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村官成长路径研究

2015-01-17孟广宇辛湲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成长路径黑龙江

孟广宇 辛湲

摘 要: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妇女的参政水平,同时,我国农村妇女的整体参政状况不佳、参政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女村官比例低是制约当前农村妇女参政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推动妇女参政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本文从影响女村官成长的制度、经济、思想意识和社会体系因素出发,试图破解制约女村官成长的障碍性因素,推动妇女参政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女村官;成长路径;黑龙江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100-03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党代会报告,足以体现出党对男女平等的重视。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占农村劳动力的65%。截至2015年4月,第十届村两委换届后,黑龙江省有女村官正职486人(其中女书记274名,女主任181名,双肩挑31名),占村总数的5.5%,①但与女性在农村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及女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仍然不相匹配。农村妇女在基层民主和自治中理应发挥更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女村官成长路径的分析,试图破解制约女村官成长的障碍性因素,以推动妇女参政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背景

国内以往关于女村官的研究不是很多,系统研究女村官成长路径的更是少之又少,一些相关研究包含在对女村官的其他研究之中。任杰(2007)在《中国行政管理》上发表的《全国社会性别视角的百名女村官调查报告》中着重分析了女村官的参选原因和成功原因。蒋爱群(2010)在《村两委中的女干部——基于全国七十个村庄的调查数据》一文中将女干部的当选经历归为政策强制、熟人引荐、个人能力和家族背景四类。陈福英(2007)在《性别棱镜透视下的女村官政治参与——基于福建省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通过对福建省2006年当选的190名女村官的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女村官的参政动机、参政途径和参政方式。

女村官是相对于男村官而言的,是对“村官”这一群体的性别分类,“村官”一词在学术上没有明确定义,从通常意义上讲可做广义和狭义理解。广义上女村官是指在村级组织中担任职务的女性,包括村党支部的书记、副书记、委员,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村民小组长等,女村官数量代表了农村女性参政的广度,广义上的女村官群体越大表明农村女性的政治参与度越高,说明女性参政的基础越牢。狭义上的女村官是指在村“两委”中担任正职的女性,代表的是女性参政的质量,村“两委”中女性正职的比例代表农村女性参政的深度。本研究中的女村官为狭义上的女村官。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以2012年黑龙江省妇联组织部统计的全省348名女村官数据为主,以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2014年黑龙江省女村官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做补充。②定性研究采用个案访谈和焦点组访谈的方式,分别访谈了5名女村官、5名男村官和5名妇代会主任,并召开了妇代会主任焦点组座谈和女村官焦点组座谈。

二、调查发現

1.女村官的基本结构。根据黑龙江省妇联组织部统计的全省348名女村官数据,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的女村官占1.7%,31~40岁的占8.5%,41~50岁的占45.1%,51~60岁的占40.2%,61岁以上的占5.5%。女村官中最年轻的27岁,最年长的71岁。41~60岁的中年女性是女村官的主要力量,占85.3%。这一年龄段女性社会经验和阅历都很丰富,随着孩子的长大,照顾子女的责任有所减轻,使得她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从任现职的时间长度看,任职时间最长的为28年。从任职年限与对应的换届选举时间看,第九届换届时初次当选的女村官为38.2%,连续两届当选的为25.0%,连续三届当选的为8.4%,连续四届当选的为11.2%,连续五届以上当选的为17.2%。可以看出最近两届当选女村官的比例在显著增长,这与党和政府女村官培养力度增大有直接关系。

从学历上看,小学文化的0.6%,初中文化的27.3%,高中文化的31.9%,中专学历的18.4%,大专学历的17.8%,大学本科学历的3.7%,研究生学历的0.3%。女村官以初中、高中学历为主体,占59.2%,中专和大专学历次之,为36.2%。可以看出对女村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从2004年起,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中共黑龙江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人事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公安厅、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八大部委联合下发黑教联[2004]47号文件,确立旨在把“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列为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争取在3—5年内选派、培养近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村务领导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农村工作水平的政策。此项政策实施已经10年,随着这批人才的成长,女村官的学历会越来越高。某县2014年的《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在确定候选人时就明确把大学生村官和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确定为重点选拔对象。

从政治面貌上看,女村官中92.5%的人是中共党员,6.6%的是群众,0.9%的是共青团员。入党是她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入党表明一个人政治上的成熟和各方面表现优秀。成为党员后,她们的政治话语权能够得到保证,也使她们能与上级党委有更多的接触,对她们成为女村官影响重大。党员属于农村的政治精英群体,在村庄治理中具有政治优势,这与顾金喜(2013)在《乡村精英治理研究综述》中的研究相契合。另外,在118名女村委会主任中有23人是非党人士,占比为19.5%,这说明那些有能力的女性即使不是党员,也有机会当选为女村官。

