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2015-01-18刘斯荣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态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刘斯荣,刘 艳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将城市生态环境割裂开来,给道路附近的动植物生境、物种生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而这种影响和危害通常是长远的。对于发达的道路本身而言,重复单调乏味的设计也表现出了对人们的排斥,缺乏亲和力。过度的强调了道路作为交通的单一功能,却忽视了潜在的其他可能的人类活动,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切割开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1 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概述

1.1 定义

任何与生态进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化的景观设计形式,都可称为生态景观设计[1]。也就是说,本质上,城市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所利用的土地及其垂直、临近范围内的生态设计,其核心是将生态原理贯彻到整个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和建设道路景观生态环境。其更深层的意思是,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设计。道路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是统一的,其最终目的是设计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道路景观[2]。

1.2 设计原则

1.2.1 多层次化原则 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道路系统是导致邻近物种消亡的核心因素,道路的阻碍隔断作用对物种数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所以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必须将沿线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生境、物种生存的维护和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不仅仅是从平面上对道路进行优化,更应该提倡利用各种层次路径规划人类的生存空间,使沿线的景观资源从平面和空间上对整个道路景观进行优化,保持沿线的生态环境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如西班牙 “藤谷”道路景观设计(图1),以“网络”状的设计连接各处,整个路径系统适应地形,更加人性化的解决了当地的人类活动。以藤蔓的生长模式来划分空间,通过其自然的形态动作,将道路和周围环境完美融合。在空间上利用各种层次的路径连接两岸,提供了生态网络的穿越空间。

图1 西班牙“藤谷”

1.2.2 个性化原则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我国的园林不仅是自然佳景的集合之地,更是性灵寄托之所。所以在道路景观设计上,更应该将中国的园林文化融入其中,将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结合起来,使各个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具有特殊风格和悠远的意境。在整个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大至道路布局、空间处理和体形组合,小至城市道路的一石、一水、一山、一木的选择和设置都能区别于其他城市,体现出本城市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人文修养,将本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文明程度、道德涵养等反映出来。如图2,设计师将滑板因素设计到道路景观中去,赋予了道路作为交通功能的新的活动方式,体现了当地居民对滑板运动的热爱和整个城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再如图3,设计师将大蹦床运用到道路景观中,铺设在下凹的沥青路面上,以其独有的铺道形式,使人们对道路产生新的理解和感知方式。

图2 莱姆维滑板公园

图3 俄罗斯Nikola-Lenivets 公园

1.2.3 安全性原则 优秀的道路景观设计能满足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的要求,将人、车辆、道路和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整个道路景观设计中,要时刻将安全原则融入到景观设计的每一步。道路景观小品、游憩路径和模式等不应构成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设计者应对景观设施的安全性、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人车关系等因素进行充分的思考与探索,使整个设计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和漏洞。如图4,道路交叉口三角范围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依据推算,绿化带端头15m~20m范围内应满足通透式种植要求,以路面高度为基准,0.9m~3m内,树冠不可阻碍司机视线。

图4 交叉路口示意图

1.2.4 群聚性原则 单一树种和单纯大草坪的绿化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绿化在生态、环保和审美等方面的要求。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应该在充分保障绿化面积的基础上注重绿地的绿化质量和表现形式,强调植物的群聚原则和造景功能。植物种植应主要以群植和片植为主,将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相结合,在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使绿化植物的种类达到最大化。通过对植物种类的丰富,使道路植物景观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美和造型美(图5)。

图5 机动车道路景观设计

2 各类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

2.1 车行道景观生态化

车行道指的是高速路,又被称为快速路,具有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所以,高速路的景观绿化独具风格。高速路景观属于大地自然景观的一种,自然属性较为突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构成空间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和一定的人文性。

在高速路景观的处理上,应该考虑到观赏者是身处在高速行驶、不断运动的环境中,相对于静态环境,景观主体对景观客体的尺度感发生了变化,对景观客体整体轮廓的认知感更强。如图6,当车速为60km/h时,视野范围为37°,当车速为80km/h时,视野范围为29°,车速增加时,人的视觉集中点会向前移动,视野范围也相应减小。据研究,车速到达60km/h时,景观单元尺度在150m左右为佳,车速到达40km/h时,景观单元尺度在100m左右为佳。因此,高速路的景观设计应该做到形体连续、线型优美流畅、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不宜具有太多变化特点、以大尺度景观绿化为佳。植物的选种应具备常绿、耐寒、耐旱等特性,坚持适地适树原则,要始终与周边各环境要素相协调,使沿线绿化景观完全融入到大自然景观中。高速路沿线路段野生保护动物多,应在相应区域设立高架桥或者动物通行区,提供生态网络的穿越空间,车和动物各行其道,减小道路系统对周围地区各物种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原生态景观的保护,使本土的物种得以延续和发展。

