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速中国市场云计算快速普及
2015-01-17中桥调研咨询分析师王从马艳许新忠
中桥调研咨询分析师 王从 马艳 许新忠
“互联网+”加速中国市场云计算快速普及
中桥调研咨询分析师 王从 马艳 许新忠
2015年堪称中国云计算的“落地”年。中桥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图1),“互联网+”给中国企业的IT演进带来显著的影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加速现有数据中心向虚拟化和云计算转型、加快新应用的投入和加快云计算投入。与此同时,“互联网+”加速中国云计算从“建设期”向“普及期”的过渡。用户以部署什么形态的云,用哪个厂商的云,通过何种方式上云,什么时间上云为主要出发点,来选择“私有云”或“公有云”,采用哪种IT服务能够更有效应对不同应用、负载对资源的需求,让企业能够释放更多资源,实现通过IT创造价值。
下面,结合过去近12个月的三次调研数据(2014年9月,2015年1月,2015年6月)可以看到,相对于2014年,2015年的调查中,公有云未来12个月、12-24个月计划部署的占比快速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用户考虑将更多的非核心关键应用、高并发在线业务迁移到外部公有云上。这种将部分业务分流到外部公有云的IT架构能帮助企业实现统一用户体验、统一的SLA安全策略和统一的运维管理并节约IT成本。“互联网+”时代,中国的云计算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云计算的快速落地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加速中国云计算从目前的“云建设阶段”向“云计算使用和普及阶段”演进,同时也促进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快速形成和发展。
在企业规模上,企业级用户将云计算作为企业级IT投资的重点。中桥在深访中也了解到,企业级用户在建设私有云的同时,广泛选择公有云用于测试开发、新应用部署和备份归档,以及作为周期性资源补充。云计算演进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对于企业级用户,其战略重点是根据业务需求,制定长期云规划,避免形成云孤岛,保证各种应用分阶段上云的同时,也要保证云环境业务稳定。而保证混合云投资回报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企业级用户IT需要既能保证业务关键应用在混合云环境的性能和安全性需求,同时又能满足新应用对高并发查询、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而从中小企业来看,随着越来越多公有云供应商的技术成熟,以及服务模式的标准化和流程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考虑用公有云作为传统IT的替代资源。
调查和深访数据显示,刺激中国市场云计算增长的5大因素包括:
1.快速IT服务交付:传统IT架构对业务的响应速度慢,不仅影响到IT对业务的支撑效率,同时也难以实现on-demand服务水平,影响IT服务管理到IT服务交付的顺利转变。通过云计算,用户不仅可以加快IT对业务响应速度,实现实时、近实时IT交付,同时也能提高企业整体IT资源的使用效率,更经济高效地满足业务高扩展、连续性需求。
2.新应用驱动:新应用是刺激云计算普及和快速增长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移动应用和社区媒体正快速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行业格局,成为中国用户投资重点。调查显示,45%的企业级用户将移动应用开发作为未来12个月IT前三投资重点。相对传统应用,新应用对于高并发查询处理的性能要求高,数据量增长快。中国智能移动用户数量和广阔的地域覆盖,需要横向高可扩展、经济高效的云架构平台。同时,考虑到中国企业在全球物联网的潜在空间,云计算能更有效满足新应用所需要的规模、弹性、高可扩展性,以及根据SLA配置和管理资源的能力。
3.中国成为云计算服务大国:全球1/3的数据中心将建于中国,中国也将快速成为全球云计算服务的重要输出国。中国云计算平台和服务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最重要核心资源。中国云计算作为新业态下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将为中国在全球化数字化经济以及物联网时代提供可靠的IT平台。
4.测试开发以及周期性需求:“互联网+”时代,应用种类和数量在快速增加。应用的开发部署效率,决定着IT对业务的响应速度和支撑能力。传统应用通过云计算降低测试开发新增采购和管理成本。然而,在新应用测试环境,激增流量和超可扩展以及高并发测试需求,导致测试开发开支高、部署周期长。云计算快速成为各种应用测试开发的主要资源形态。同时,越来越多的激增业务,通过将云计算作为补充资源,来降低闲置IT资源的持有率,降低TCO。
5.相对于传统应用,新应用通过消费者产生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对于社区媒体,归档数据的部署管理,快速成为社区媒体服务商棘手的问题。通过云计算处理归档数据,进一步刺激了对云归档服务的需求。
混合云成为中国IT主流形态
