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执着诠释对工作的热爱——记兵团劳动模范李勇
2015-01-18肖娟
□ 肖娟
2014年10月7日,是李勇最值得骄傲和铭记的日子。作为一名普通电工,荣获兵团劳动模范,在兵团60周年庆祝大会上受到了中央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一行的接见。“我真的很激动,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我觉得我太光荣了。”李勇至今都难抑激动之情。
今年44岁的李勇,1986年9月高中毕业应征入伍,1990年3月复员分配到梧桐变电所输电工区外线班工作,在这24年中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第一线,从一名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电工、二级技师、输电工区主任。他以娴熟的技能和特有的性格毅力挑起变电所最艰苦的工作重任,带领全班5名维修人员,担负着全团275公里35KV高压线路、240公里10KV高压线路和220公里0.4KV低压线路日常维护和维修,负责全团158眼农业灌溉机井,48座河水泵站,126个工交建商事业单位及私人企业和一万多户居民用电、电量转供。2009—2013年输电工区为单位创收2300万元,使连年亏损的单位连续四年盈利。2013年李勇的运行工区为五家渠市工业园区架线15.94公里,安装团内外变压器62台,实现工程收入680万元,处理故障1129次,是年初下达任务的2.5倍,为2013年全所综合盈利100万元做出了巨大贡献。
输电工区是一项工作繁重、责任重大的工作。2009年,李勇在所里的安排下,带领输电工区人员按片、按区逐户安装磁卡电表6000余户,从而彻底解决了收费困难的问题,不仅减少了收费人员,而且电费回收加快,每年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过去偷电现象得到了遏制。到2010年初李勇他们保质保量全部完成了农业连队1680户磁卡电表的安装,农网改造前电表的回收率只有70%,现在达到了86%。
在日常的维修工作中,李勇他们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维修,节假日、星期天、下班后顶风冒雪抢修线路,对李勇来说已是习以为常。2011年1月22日上午9点10分,团部西线突然断电,当他发现受损电路均为外线时,他和团队连续在风雪中工作了4个小时。此时住宅楼用户打来报修电话,虽然已筋疲力尽,但他仍然坚持到住户家排除故障,住户激动得握着他的手说:“我只是打了个电话试试,没想到,你们真来了,太感谢你们了。”当李勇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回家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他的爱人把热了多次的饭端上桌时,他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
在线路施工中环境千变万化,困难各种各样,李勇以他扎实的娴熟技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难而进的冲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奇迹。2009年8月,他们承担了东工业园区10KV10公里线路的架设任务,当时气温高达38℃,由于施工道路盐碱大、陷车,装满器械的车辆只能停到半道,李勇带头将线材、横担、高压瓷瓶等近500公斤的器械,用肩膀扛到几百多米远的施工地点。李勇带领大家严格执行电力生产法规,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午饭吃在现场,克服了气温高、道路难行、车装材料运不到现场等诸多困难,高标准、高质量地如期地完成工作任务,保障了工业园区12公里10KV线路安全地及时送电。
2011年初,工业园区的一台变压器烧坏了,造成施工企业停电停产,信发企业施工现场脚架吊车悬在半空。险情就是命令。李勇主动请令前去抢险,当他们赶到事故现场后,他抄起作业工具,大声地说:“谁也别动,这活是我的。”由于李勇有严重的腰脱,安全绳系在腰上钻心地疼,豆大的汗珠在他脸上不住地淌,然而他却咬紧牙关一直把险情彻底排除。当他解下安全绳时,他已经疼得说不出话来。
2013年5月份一场中量雨致使梧黄线断电,李勇带领工作人员逐个电杆查找,发现是高压瓷瓶击穿,在雨中吊车用铁筐把人员吊起更换瓷瓶,用了6个小时接通电源,保证连队5万亩农作物的滴灌正常,李勇和工作人员全身湿透,但大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真正做到了“哪有故障哪有我,有我就没有故障”的服务理念。
李勇不善言谈但却爱动脑筋,所里外线施工设备简陋,工人劳动强度大,他千方百计想办法,2012年他将原来落后的人工绞盘式紧线,改为自创式的机械紧线方法,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要求,而且极大地节约人工成本。随着社会发展,电线材质不断改进,施工架线改为新式四项集束导线,因没有紧线工具,李勇自主创新,利用“夹板式”紧线法替代,解决了紧线难题,仅这两项技术创新为企业节支近20万元。
李勇带领的输电工区2014荣获师市工会“工人先锋号”荣誉。他个人连续五年被团党委授予劳动模范。2011年荣获六师五家渠市劳动模范。2014年荣获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
笔者问李勇,“你觉得电工工作辛苦吗?”他却回答:“电工一线很苦很累,但很快乐。尤其是在电杆上、电线上,才能体现一个电力工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