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陶瓷茶具的发展演变及审美

2015-01-17邵长宗

佛山陶瓷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实用审美

邵长宗

摘  要: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就离不开茶具。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陶瓷茶具具有一定的保温性,透气性、光洁易清洗等特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陶瓷茶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

关键词:陶瓷茶具;发展演变;审美;实用

1   前言

随着饮茶习俗的盛行,人们对饮茶用具逐渐变得讲究,不仅要求其满足实用功能,茶具的造型、色彩、装饰还要满足视觉审美。茶学界公认最早的有关茶具的文学记载是西晋(公元265-316年) 左思 (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中,有“心为荼荈剧,吹噓对鼎砺。”这“鼎”当属茶具。古往今来,茶具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地位和身份。如: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表明,唐代皇宫选用金银茶具,秘色瓷茶具和琉璃茶具饮茶,而民间多用竹木茶具和瓷器茶具。宋代,相传大文豪苏东坡自己设计了一种提梁紫砂壶,至今仍为茶人推崇。现代人饮茶,对茶具的要求虽没有如此严格,但也根据各自习惯和文化底蕴,结合自己的目光与欣赏力,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茶具供自己使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陶瓷茶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

2   我国陶瓷茶具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

2.1  白瓷茶具

唐代饮茶之风大盛,促进了茶具生产的相应发展,全国有许多地方的瓷业都很兴旺,形成了一批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各窑场争美斗奇,相互竞争。据《唐国史补》载,河南巩县瓷窑在烧制茶具的同时,还塑造了“茶神陆羽的瓷像,客商每购茶具若干件,即赠送一座瓷像,以招揽生意。其他如河北任丘的邢窑、浙江余姚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四川大邑窑,也都产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青花瓷茶具,幽靓典雅,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

明朝时,在永乐宣德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精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十分名贵,畅销海外,国际上誉我国为“瓷器之国”。这一时期,明代贵重的茶盏主要有“白定窑”的产品,白定即指白色定瓷窑,这种窑瓷为宋代建于定州。在定州,窑瓷茶盏上有素凸花、划花、印花、牡丹、萱草、飞凤等花式。又分红、白两种。时人辨别白定瓷的真伪,主要从是否白色滋润,或见釉色如竹丝白纹等判定是否真品。因定州瓷色白,故称“粉定”,亦称“白定”。尽管白定窑茶盏色白光滑滋润,但是在明朝白定窑茶盏始终是作为“藏为玩器,不宜日用”。

白瓷以江西景德镇为最著名,其次如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

此外,传统的“广彩”茶具也很有特色,其构图花饰严谨.闪烁有光,人物古雅有致,加上施金加彩,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显示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派。

2.2  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

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相传唐时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发明了一种茶碗的碗托,她以蜡做成圈,以固定茶碗在盘中的位置。以后演变为瓷质茶托,这就是后来常见的茶托子,现代称为“茶船子”,其实早在《周礼》中就把盛放杯樽之类的碟子叫做“舟”,可见“舟船”之称远古已有。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宋微宗的《大观茶论》,宰相蔡囊《茶录》可以想到饮茶之风的兴盛。宋代以后,我国饮茶方法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逐渐改变,已开始不加调味饮茶了。茶具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茶杓和茶瓶等。图1是青瓷茶具套组,包括茶壶、茶杯及公道杯,是较为常见的茶具组合。

宋代初期煎茶或建茶,器具与唐代差不多,炙茶针对于陈茶,新茶不炙拷。

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

宋代饮茶,盛行茶盏,使用盏托也更为普遍。茶盏又称茶盅,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茶碗,它有利发挥和保持茶叶的香气滋味,这一点很符合科学道理。茶杯过大,不仅香味易散,且注入开水多,载热量大,容易烫熟茶叶,使茶汤失去鲜爽味。由于宋代瓷窑的竞争,技术的提高,使得茶具种类增加,出产的茶盏、茶壶、茶杯等品种繁多,式样各异,色彩雅丽,风格大不相同。浙江龙泉县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于16世纪首次远销欧洲市场,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唐代顾况《茶赋》云:“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瓶”;皮日休《茶瓯》诗有“邢客与超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之说;韩偓《横塘诗》则云“越瓯犀液发茶香”。这些诗都赞扬了翠玉般的越窑青瓷茶具的优美。宋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景象。