中国市场IT主流形态快速从传统数据中心向混合云演进。目前,传统数据中心还是中国市场主流IT形式,用户通过虚拟化实现负载与架构的解耦,逐步向云演进。在云演进过程中,应用向云的迁移往往取决于应用属性。中桥调研数据(图3)显示,超过一半(52.3%)的企业级用户和47.2%的中小企业用户已经将混合云作为未来战略的一部分。
在数字化经济下,IT业务处理能力、可扩展性、信息的安全高效管理以及新应用开发部署,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往往首先将业务核心应用部署在传统资源或私有云环境,而非关键应用则部署在公有云环境,这种混合云的模式,既能让用户充分发挥已有IT资源(或自建数据中心)和任意云资源各自优势,保证业务核心应用的安全稳定,又能发挥私有云的快速响应、高并发和横向高可扩展性,此外还能利用公有云的经济规模,来进一步降低IT整体采购和管理开支。调研显示,“互联网+”战略加速中国公有云服务的完善和市场接受度。2015年6月调研显示,30%的用户考虑使用阿里云。亚马逊、IBM、微软等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不仅为用户提供灵活的公有云选择,加速公有云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而且还会加速中国云计算业务模型和流程的成熟,加快混合云在中国市场的接受速度。
随着企业从物理到虚拟和云的快速演进,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有效利用,使得IT的响应速度和业务支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企业纷纷集合业务需求和资源,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云计算。中桥在深访中也了解到,大部分企业的云都是多形态并存,以满足传统应用和新应用的需求。同时,中桥的调研数据也表明,企业的IT形态以混合云为主。从未来24个月企业IT形态对比来看,未来12个月(2015年)和未来12-24个月(2016年)是云计算形态演进转型的关键阶段。在2014年,企业还是以传统数据中心为主,属于通过虚拟化实现向云演进的准备阶段。2015年,混合云成了主流形态,“互联网+”更是加剧了这种态势的转变幅度。结合图4和图5,在未来12个月,以传统数据中心为主的比例为35.9%,而12-24个月之后,这一比例下降到14%,下降幅度高达21%。在未来12个月,认为IT形态将以数据中心和任意形式的云为主的企业比例为22.3%,上升到未来12-24个月的28.7%;更重要的是,以公有云和私有云为主的受访企业比例从未来12个月的13.8%上升到未来12-24个月的26%。传统数据中心环境下,以物理为核心的部署、运维和管理,导致IT响应速度慢,很难满足关键应用的业务需求;同时随着企业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和传统应用的边缘化,企业IT环境开始向混合云形态转变,首先是资源从传统数据中心,向跨数据中心和任意云的迁移,然后是“数据中心+任意云”和“公有云+私有云”的云混合形态的出现。
单一形态云计算或服务不能满足业务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应用需求。用户在云演进过程,往往需要跨不同资源实现不同应用的部署。云计算存在多形态,典型分为“IT环境+任意一种云计”,和“私有云+公有云”。随着公有云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已有IT资源、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形态会成为“互联网+”时代中国IT新常态。
在欧美市场,一方面公有云和私有云业务模型相对比较成熟;另一方面,虚拟化实现了应用和架构的高度解耦。在混合云环境,用户可跨数据中心、公有云、私有云进行工作负载双向迁。而在中国市场,只有少量生产应用、业务关键型应用部署在虚拟化环境,还需要加大应用和工作负载的解耦的力度。混合云更多的是应对新应用开发部署、周期性激增流量和非核心应用部署。在从“云建设”到“云普及”的过渡阶段,混合云的IT规划既要阶段性实现云迁移,又要保证混合云环境的数据整合、业务稳定安全、新应用开发部署和个性化资源需求,避免数据孤岛,从而实现企业在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业务在云平台上的突破创新。
混合云价值、部署和厂商选择
在IT演进过程中,企业往往既要考虑传统应用(数据库、关键业务应用等)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新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这就对企业现有IT架构提出了很高要求。混合云既能够让用户充分利用现有IT资源来满足传统应用的需求,同时又能为新应用的开发部署提供IT支撑。此外,跨异构资源和不同云形态的集中统一管理,还有利于企业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云孤岛,降低管理难度,并同时降低企业IT总拥有成本。中桥就混合云价值方面进行了电话采访,用户主要青睐混合云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1.IT标准化和自动化。在IT演进过程中,企业IT处于高度混合的状态。跨异构资源和不同形态云实现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有利于延缓资源采购,降低资源的总拥有成本,实现IT标准化和自动化。
