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成选 承古出新绘“家训”
2015-01-17陈晰
陈晰
他是一位“独树一帜”的青年国画家,对于国画,他有着孜孜不倦的创新性的理解与追求,既能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能推陈出新。在当代喧嚣的艺术市场中,他不追潮流、不随时尚、不贴标签,静下心来经营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很多新鲜事物比如“APEC蓝”都在他笔下创作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他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师从墨痴先生,因“画虾有白石笔意”而被称为“小虾王”;他更有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近几年来他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懂、读懂《朱子家训》,让更多人受到感化与启发,匠心独具地致力于将《朱子家训》中的格言化作一幅幅生动的国画作品。他说,画文化是自己一生的使命,也是一生的追求。他就是一位具有“独特文化符号”的青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定西美协副主席牛成选。
不认可“小虾王”
提起牛成选,人们往往会想起一个称号——“小虾王”。他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被老师和同行夸赞为“一看便知其法”,经过多年的钻研,他笔下的虾深得白石遗韵,活灵活现、轻灵透明。在一次解放军艺术学院师生画展上,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见其画虾称道:“他笔下的虾卓然不群,风格独特,有飘逸之美、之妙、之趣,传其内涵之神,用笔深浅,干湿浓淡鲜明,可分五色,不愧为书画艺术之乡的精英”。
对于“小虾王”这个称呼,牛成选本人却是十分反对的。“对我们这样年轻的画家来说,最忌讳的就是称什么什么王。对于‘小虾王,我更是不敢当。画家的评价是通过作品本身的技巧意境、蕴含的哲理、承载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所体现的。”牛成选认为,绘画不仅要注重笔墨技法、线条造型,还要体现作品背后所蕴藏的儒、释、道哲学,这样的画作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得以传承。白石老人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在如今仍然适用。就像很多人学白石的画都可以画得很像,甚至难分真假,但这并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中国画应该有更加深厚的内涵承载,艺术作品应该有深远的寓意,以“真善美”为宗旨来影响社会。而他近年来倾心创作的《朱子家训》系列作品,正是对自己艺术理念的践行。
画出《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在这篇家训中,有“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也有“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牛成选自小就在父母的指导下读国学,从《论语》、《道德经》到诸子百家学说,再到《弟子规》、《增广贤文》……他都通读过。而之所以选择《朱子家训》来进行创作,是因为书中讲的道理以小见大,其中蕴含“小节不矜,大事难成”的道理,对国学文化的推广和国民素质修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在,他已经创作了多幅以“诸子百家”家训格言为主题的国画作品。画面简洁却生动鲜活,充满温情与童趣。在“苦读图”中,一个幼童正借着烛光读书,旁边的题诗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苦读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空悔读书迟;在“常回家看看”中,绿意盎然的初春,一对老人正凭窗远眺,画旁题诗曰:“房前燕子飞,秋去春还回,父母凭窗望,我儿何日归?”。他的画中,有表现幸福家庭的:一对老夫妻其乐融融地在一起,老爷爷为老奶奶梳头,画旁题诗曰:“言传身教家邦传,老夫老妻得时闲,白发赛过十七八,唠叨当歌润心田”;有表现邻里和谐的: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儿,把新做好的饭菜端给隔壁邻居:“隔墙相闻邻里亲,近邻胜亲实可行……”目前,他创作的“诸子百家之朱子家训”系列作品已经有勤学篇12章,孝德篇12章,和谐篇12章等等,并将继续创作下去。他的画作小品寥寥数笔,笔简意深,韵味隽永,似生非生,似拙非拙,追求笔简意远的艺术效果,流露出作者率直朴实的情感,寄托着一种怀旧、一种思念,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和修为。这种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也把作者的心灵世界展现的分外鲜明。
虽然是以《朱子家训》中的格言为主题而进行创作,但画中的题诗却都是牛成选的原创。这些诗大多是很直白的“打油诗”,牛成选认为,正是这样通俗易懂、直抒胸臆,让人一看就明白的诗句,才最契合创作的主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牛成选是第一位以《朱子家训》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画家,以书入画,他希望通过这些画作,唤起人们心中的善意与温暖,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人们的心田,让更多人感受亲情、友爱、互助的正能量。
他的作品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2010年兰州个展上,时任中共定西市人大主任秦素梅女士看过他的家训系列作品后感慨:“成选用自己整个的情感世界,心灵和智慧,创作了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动漫画作,仿佛看到‘丰子恺在世,犹如春日散发的泥土芳香,看了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心灵不断得到震撼和洗涤呀!画作力求弘扬伟大祖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美德,用妇孺皆易受教育的勤劳、诚实、孝敬、和谐、友爱之真谛,呼之出了一个个礼仪廉耻的小故事!如能将他推介给学生、青年和社会,使民众受到潜移默化之教育,对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幸福家庭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艺术情缘
