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农民社区非遗传承新路

2015-01-17李立群

人民论坛 2014年33期
关键词:遗传武汉居民

李立群

城镇化过程中非遗传承保护的问题

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是一个转型农民社区。2007年,因为城中村改造,社区居民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搬进了江欣苑这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成为了城市居民。从农村、渔村到城市,不仅是生活环境的改变,需要改变的还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素质。如何让丢下锄头、放下渔网的农民快速适应城市生活、尽快融入城市,是全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摆在社区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还面临着城镇化过程中非遗传承保护的问题。

在汉阳区旧时的农村和渔村,活跃着一个传承了1400多年的民间舞蹈祭祀活动——龙舞,也被称之为高龙。高龙寄托着人们祈求幸福安康、和谐美满的美好愿望,向往美好未来的重要表达形式,已深深熔铸于当地村民、渔民的情感血脉之中。随着入住崭新而陌生的村改居社区,原有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高龙)也失去了原来生存的场所、传承的空间和环境,出现了培养传承人难、组织表演难、活动经费难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让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绝活、绝技,随着农民的转型“上岸”跟着“上岸”,走进新的城市社区,社区居委会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依托社区现有的1万多平方米的门面房,组建了“武汉高龙制作传承培训部”、“武汉高龙生产制作部”、“武汉高龙表演培训部”,以及“武汉高龙博物馆”,使武汉高龙随着“村改居”和农民进城变居民而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通过这一有力的抢救和保护,现已组建了十多支高龙舞龙队,传承人多达300余人。

高龙的成功传承保护,给社区管理者很多启发:顺应民众需求的文化保护,不仅可以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获得居民对文化以外的社区工作的支持;非遗传承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区环境;居民通过学习增加了非遗的知识,促进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也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增加了新鲜血液,使非遗后继有人。最重要的收获,是在这些文化不高、知识欠缺的群体对文化的渴望和需求上,看到了探索他们改变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城市生活的方式和途径——这就是借助非遗的力量,让更多非遗项目在社区保护和传承。

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的社区之路

在现实中,非遗保护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城镇化进程加快而非遗保护传承乏力,传承人老年化加快但新人培养过慢,非遗项目失传加快但保护传承办法创新太慢;大量非遗项目面临着无场地、无资金、无学徒、无市场、无信心“五无”的局面等。

江欣苑社区有效弥补了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客观不足: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从高龙的保护和传承中可以看出;二是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江欣苑临近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依长江傍墨水湖,交通便利,便于非遗项目的交流展示;三是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江欣苑是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小区”、“五星幸福小区”,中组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试点社区”“全国党员三带试点社区创建点”,各级政府给予了他们很好的政策支持。

于是,从2012年开始,江欣苑社区以高龙保护为基础,开始继续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的社区之路。几年来,在省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邀请了湖北省内54个国家和省市级非遗项目来到江欣苑。通过“四免”(免装修、免房租、免一切日常生活必需品、免费带徒弟)为汉绣、木雕船模、雕花剪纸、黄梅挑花、楚式漆器、铅锡刻镂技艺等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了1.1万平方米的非遗精品展示厅、近1.4万平方米的传承工作室,以及帮助他们寻找产品销路、建立传习所、与武汉高校建立产学研中心、在社区居民和大学生中培养学徒。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传承人的收入相比入驻前大幅度提高,社会地位也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他们共接待来自11个部委、30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38个国家的40万人次参观考察;接收了2万多大中专院校学生在此交流实习,带动居民学徒1100多人。

2012年,黄梅挑花传承人石九梅、江汉皮影传承人汤先成、汉绣传承人任本荣、武汉花灯传承人刘泥巴、汉阳高龙传承人刘卫祥获得了区级英才奖。任本荣、石九梅、刘泥巴等传承人还被江汉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成为省妇联、市妇联培训基地的讲师。2013年,园区8个项目随湖北代表团访问台湾;2014年,5个项目出访俄罗斯,进一步提升了湖北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短短几年,他们初步摸索出一条以项目保护为带动、以社会资金为主体、让大师作品变成商品的规模化非遗保护和发展新路。

同时,几年的实践中,江欣苑社区非遗传承工作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离乡离土、离开农耕文明环境来到城市的非遗能否适应水土?这样脱离本土的传承是否符合生产性保护的要求和本意?社区居民的传承究竟对非遗保护能产生哪些积极意义?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探索新时期的非遗传承保护?正是这些疑问和困惑,时刻警醒着他们的传承保护工作。比如在保护模式上,他们探索建立了传承项目双边联络保护机制,即联合原来保护单位对传承项目进行联动传承保护,做到传承项目“离土不离乡”,同时在社区聚集的每个项目原保护单位,每个月每个项目都有传承推广普及活动,双方共同研究、开发和拓展。再比如,在传艺带徒方面,他们设立“核心学员助学基金”,鼓励社区居民学习非遗技艺,目前他们已建立“入驻代表性传承人—核心学员—爱好者”三级免费传承体系,主要项目在园区均有2至5名技能掌握较好的核心学员,部分项目如汉绣的社区学习者已超过100人。此外,他们还分别与武漢多所高校合作,让他们把课堂搬到社区,鼓励大学生学习非遗。

社区保护和非遗传承的困难

尽管如此,江欣苑还是感受到了在社区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艰辛。江欣苑毕竟是一个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转型社区,仅靠这一素质相对不高的群体来保护传承祖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难度较大,进度较慢,传承比较吃力。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不少非遗项目异地和跨区域传承的问题。

下一步,江欣苑将加大对带徒学艺的鼓励,计划把过去松散分布在各项目传承展示区的传承工作,集中到社区的专门传习馆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授课方式,培养一批新的传承人;利用已经与江汉大学、湖北美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合作关系,集中推出非遗比较研究系统化工程,并在江欣苑社区非遗保护传承区设立教学点和传习点;利用网络技术,完善和构建非遗工艺流程数字化保护系统,构建一个闭合式非遗数字化资料平台,建立一个集传承保护和工艺研究的模块系统,并将资料数据分别展现在对外开放的数字博物馆中,供网民免费浏览,同时探索拿出更多的地方和区域构建适合非遗活态传承、适用于百姓参与的体验式互动场所。

(作者为中州大学廉政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遗传武汉居民
非遗传承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