2.自由选择的高灵活性。IT演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高度混合的IT环境下,企业既需要满足传统应用的IT需求,又要能够支撑新应用工作负载和快速开发部署需求。混合云让用户通过已有资源和流程保证核心应用稳定性、降低测试开发开支,同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及针对新应用进行快速部署。
3.新应用负载需求。通过混合云,用户既保证新应用数据库稳定安全,同时又能有效应对新应用高并发查询、激增流量、高可扩展需求。
4.数据保护和业务连续性。混合云环境下,企业可以用公有云来降低业务连续性开支,同时又能够通过私有云来为数据安全性提供充分的保护。
5.降低TCO。数字化经济IT不可预测性较高。混合云结合公有云资源,能够降低平均资源持有水平和IT开支。
就未来12个月的云计算投入来看(图6),中国用户更侧重于通过虚拟化,逐步实现物理到云的演进,这种方式在企业级用户体现最突出(41.8%)。有24.8%的企业级用户未来12个月会搭建私有云,IT架构正在从“紧耦合的软硬件绑定”走向“开放的软硬件解耦”。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市场企业往往考虑通过虚拟化来实现工作负载和应用与架构的解耦;此外,企业也需要多种虚拟化技术来应对多元化应用的需求。随着中国市场虚拟化技术水平和虚拟化普及率的逐步提高,基于虚拟化逐步实现数据中心向云的过渡,有助于降低数据中心向云演进对IT开支的额外需求,降低中国企业数据中心演进过程中的IT资源和资金压力。
对于混合云,调查数据显示(图6、图7),混合云投入比率将由未来12个月的 6.8%上升到未来 24个月的21.2%。中国用户通过混合云将IT系统部署在不同的环境来承载现有应用和新应用,更加高效地连接外部云和内部云的计算和存储环境。混合云解决方案能够提供企业级的安全性、跨云平台的可管理性、负载的可移植性以及互操作性。同时,通过公有云降低开发与测试来满足业务激增和新应用部署需求。在数字经济新环境下,业务的多样化、应用的多元化都驱动着IT架构向混合架构、混合云方向发展。
短期内,中国用户对公有云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存在疑虑,并且私有云能够带来更高的可控性,因此,中国企业级用户在云计算投入方式上亦侧重于私有云。“互联网+”刺激了用户对公有云的接受。中桥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图8)17.3%的企业用户已经选择公有云服务,32.5%的企业用户在未来24个月考虑选择公有云服务,中国市场公有云快速从“新兴”到“采用”阶段演进。深访结果显示,企业级用户目前尚未考虑将业务关键型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某些行业的监管机构限制将业务核心数据部署在公有云(如金融和政府行业)。
云计算技术和厂商选择
不同云在技术和厂商选择评估因素上有很大差异:
·针对企业级从虚拟化逐步过渡到云计算的演进过程,用户往往选择“革新”架构部署企业级IT方案,保证业务核心应用在从物理,向虚拟化和云计算演进过程中业务的稳定和安全性。架构的高可用、高可靠、业务稳定安全运行、以工作负载为核心的自动化管理,以及根据应用属性动态配置和智能管理QoS,是用户评估云计算技术和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相对于公有云和应用驱动云,虚拟化向云演进,往往在现有IT流程框架下启动。IT管理和IT架构的技术选择,与企业级数据中心有很大共性。企业级IT厂商具有更快的市场准入效率。
·针对新应用驱动云计算,架构底层的开放性决定着应用开发部署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也成为用户评估云计算架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与此同时,超大型应用驱动云计算,往往需要很强的IT厂商定制,以及现场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和调整的能力。中国国内IT厂商在新应用驱动云计算上,具有较强的底层开放、量身定制、驻场服务、快速响应的优势。
·针对于园区云,系统的云计算规划部署能力、IT服务交付和管理流程,决定着园区云的部署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模块化部署升级和跨公有云、私有云集中统一管理,灵活满足用户对不同云计算服务(IaaS,PaaS,SaaS)需求,以及云平台跨异构整合,对不同虚拟化和开源技术的支撑,决定着云计算的长期投资回报。此外,跨资源层、数据层、应用层和IT服务的自动化集中统一管理水平,决定着园区云技术和方案竞争力。海外厂商凭借着云计算市场的成熟技术积累和参考案例,在咨询和规划部署阶段具有明显优势,能大幅度降低云规划风险、部署周期和提高管理效率。
·中国公有云基于开源技术占比持续提升。分布式架构,驱动着公有云架构以低配置计算节点为主。部分行业性强的云计算,选择融合或超融合架构。成本是评估和选择架构技术和方案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以Web2.0和新媒体为特征的新兴业务,也在快速选择这种分布式、基于开源和计算节点的架构。
混合云的评估因素