2.女村官参选原因。从参选动机可以看出女村官从政的目的性和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根据2014年黑龙江省女村官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对于“最初竞选本职务的首要原因”,有36.0%的女村官回答“想要改变本村状况”,27.6%的女村官想“为本村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15.7%的女村官是“周围人推选不得不干”,13.6%的女村官认为“自己有能力干好这份工作”,3.8%的女村官是为了“行使个人权利和保证个人切身利益”,2.8%的女村官认为“自己不比其他竞争者差”。可以看出,想要改变村庄状况和为村庄建设出力是女村官竞选本职务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有15.7%的女村官是被动走上村官岗位的,而对自身能力认可的女村官有16.4%,我省女村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比较好。

3.女村官当选原因。对自己能够在选举中胜出原因的主观判断,反映了女村官对自身的价值判断。2014年黑龙江省女村官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在286名被访女村官中,56.3%的女村官认为自己竞选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威望高”,28.7%的女村官认为是“热心为群众办事”,4.9%认为是“经验丰富能力全面”,4.2%认为是“公正廉洁”,4.2%认为是“家里人支持”,认为是“上级支持”的为1.4%。从这组数字上看,不管是村支部书记还是村委会主任的选举,群众基础是关键,只有广泛地获得群众的支持才能确保在选举中胜出。

4.女村官当选前的经历。当选为女村官前的工作经历是她们成长的关键,一方面女村官的綜合素质需要在工作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工作与村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女村官得到更多在村民面前展示的机会,为参加竞选创造条件。黑龙江省妇联组织部对于全省348名女村官的统计数据显示,有69.8%的女村官曾担任过村妇代会主任的职务,其中4.9%是从妇代会主任岗位到村委会主任岗位再当选书记,1.1%的女村官从妇代会主任职务离职后经商一段时间又走上女村官岗位。有5.7%的女村官曾任职村里的会计、计生员或治安员等职务。在乡政府或者以上机构有过任职经历,然后回村选任女村官岗位的占3.4%。从事教师或乡村医生职业走上村官岗位的为1.4%。自己创业经商后回村成为女村官的为2.9%。在村里没有任职经历直接担任村委会主任,然后担任书记的女村官为2.6%。有过在企业任职经历的女村官为1.1%。在村里及其他领域没有任何任职经历直接成为女村官的12.9%。有11.5%的女村官是各级组织授予的致富能手或者获得过科技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三、女村官成长的影响因素

女村官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她们的成长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在女村官成长道路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制度体系对女村官成长的影响。基于农村发展的阶段性,村官产生的方式从任命制到选举制的过程中,对女村官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制度体系内,政党、政府的性别平等理念,甚至基层政权主要领导人的性别平等理念会对培养和发展女村官起到重要影响。从我省2000年以来村委会成员中的女性及女村官比例变化会发现,由2000年的15.0%提高到2013年的22.1%,第九届女村官正职比例为4.2%,比第八届提高了1.1个百分点,第十届又比第九届提高1.3个百分点。这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政府积极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2.经济能力对女村官成长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村庄发展的基础,那些自身致富能力强、致富经验丰富并愿意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村民会受到村民的拥戴。根据学者郭剑鸣提出的富人治村理论,所谓“富人治村”,就是村民“因富、因义、因贤而获得社会权威进而取得村治权威”,它特指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一批先富起来的村民凭借其在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引领性作用,获得村民认可的社会性权威,他们采取自荐或村民举荐等方式,在村民选举中获胜,成为村治体系中的主导力量[1]。特别是对那些经济水平落后的村庄,自身及家庭的经济状况、自身致富能力的强弱对女村官的成长影响深远。2014年黑龙江省女村官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女村官家庭的经济状况普遍好于一般村民,在本村处于上等的女村官为17.5%,上中等的39.5%,中等的40.9%,这说明女村官家庭的经济能力对她们参政具有保障。随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否领办或创办专业合作社、各种经济协会等成为选举中的加分项。本次调查显示,75.5%的女村官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或领办专业合作社,妇代会主任的比例是59.0%。基于调查的局限,尚不能得知这些女村官是先成为致富带头人或领办专业合作社后当选村官,还是先当选村官后成为致富带头人或领办专业合作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致富带头人或领办专业合作社的身份及经历对她们在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是有帮助的。2014年某县《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在确定候选人时就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负责人、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推选村干部。

3.女村官成长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从女村官成长经历看,妇代会主任群体是最有可能成为女村官的群体,然而2014年黑龙江省女村官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78名妇代会主任中仅有27.0%明确表示想参加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村委会主任竞选,51.8%的妇代会主任明确表示不想参加,19.4%的妇代会主任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为深入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的妇代会主任不想参加村主任竞选,在个案访谈和焦点组座谈时,重点对此进行了探究。综合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可以发现女性当选村官前有三座“大山”需要跨越,一是自身思想意识,二是男权思想,三是族权思想。

