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土之父”徐光宪去世曾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5-01-18金煜

西部资源 2015年3期
关键词:春辉稀土院士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2015年4月28日),浙江上虞人,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家协会会长。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第二十二届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作有《物质结构》、《稀土的溶剂萃取》等。

被公认为中国“稀土之父”的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徐光宪,4月28日上午在京因病去世,享年95岁。

徐光宪曾以创新理论解决了稀土分离的难题,使中国单一高纯稀土的生产与外贸占到全世界90%以上的份额,其在晚年依然密切关注我国稀土产业,数次就稀土规划问题写信给总理。

“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对他的去世还是很震惊。”徐光宪多年的学生,和他同在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无机化学组工作的黄春辉对新京报记者说,她是徐光宪培养出的4位院士之一。

黄春辉说,徐先生去年5月因脑梗塞住院,过去两个月他病情恶化。徐先生住院前,依旧在科研的第一线。黄春辉说,去年暑假,90多岁高龄的他还参加了北京的一次化学大会。

晚年写信建言总理防稀土流失,研究成果让稀土生产成本下降四分之三

上个世纪20年代,徐光宪出生在美丽的绍兴城。大半个世纪之后,身为北大教授的他在化学领域多达300万字的著述奠定了他在化学界的泰斗地位。他和他的研究群体将自己的理论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关,使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短短十几年从一个稀土“匮乏”大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并占据了国际市场80%的份额,造就了一个关于稀土的“中国传奇”。

抗战时期,徐光宪考入上海交大,并在当时认识了此后的终身伴侣高小霞。1946年,两人考取自费公派留学美国的名额,他此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求学、研究。

回到了祖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1951年,徐光宪偕夫人高小霞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在美国禁止中国留学生归国之前,几经艰难终于回国,到北大任教。夫妻二人挺过了“文革”,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为我国稀土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2年,徐光宪和他的同事接到国家任务,要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相近的孪生兄弟镨和钕,徐光宪以其特有的学术敏感,从改进稀土萃取分离工艺入手,使镨钕分离系数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他建立自主创新的串级萃取理论,推导出100多个公式,并成功设计出了整套工艺流程,实现了稀土的回流串级萃取。

经过三十年努力,他所创立并不断改进的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及其工艺,使得高纯度稀土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四分之三,让中国生产的单一高纯度稀土产品至今占到世界9成以上,迫使美日稀土分离厂停产。

大部分的奖金都贡献给了科研经费

因为对我国稀土领域的巨大贡献,徐光宪在2008年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常常说,做基础研究的人,不能够忘记要以国家急需为基础,不能做无本之木,而做到实际运用上时,他又比较注重提升到理论高度,就是因为有这两方面的坚持,他做出了稀土的创新理论,获得了国家奖。获得大奖后,徐光宪把大部分的奖金都贡献给了科研经费。

在晚年,徐光宪依然关心稀土事业。因为看到我国大量出口的稀土只能卖到白菜价,过度开采造成严重的资源流失、环境破坏,心急如焚的他在2005年至2006年,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呼吁保护我国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宝贵的稀土和钍资源,避免包头市和黄河受放射性污染。温家宝很快作出批复,要求限制稀土产量。

猜你喜欢

春辉稀土院士
中国的“稀土之都”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Performance of passive decoy-stat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 mismatched local detectors
解答抽象函数问题的两个策略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ractical Decoy-State 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 Biased Basis Choice∗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院士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