五大基础设施网络,2015年8月31日,云南召开了全省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5年大会战暨滇中城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网建设动员大会。以此为契机,楚雄编制了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大会战规划,其中峨山至楚雄、楚雄至大理、昆明团结至广通、武定至易门、楚雄至牟定至永仁(楚姚段)、武定至倘甸至寻甸6个高速公路项目已纳入全省盘子,州内里程408.2公里,占滇中经济圈高速公路总里程1200公里的34%,州内估算投资535.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35.7%。五年大会战,县县通高速,交通先行,将为楚雄深化开放,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提供强大支撑。

“十三五”期间,楚南经济带建设将成为楚雄经济开放发展的率先突破口。根据“一轴、两区、双城、多点”的空间结构布局,楚南经济带将以楚南一级公路为轴心,以楚雄市和禄丰县两个产业聚集区为平台,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创新开发管理模式、招商引资模式,规划建设11个重点工业园区、5个商贸物流园区、6个文化旅游区,并抢抓《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签订的有利时机,根据中南半岛、南亚对生活消费品和生产机械的需求,谋划建设物流保税园区、出口加工区、中外合作产业园区等,打造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重要的外向型商贸物流基地与加工制造业基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彝州楚雄将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散发独特的魅力。

落实党建第一责任 共享发展惠及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是在“三严三实”之后,习总书记对作风建设提出的又一个重大要求,是党员干部的立身立德立功之本。

今年以来,楚雄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部署,把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和党建第一责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党建,一手抓项目、一手抓干部,在抓发展抓项目中考察、培养和使用干部,通过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和做好“十三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2015年10月9日举行的楚雄州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州委书记侯新华再次对与会干部强调,“要始终坚持推动跨越发展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打造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中体现素质和能力,以跨越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

为持续深入地推进作风建设,今年,楚雄干部队伍教育活动不断。1月,楚雄州级领导班子及10县市、105个州级部门相继启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3月和5月,州委书记侯新华两度给全州副处级以上干部上专题党课。10月,州委出台了《关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楚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研究提出了彝州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27项政策措施。

按照“真改、实改、彻底改”和“不抓到底不松手、不改到位不收兵”的要求,楚雄积极实践探索,推行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健全台账、整改落实、公开公示、民意调查、评估销号”为主要内容的“五步整改销号法”,并从今年3月开始对整改落实、专项整治、制度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舆论宣传等5个方面的情况实行“一月一报一通报”制度,确保做到整改一项、过关一项。

州委副书记孙总结楚雄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做法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扭紧“总开关”,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树好“风向标”,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常念“紧箍咒”,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勤打“预防针”,依法严惩腐败分子绷紧“高压线”,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牵牢“牛鼻子”。

环境好了,人心齐了,队伍强了,干劲更足了,彝州改革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今年1~9月,全州经济高开稳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1%,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二。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45.27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4.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34.8%和10.9%。全州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787元和6029元,分别高出全省水平329元和659元,分别同比增长9.1%和11.2%。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州委副书记、代理州长杨斌说,“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彝州各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保障。”

杨斌介绍说,2014年,楚雄全州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55.3亿元,较上年增长19%,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75.7%。通过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全州民生领域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医保、城乡义务教育、城乡低保、乡镇文化站和灯光篮球场、行政村通村公路“六个全覆盖”,基本涵盖了“吃、住、行、医、学、乐”各个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十连增”。今年1~9月,全州累计完成民生支出126.7亿元,同比增长17.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2%,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

面对“十三五”,州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已作出战略安排:始终坚持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始终坚持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包容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克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集中力量打造“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即滇中城市经济圈西部增长极,连接长江经济带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开放合作的桥梁,国际化、高端化的文化旅游品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冶金产业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强做大重点产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抓好民生实事、脱贫攻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州等九项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楚雄特色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量化指标方面,楚雄确定的数据目标明确又务实:GDP年均增长10%是底线,力争增长12%以上;到2017年力争GDP总量突破1000亿元大关,到“十三五”末力争突破1500亿元大关;力争到2020年全州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锁定,蓝图绘就;道路铺成,保障齐备;战略机遇在前,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经验在后,楚雄州委、州政府科学带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团结凝聚各族群众,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楚雄州楚雄全州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名家与楚雄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写在受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