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福斯特和他的23首种植园旋律
2015-01-17邹星星
邹星星
摘要:“美国音乐之父”——斯蒂芬·福斯特,他是美国专业音乐史上的第一人,他创作的音乐既是美国流行音乐的先祖,也是美国本土音乐的树根。他短暂的一生共作有286个作品。他的创作领域包括歌曲、赞美诗、钢琴小品、器乐作品等体裁,其中歌曲是他留下的最大一笔财富。本文以福斯特歌曲中的其中23首种植园旋律为研究对象,如《老黑奴》(1860年)、《噢!苏珊娜》(1848年)、《故乡的亲人》(1851年)、《我的肯塔基故乡》(1853年)等。
关键词:斯蒂芬·福斯特 种植园旋律 游艺歌曲
斯蒂芬·福斯特,享有“美国音乐之父”之美称,对美国的流行音乐和乡村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1826年7月4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劳伦维尔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福斯特是家中的第10个孩子,倍受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的宠爱。从小他对音乐就有着独特的热情,时常跟着家里一位黑人保姆去黑人教堂做礼拜,不得不说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岁时他就创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歌曲《恋人,请打开窗》,18岁时开始专业音乐创作的生涯,创作了许多家喻户晓风靡全球的作品,如《老黑奴》(1860年)、《噢!苏珊娜》(1848年)、《故乡的亲人》(1851年)、《我的肯塔基故乡》(1853年)等等。但他所热爱的音乐并未带给他相应的优质生活,他穷困潦倒,家庭生活并不和美,并且染上了嗜酒的恶习,1864年1月13日在纽约的贝尔维尤医院去世,年仅38岁。在他的传记中,他的兄弟莫里森·福斯特这样描述了他死亡的情况:“1864年1月,他在预定入住纽约一家酒店时,已经身染疟疾,并且发着烧。某天他在洗漱的时候不慎晕倒,打破的洗手盆将他的脖子和脸割伤。给他送毛巾的服务员发现了他,并将他送往贝尔维尤医院。失血过多和疟疾缠身导致他不治身亡”。死的时候口袋里仅有38美分和一些还未发表的作品手稿。他的一生共作有286个作品。创作领域包括歌曲、赞美诗、钢琴小品、器乐作品等体裁,其中歌曲是他留下的最大一笔财富。
福斯特的许多作品都与黑人生活紧密相关,或旋律或歌词,这些歌曲成为他创作的歌曲中的精华部分。这类歌曲包括了他19世纪中期,以南方种植园中黑人奴隶为创作素材、模仿黑人传统音乐歌曲的特点、苏格兰与爱尔兰民间曲调两种模式进行创作的23歌曲。分别是:《美人露易丝安娜》(1847 年),《哦 !苏珊娜》、《奈得大叔》、《离开南方》(1848 年),《耐莉是位夫人》、《窦丽斯·琼斯》(1849 年),《营地赛马》、《哦!雷米尔!》、《奈丽·柏利》、《安吉丽娜·贝克》、《在开罗的路上》、《多丽·德》(1850 年),《故乡的亲人》、《哦!男孩背我》、《告别我亲爱的莉莉》、《唱吧,唱吧,班卓琴!》(1851 年),《玛萨在冰冷的地面上》(1852 年),《我的肯塔基故乡》、《老伙计》(1853 年),《困难的时候又要来临》(1854 年),《温柔的安妮》(1856 年),《格里伯克》和《老黑奴》(1860 年)。①
1820年左右,美国白人喜剧演员把脸涂黑装扮黑人,将当时社会黑人的生活情况为蓝本,经过加工改编成音乐喜剧故事的黑脸游艺剧中所演唱的歌曲。这一类歌曲就叫做游艺歌曲。歌曲的特点是:所演唱的歌词大部分没有严格的规则;音乐的旋律简单易懂;富有很强的舞蹈性;采用五声音阶;配以切分节奏和简单的和声;用班卓琴、民间提琴或吉他伴奏,采用的音乐素材来自流行曲调、美国民歌形式之一“昂格罗”、意大利歌曲或由此派生的曲调等。美国游艺歌曲是最早具有美国特色的群众歌曲。19世纪中期,福斯特依据出版商的要求,以及他为好友克里斯特那率领的一个黑面表演舞团开始创作游艺歌曲,出版时这类歌曲被命名为:斯蒂芬·福斯特的种植园旋律。这些歌曲以黑人生活为创作题材,歌词朗朗上口,旋律简洁、通俗,和声配置以主、属、下属和弦为主,多以大调为主。他非常聪明的懂得,群众歌曲的关键就是演唱一两遍就能使大家“过耳不忘”。
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了全盘否定福斯特的观点,将福斯特定义为“作坊式的歌曲创作者”,他所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不过是为了赚钱和迎合市场的需求,如1963年刘珙的《“玛莎”黑人歌曲和福斯特》中:“福斯特在歌曲中‘代表黑人所抒发的思想(也就是这些歌曲所宣扬的主题思想)无非是:怀恋故主旧地, 向往天堂彼岸, 厌生乐死, 以苦为甘等等。当然这些东西也曾经博得听众们的怜悯、甚至眼泪, 但却为其正的黑人所不取, 也应该为我们所不取”②。人们“理所应当”的要求他所作的黑人歌曲也应该像聂耳先生的《义勇军进行曲》那样呐喊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但站在历史的角度这样的观点是片面和激进的,福斯特是一个白人,他从小生长的坏境也较为优越,他没有受到过压迫和剥削,他自然不能像深受民族屈辱的聂耳那样,将愤怒和抗争写进歌曲中。最终,这样的观点在历史的河流中被洗净,对福斯特的评价也更客观、公正。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当代学者应该以一种全面、客观的角度来评论福斯特的历史地位以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注释:
①陈昀:《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和他的游艺歌曲》,《音乐大观》,2014年第1期。
②刘珙:《“玛莎”黑人歌曲和福斯特》,《人民音乐》,196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陈昀.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和他的游艺歌曲[J].音乐大观,2014,(01).
[3]高陆.福斯特[J].四川音乐,1979,(05).
[4]刘珙.“玛莎”黑人歌曲和福斯特[J].人民音乐,19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