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5-01-17万钢
万钢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深刻阐述。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通过创新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关键词】创新驱动 科技资源 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F540.3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深刻阐述,强调“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他还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科技通过创新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他强调:“要着力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这表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一直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这个关键问题展开,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效率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注重发挥好国家战略规划的引导作用。2006年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导市场预期,鼓励和支持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要配置资源。2008—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823亿元,带动企业和地方投入1400亿元,围绕产业链进行系统部署,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解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众多的“短板”问题和“卡脖子”问题,新技术、新产品创造的新产值累计1.2万亿元。
注重发挥好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灵活运用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工具,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创新步伐。2012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突破430亿元,超过政府任何单项科技计划年度的投入。201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投入46亿元,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投资35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9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总额超过6300亿元。
注重创新创业的载体和环境建设。中央和地方合力推进国家高新区的改革与发展,为科技创新创业搭建核心载体、营造良好环境。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内,企业的研发支出、授权专利都超过全国企业1/3,新产品销售占其产品销售总额的1/3。2013年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2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的16%,平均能耗一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40%。注重从需求侧培育新兴市场。比如,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家通过组织实施“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等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工程,激发市场应用潜力,持续扩大市场应用规模。全国已推广各类节能和新能源汽车6.8万辆,应用LED灯具年节电超过20亿度。
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形成了科技资源配置的新格局,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18万亿元,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8%。研发支出中企业占比达76%,企业研发支出是2006年的4.3倍。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360万人年,其中企业研发人员占到77%。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59万件,是2006年的8.1倍,其中企业发明专利超过55%。全国技术交易额从科技进步法修订前的2200多亿元,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7469亿元,其中80%以上的技术成果交易是在企业间完成的。企业创新投入增长,加快了新技术、新产品的产出,也有力地促进了先进适用技术的转移和扩散。由此可见,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更加高效,使国家有更多财力集中于打基础、攻关键、利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当前,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更加集中于战略高科技、基础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健康和防灾减灾等民生事业的发展。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从2008年的170.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62.9亿元。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使用,显著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去年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先后动员8000多人次中外专家开展了中长期科技规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中外技术竞争的调查工作。在参与调查的十大领域、1149项关键技术中,195项(17%)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55项(31%)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相差不大,还有599项(52%)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处于跟踪阶段。我国技术水平的基本格局从全面跟踪逐步向领跑、并跑和跟跑三者并存转变,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
科技创新的新态势要求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习近平同志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他强调,“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们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已成为当今各大经济体最难把握而又必须面对的战略必争之地。endprint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日益清晰,全球创新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本、市场、专利等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商业模式融合更加紧密,正在推动全球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我们要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资源、协调好市场和政府两大力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高效的科技供给体系,努力实现更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把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形势下,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围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中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成果管理体制落后,科技投入分散,开放共享程度低,资源使用效率低,这些问题是科技体制改革中的“硬骨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政府的科技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发挥不够,而在科技项目监管等微观管理上介入过多过细,影响了企业面向市场的自主决策和协同合作,导致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偏少,原创能力偏弱。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体制障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被等同于国有资产处置,事业法人单位没有对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支配权,因此缺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技资源配置和管理体制不顺。部门、机构间科技资源配置分散且信息不通,导致科研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重复购置和封闭运行,跨机构、跨地区的开放共享不足,利用效率低下,闲置现象突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突出表现为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应用各环节的服务能力不足。网络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还没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发展水平较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服务能力较弱,还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通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为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具体地说,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并调整和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贯彻《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探索、战略高科技和农业、生态、环保、健康等社会公益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强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重点突出、持续稳定的支持机制。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创新的投入。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关注,如落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方案》,突出重点地区雾霾成因、源头治理、节能减排、健康影响等科研工作。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先进技术。
加快推动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定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编制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制定国家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改革方案,出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施开放共享程度,鼓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对外开放共享和提供技术服务。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继续推进科技计划(专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系统集成。推动建立中央财政科研项目数据库,实现科研信息开放共享。完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着力扩大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试点范围,推动部门、地方开展科技报告工作。
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和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如改进和规范研发费用计核办法,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快速折旧等政策落实力度。同时,改革产业化目标明确的技术创新项目形成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结合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推进后补助试点,逐步建立“企业决策、先行投入、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组织实施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着力挖掘创新供给和创新需求两个方面的潜力,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制度,打通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关卡。
提高企业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在明确定位和标准的基础上,在行业骨干企业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鼓励产学研结合、大中小企业组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开展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在共同研发产品的过程中,形成分工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分享市场创新的红利。
加快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营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激励机制,使一批技术创新的先行者脱颖而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各类主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知识产权利益机制。
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有机结合。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资金的规模,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创业投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建立新型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服务。创新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和特点的新型科技金融产品、组织机构和服务模式。扩大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规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