2.3  黑瓷茶具

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时,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黎、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烙(原字左为“火”字,右上为三个“力”字,右下为“月”字)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其他瓷窑也竞相仿制,如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个黑瓷兔毫茶盏,就是四川广元窑所烧制,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不差分毫,几可乱真。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见图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存有一件,名叫“天鸡壶”,被视作珍宝。

2.4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然后在窑内经1300 ℃ 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明、清时期,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青花瓷不仅国内珍爱,而且远销国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氏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青花茶具又定名为“珠光青瓷”。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彩瓷发展迅速,成就斐然。陶瓷茶具大多也运用了彩瓷装饰技法加以装饰,达到了我国陶瓷茶具装饰之美的顶峰。这一时期的陶瓷盖碗是非常流行的陶瓷茶具,这种独特的高雅茶具在当时的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又称“三才碗”。三才者,指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 “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图3是粉彩盖碗,画着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暗含吉祥和春满人间之意,颇具中国传统哲学与审美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陶瓷茶具品类很多,每一种茶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的陶瓷茶具多样化,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也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 朱自振.茶史初探[J].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99.

[2] 周世荣.从唐诗中的饮茶用器看氏沙窑出土的茶具[J].农业考古,

1995,2.

[3] 马得志.唐代氏安城平康坊出土的靡金茶托子[J].考古,1959,12.

[4] 韩伟.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金银茶具[J].法门寺文

化研究(内刊)第5期,法门寺博物馆出版.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见图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存有一件,名叫“天鸡壶”,被视作珍宝。

2.4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然后在窑内经1300 ℃ 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明、清时期,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青花瓷不仅国内珍爱,而且远销国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氏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青花茶具又定名为“珠光青瓷”。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彩瓷发展迅速,成就斐然。陶瓷茶具大多也运用了彩瓷装饰技法加以装饰,达到了我国陶瓷茶具装饰之美的顶峰。这一时期的陶瓷盖碗是非常流行的陶瓷茶具,这种独特的高雅茶具在当时的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又称“三才碗”。三才者,指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 “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图3是粉彩盖碗,画着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暗含吉祥和春满人间之意,颇具中国传统哲学与审美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陶瓷茶具品类很多,每一种茶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的陶瓷茶具多样化,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也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 朱自振.茶史初探[J].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99.

[2] 周世荣.从唐诗中的饮茶用器看氏沙窑出土的茶具[J].农业考古,

1995,2.

[3] 马得志.唐代氏安城平康坊出土的靡金茶托子[J].考古,1959,12.

[4] 韩伟.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金银茶具[J].法门寺文

化研究(内刊)第5期,法门寺博物馆出版.

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见图2),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存有一件,名叫“天鸡壶”,被视作珍宝。

2.4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然后在窑内经1300 ℃ 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明、清时期,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青花瓷不仅国内珍爱,而且远销国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氏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青花茶具又定名为“珠光青瓷”。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彩瓷发展迅速,成就斐然。陶瓷茶具大多也运用了彩瓷装饰技法加以装饰,达到了我国陶瓷茶具装饰之美的顶峰。这一时期的陶瓷盖碗是非常流行的陶瓷茶具,这种独特的高雅茶具在当时的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又称“三才碗”。三才者,指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 “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图3是粉彩盖碗,画着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暗含吉祥和春满人间之意,颇具中国传统哲学与审美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陶瓷茶具品类很多,每一种茶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的陶瓷茶具多样化,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也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 朱自振.茶史初探[J].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99.

[2] 周世荣.从唐诗中的饮茶用器看氏沙窑出土的茶具[J].农业考古,

1995,2.

[3] 马得志.唐代氏安城平康坊出土的靡金茶托子[J].考古,1959,12.

[4] 韩伟.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金银茶具[J].法门寺文

化研究(内刊)第5期,法门寺博物馆出版.

猜你喜欢

实用审美
自制教具创新理念与设计研究
论徽派建筑元素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敦煌艺术考察所感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