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两相契合
2015-01-17陈音璇
陈音璇
2014年11月7日19点30分,来自纳西族的多位民间艺人们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传统音乐展演,他们带着丽江城的脱俗、东巴文的神秘与纳西人的热情,重现了关于彩云之南的美丽传说。整场演出涵盖了对纳西族民歌、歌舞与器乐的展演。
在全场的11个节目中,有5个都是纳西民歌。开场曲东巴唱腔《吉日经》在一个身着长老服饰手执权杖的老人唱诵中开始,这来自远古的声音仿佛开场仪式,神圣而虔诚,宣告着演出的正式开始。在剩下的四首民歌中,有两首传统民歌《嫁女调》、《古凄》,两首新民歌《月亮花》、《净土》。《嫁女调》在和金花的演唱下显得更加空灵婉转、哀怨动人,仿佛是女儿出嫁前独坐窗边的声声悲泣。非遗传承人李秀香演绎的《古凄》与口弦曲调简单独特,似一位老人在娓娓道来纳西的美丽历史与民族智慧,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相比之下,两首新民歌的分量少了许多,但这种民族音乐通俗化的表现体现了纳西传统音乐的多元发展与市场价值。
如果说本场演出中的5首民歌让观众看到了纳西人细腻的情感世界,那么纳西歌舞则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热情奔放、无拘无束。四支歌舞《喂默哒》、《伍勒冷》、《犁牛调》、《热美蹉》都与纳西民族的年节习俗、生活劳作密不可分。这些歌舞基本都采用男女合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以及沿着舞台排成一列绕圈跳舞的舞蹈形式,音乐大都欢快热烈、高亢嘹亮,曲调较为单一、重复性较强,是较为古老、原始的民族音乐形态。
本场的器乐演出由和凛毅和举毅兄弟的乐团担任,他们演出了白沙细乐中的器乐与歌曲部分,以及洞经音乐的《八卦》与《步步娇》曲牌。作为受到中原汉族地区音乐影响的纳西器乐演奏,白沙细乐与洞经音乐体现了纳西族高超的音乐艺术水平。那些形似汉族乐器却已经纳西化了的纳西民族乐器,流淌出了清丽脱俗、端庄温婉的纳西曲调,犹如天籁之音缓缓流入观众的心田。让大家在民歌与歌舞的“俗文化”展演之外,也欣赏到了纳西传统音乐中的“雅文化”。演出最后,热情的纳西人民邀请大家上台共舞,在《纳西三部曲》的激昂与豪迈中,观众与演员在舞台上围成了若干个圆圈,体验着纳西民族的热情与激情。
本场学术展演较为全面地从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展现了纳西族的传统音乐,结合下午纳西族各位非遗传承人的口述,令观众们较为立体地感受到了纳西民族的精神文化与艺术精华。但从演员表演与曲目安排可以看出,纳西传统音乐在发展中一定程度的商业化:有的演员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有的演员兼唱通俗歌曲,例如《月亮花》等,这种不同程度的商业化一方面说明了纳西传统音乐发展的好势头,因为更多人的关注与需求,它寻求着更多的发展模式与更普及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必经之路,就如同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面临现代化发展的抉择,为了生存也必然面临商业化、市场化的考验。但商业化绝不应该是民族音乐日后的主要发展模式与最终归宿,那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如同下午非遗传承人所讲述的困境,他们应该如何对待传承、对待创新?作为学者,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让他们来承担,当他们在为未来寻找出路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冷眼旁观或批评指责的思考与讨论阶段,而应该与他们共同面对、共同探索,真正走上尝试的道路,才能知道我们的出路到底在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