牛成选出生在羲皇故里大地湾文化原址邻西的中国书画、诗词艺术之乡——甘肃省通渭县。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通渭人,不仅崇尚文化,更痴迷书画。通渭的牛家为陇上望族,牛成选从小就听老人讲“二位牛老爷”的传奇故事,他们就是清朝颇具盛名的书画名家,号称“牛青天”的两广总督“牛树梅”及两江总督“牛鉴”。牛成选有着“大地湾”先民和牛氏文化的基因,从小就痴迷书画。牛成选的父亲曾在村里当老师,一有空闲就在家里晒粮食的水泥台上写写画画,小小年纪的牛成选就在旁边边看边学。晚上没事了,父亲就教他和弟弟写诗,出上句让他们接下句。他还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上庙的时候,庙里挂着一些乡里名人题写的匾额、书法,乡亲们也总是聚在一起点评谁的字写得好。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在牛成选的心中,将来好好读书做学问、写一手好字,那是最大的荣耀。读书时,牛成选的艺术天分已经表现出来。他是班里的文艺骨干,画黑板报、出报纸样样行。当时的校长牛继成老师也发现了他是棵好苗子,便常教他画山水、树木。在读书期间,他报名参军,没想到竟然一“考”即中,从此穿上军装,来到北京,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在部队,他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出板报、画宣传画,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他总是代笔帮战友们写家书。endprint
几年过去了,牛成选从部队转业,留在北京。他尝试过很多工作,但画笔却始终没有放下过,一直在业余时间坚持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牛成选在逛北京报国寺的时候,看到一群人在围着一位画画的老先生,他便上前请教,才得知这位老先生便是齐白石的传人墨痴先生。从此,牛成选时常求教于墨痴先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加勤奋地研习国画创作,随同中央美院张立辰先生、于光华教授、北工大邢晓林教授四处写生,系统地接受中国画教育。并先后在北京画院,中央美院进修学习。
新题材 新笔墨
作为一名年轻画家,在弘扬传统的同时,他也不忘描绘生活中的新事物。比如哈密瓜,这种象征着甜蜜的西域水果,也被牛成选画入笔下。在画哈密瓜的过程中,他借鉴了一些西方绘画的技法,他笔下的哈密瓜色彩鲜艳,新鲜饱满,仿佛是刚刚从藤上摘下来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雷正民称赞:“看整幅哈密瓜工写结合,叶子水墨淋漓,墨色清新,瓜的质感很强,又有西画感觉,真是师承古法、开拓创新,画材另辟蹊径”。
再如前段时间备受瞩目的APEC盛会,牛成选也借此别出心裁地画出了“APEC蓝”。湛蓝的背景,画面中一株粉红色的玉兰正在绽放,有游龙环绕其间,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热烈明媚,空灵透亮,相得益彰。他为这幅作品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玉堂龙影”,寓意“上善若水”之吉,这幅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
牛成选说,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启发他创作的思维,他不但时时都在写生,也时时都在脑海中构图。看到美的东西,他会随时随地画下来。而在平时与人交流中,哪怕在饭桌上有人说了一个典故,一个句子,他也常常会联想到一个画面,并试着把它表现在宣纸上,让更多的人去感悟。
对话牛成选
《中华儿女》:你的国画创作中有很多新题材,比如哈密瓜,APEC蓝,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题材?
牛成选: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认为画什么都是对的,画自然、写生活、寄思想、托情感、寓万物都没问题。但是创作的主题还是要围绕着真善美,以真善美的思想真谛、释道儒的哲学内涵激发自己的灵感源泉,为读者服务,我认为这很重要。对国画来说,笔墨技法很重要,千百年来古圣先贤都已表达得淋漓尽致,作为今人笔墨很难超越先贤。但在结构意识、色调运用、当前社会的审美观念、尤其是人文哲理、国学艺术大有空间可挖掘。艺术要有创新精神,就是在生活中发现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觉得古人什么东西都好,好到极致是不科学的。今天我在想“笔墨线条”是为什么服务?为空间服务,那么空间画面又为什么服务?是为意境服务。意境我认为有两点,一是画面所追求的一种深层次的笔墨境界,二是一种国学文化寓意,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所以我尽量去画一些吉祥文化。比如说画鱼,年年有余,哈密瓜,象征着甜蜜。我经常说,书圣王羲之字写得好,但他写个“哭”字没人挂。艺术永远离不开人对美的追求,离开了这个就不叫正能量艺术。
《中华儿女》:你认为什么是好的国画作品?
牛成选:在我看来,我希望我的画能激发起观者思想灵魂中的感触,生命中曾经拥有过的、曾经经历过的、能够与人产生共鸣的,我认为这才是好的国画作品。
《中华儿女》:为什么想要创作朱子家训系列?
牛成选:《朱子家训》是一篇治家格言,字字句句无不是讲勤劳、孝敬、忠义、和谐这些正能量的内容。我认为是时下社会非常需要的,我希望能通过我的画笔,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其实我们的传统国学是华夏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在今天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传统国学的教育还是太薄弱了。举个例子,在过去,孩子五六岁就开始背《三字经》、《论语》、《孟子》……这些都是要熟读于心的,而现在呢,有人能背一段《论语》、《道德经》、《离骚》,就会被称为“国学大师”了……所以在《朱子家训》之后,我还希望创作更多的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画,以便让更多人感受、感悟传统国学绘画的生命力。
《中华儿女》:你如何看待师承与创新?
牛成选:师承是要有的,但是师承并不是说画得跟老师完全一样。什么样的时代要产生什么样的时代作品,产生符合这个时代精神的画家。就像在齐白石之前,几乎没有人系统的画瓜果梨桃,大家都觉得很“俗”,但齐白石画了,他成功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当代的画家,要开创一个新局面——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新局面,这是一个当代画家应该具有和担负的历史责任感。我们要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中,有一点自己的发现,有一些自己的小笔墨、小语言,更要有一些与时俱进、独具慧眼的创新。
责任编辑 梁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