图6 车速与视宽示意图

2.2 人行道景观生态化

人行道景观以街景型线路为主,满足行人对沿路景观的审美需求,和高速路景观的大尺度原则相反,人行道景观应以小尺度为主,整个设计应赋予变化、以一路一景为原则,坚持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趣味性,突出当地人文气息。在这种形式的道路中,生态化的设计方法表现为以人为本原则的表达,城市人文精神的表达和以人的活动为基本要求的人性化景观设计的表达。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环境对人类意识具有积极因素,人类意识对环境亦是如此。人行道景观设计在满足其基本的功能前提下,更应赋予其更深一层的含义,借鉴古代园林表达深远意境,人行道景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性和人文气息,如以四季季相的不同增强道路景观艺术性,将中国诗词古韵的人文气息和植物生长的特性相结合,打造出“画里含春、织锦如夏、木樨秋韵、雪渡暗香”的特色景观,如图7,该设计路段集中描绘了春夏盛景,以海棠、紫薇为代表的各种春夏花类植物,合理搭配,打造春夏繁花盛开的道路景观。如图8,该设计路段着重写意抒怀,以桂花、梅花等深富内涵的植物,合理搭配,匠心独运,体现道路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城市道路景观环境,无论是其材料本身还是功能都应该是绿色的,环保的,人行道景观亦该如此,除了保持自身元素的低耗、节能、生态等环保特性以外,景观设计者可以将其生态理念表现到整个设计中,使观赏者在享受环境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人行道景观丰富的植物搭配除了观赏功能以外更能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在植物上进行简单的标识,独具风格的标识牌不仅能统一整体风格、凸显地方特色,更能帮助人们在行走的同时增长知识。

图8 木犀写韵暗香来

2.3 高架桥景观生态化

在我国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架桥作为疏散交通的重要手段,其下部的大体量空间也成为了紧张城市用地中的绿地规划范围,这种见缝插针的绿化思想是值得提倡的。但由于桥下的特殊环境,使许多植物的生长系统受到损害,出现难养活、易坏死的现象,致使桥下景观地带的斑秃现象严重。所以,景观设计者应针对高架桥下部空间的特殊环境,对其空间利用、景观规划提出更加科学、生态、人性化的解决方法。

现阶段,在我国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处理上,主要还是以简单的绿化带进行整体铺装,有些地方甚至更为粗放的开发成了临时停车场,更有甚者因为缺乏管理变成了废弃空间。这三种空间处理方式最后都将桥下空间演变成了消极空间,阻碍了人与空间的直接对话和交往,削弱了城市道路景观的艺术性、生态性和人文性。

依据高架桥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环境的不同,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桥下空间,赋予其新的含义。比如,以观赏功能为主的桥下空间就应该进行选择性绿化,经过科学严谨的区域考察,因地制宜的对桥下植物进行分布,在桥下光照条件较好、雨水充足、土质较高的地方种植爬行卫矛、海桐、八角金盘等适阴性强、耐粉尘类植物,而在光照条件较差的情况的地方,应直接使用硬质铺装、景观小品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元素进行装饰,会取得更加整洁、个性化的景观效果。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桥下空间可考虑以娱乐、交往功能为主,建设成游戏休闲场所,将人类活动延伸到桥下,改变桥下空间静止沉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视觉观感,桥两侧的街区原本因高架桥建立带来的割裂现象不复存在,恢复了两侧街区联系紧密的视觉体系。由于光照条件的不足,桥下空间也成为了城市流浪者的聚集地,针对这个现象,建议在桥下适宜的地方增加一些半隐私空间,能够让流浪者也有一个“家”。这样的桥下空间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高街道活力,也满足了现有城市对土地高效利用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小结

城市道路景观的生态化设计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的道路生态学由于起步晚、有关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学科体系不完善、研究内容较为分散。相对于国外的道路景观研究,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应倡导城市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和发展,将城市道路景观和特色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力求创建一个更具活力、生命力和生态性的城市。

[1] 麦克卢斯基.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M].张仲一,卢结宽,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Form an R T T,Sperling D ,Bissonette JA.et al.Road ecology:Science and Solutions[M].W ashington:Island Press,2002.

[3] 麦克哈格I L.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 王毅娟,郭燕萍.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与生态环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12):75-78.

[5] 李双成.中国道路网与生态系统破碎化关系统计分析[J].生态学杂志,23(05):78-86.

[6] 宗跃光,周尚意.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3,23(11):2 396-2 405.

猜你喜欢

生态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