女性自身意识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一是不自信,有35.8%的妇代会主任认为“自己缺乏经验,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村主任职务”,30.3%的妇代会主任认为“自己年龄大了,不能胜任村主任的工作”。二是缺乏竞争意识,认为自己能当选妇代会主任就已经足够了,22.0%的妇代会主任认为“现任的村委会主任能力很强”,自己竞争不过他们。三是惧怕压力,访谈中有妇代会主任表示,村书记和村主任的工作压力大,自己不想承担更大的责任。

男权思想方面的障碍表现在:在当前农村受传统性别意识影响,村民们普遍认为做书记和村主任应该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当村官在外抛头露面不好,除非个别女性的能力特别强,否则在选举时,村民们的选票还是会投给那些男性候选人。座谈中,一位工作了28年的老妇代会主任颇为感慨地谈道:“我们乡11个村,没有一个女村官,不是我们做得不好,我们很多工作比那些男村官干得还多,比他们能力更强,但是在一些领导和群众心中,我们还是没地位,选举时还是选不上,希望上级能够出政策,保证女书记、女村委会主任有一定比例。”

族权思想方面的影响表现在:现在的村委会选举是有选举权的村民普选,为了家族利益,那些村中的大家族往往会利用家族势力操纵选举结果,族权又往往与男权思想相融合,在族权势力的影响下,女性要想当选那就是更加难上加难,座谈中一位妇代会主任无奈地说:“我想参选书记、村委会主任,但是我选不上。我们村是家族势力,我们村四十多名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肯定是亲属选亲属。”

4.社會支持体系对女村官成长的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女村官的成长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包括村民对女性参政的态度、个人在村民中的人脉关系、家庭的支持体系和外部支持系统等。

村民关系直接影响到选民的支持率,那些在本村土生土长的女性基于知根知底、婆家娘家的人脉和多年的邻里关系在选举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2014年黑龙江省女村官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66.1%的女村官是土生土长的本村姑娘,就说明了此问题。获得家庭支持,特别是丈夫的支持对参选及选后开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离开了家庭的支持女村官将困难重重,本次调查显示女村官的配偶对她们竞选时的态度持“积极支持并出主意,想办法”的占69.3%,“在照顾好家庭的前提下支持”的12.6%,“坚决反对”的5.4%,“不闻不问”的5.1%。家庭其他人中76.9%的人不反对她们参与竞选,在反对者中本人父母、子女的比例较高,分别是7.7%。外部支持体系体现在,竞选者是否能获得来自于本村之外的资源或人际支持等,要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需要多走出去,这对于那些有过外出打工或经商经历的竞选者更为有利,通过外出务工或经商,她们可以开阔视野、广结朋友、增加人生的历练,更可能把外部的先进经验引入到村级治理中来,前文提到的某县《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就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作为优先推选为候选人的条件之一。这方面女村官可能处于劣势,本次调查显示仅有16.8%的女村官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妇代会主任中也仅有26.0%的人有此经历。

四、对策建议

提高女村官比例,促进农村妇女参政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门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1.制定有利于女村官当选的倾斜性政策。从以往换届选举的经验来看,通过制定倾斜性的政策,使妇女进“两委”得到了充分保障。在选举前出台有利于女村官当选的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女村官的当选比例。制定倾斜性政策提高女村官的当选比例也符合国际社会推动性别平等主流化的实践。

2.加大榜样宣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已当选女村官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对女村官事迹的宣传,打破村民们对女性担任村官能力的质疑。

3.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妇女参政能力的培训,在现有的女性村“两委”成员、妇代会成员、农村女经纪人、女性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及女大户女专业户中选拔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妇女,进行专门的参政能力培训,在实际工作中给她们加担子,创造条件使她们脱颖而出。同时应加大农村女党员的培养力度,这既可以充分扩大两委中女性候选人的比例,在村支部换届选举时,也会增大拥有选举权的女党员的比例。

参考文献:

[1]金华宝,勒乐山.“富人治村”研究述评[J].理论参考,2012(7).

[2]蒋爱群.村两委中的女干部——基于全国七十个村庄的调查数据[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12).

[3]任杰.全国社会性别视角的百名女村官调查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7(4).

[4]陈福英.性别棱镜透视下的女村官政治参与——基于福建省的实证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成长路径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优秀研究生成长机理及其模型构建
黑龙江弃风博弈
反思性实践: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路径
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经济型酒店成长路径研究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黑龙江出版集团
黑龙江、阿穆尔河下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