在整个IT演进过程中,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跨不同云来管理IT资源和服务,这直接决定着对业务的响应速度和IT支撑能力。这一过程中,工作负载可以跨公有云、私有云和数据中心实现双向的迁移,决定着用户的使用体验和IT服务管理效率。调查显示,中国用户评估混合云最重要的三个考核因素是:(1)混合云资源和服务的集中统一管理;(2)云计算环境业务安全;(3)公有云成熟度。
1.混合云资源和服务集中统一管理。调研显示,混合云资源和IT服务集中统一管理是用户评估混合云的第一评估指标。不同企业规模,评估混合云因素的权重不同。对于企业级用户(1000人以上企业规模),云计算安全性是首要评估指标。混合云实现从架构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集中统一管理,不仅决定着已有资源在混合云环境使用管理效率,同时,决定着以工作负载为核心监控管理效率、决定着SLA服务交付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
2.云计算业务安全性。云计算安全性涉及到架构层、网络交互、应用层、终端和数据层等。对于成熟的云计算服务商,云安全成为架构搭建和数据中心部署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在中国市场,公有云的安全性尚处于不断磨合的阶段。如何从容灾、架构、数据等方面做到业务的安全,关系到用户对云计算的接受度。
3.公有云成熟度:中国市场,公有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企业级用户对公有云服务模式、架构稳定性和业务安全性还处于观望态度。公有云成熟度直接决定用户是否会将混合云作为未来IT发展战略。深访结果显示,2015年,企业级用户快速选择公有云服务。公有云将会经历高增长期,然后进入沉淀期和成熟期,成为IT替代资源。
调研和深访表明,中国市场公有云成熟度的主要衡量指标包括:
·云计算服务商的选择。目前在中国,被广泛接受的公有云服务商有限,无法实现业务跨不同云计算迁移,用户面对云孤岛存在顾虑。
·中国公有云服务和流程。作为新兴技术,用户需要公有云参考案例、标准化的部署流程和较高的跨云迁移能力。欧美市场的云计算服务方案选择、管理、交付流程,以及服务水平均较为完善,并有大量云网管服务商,保证公有云用户可以透明实现跨云资源迁移。
·云量身定制能力:中国用户的虚拟化解耦程度,私有云和公有云发展阶段,以及中国Web2.0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用户对混合云的需求与欧美同行有很大的区别。
目前,各厂商引用欧美云概念向中国用户做云技术方案推广,导致“需求”和“方案”的落差。新应用是驱动中国市场混合云最主要的驱动力,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处理能力上,都远超出欧美用户需求。针对中国用户需求,量身定制云服务,决定着公有云在中国的普及效率。
中桥调研和深访调查数据显示,未来24个月,混合云将成为中国IT主流形态。越来越多的核心应用将逐步迁移到云计算环境。随着公有云服务和流程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应用驱动,公有云会快速成为测试开发、新应用部署、传统应用外延,以及周期性资源补充的重要IT资源,加速公有云增长。中小企业会快速以公有云作为IT替代资源,由此进一步降低中低端IT技术和产品需求。作为从“新兴”到“采用”的过渡阶段,用户会持续将业务关键型应用运行在已有IT资源,将新应用部署在公有云或私有云,从而带动中国混合云IT服务和管理的不断完善。
混合云典型应用场景
结合中桥调研深访结果,在中国市场可以看到,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部署混合云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类:
·新应用的开发部署:混合云让用户既可以通过已有IT资源和流程确保数据库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能经济高效地满足新应用的高并发处理能力、海量查询、激增流量需求。
·测试开发环境:混合云能减少测试开发IT投资管理开支,并同时提高开发效率,满足开发者的对开发测试应用环境的灵活、动态的需求。相对于传统应用,新应用更多部署在云计算环境,通过混合云,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测试环境所需要的高并发、激增流量、高可扩展性的需求,还能提高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效率。
·阶段性资源补充:相对比传统经济,数字化经济的新业态和传统行业对IT资源需求的可预测性差;相反,激增流量对资源需求高,激增幅度远超过传统业务模式。混合云让用户能有效满足激增业务需求、保证用户体验和业务稳定性的同时,还大幅度减少闲置持有资源,降低总IT成本。
·传统应用外延:应对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传统应用提供移动、云和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混合云,用户可以在不改变传统应用部署管理流程的前提下,通过云实现应用功能外延,满足第三平台演进过程中业务对移动办公、社区媒体和商业智能分析的需求。混合云能避免新应用形态的高并发查询对核心应用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数据保护和容灾:数字化经济对业务连续性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传统容灾部署不仅成本高,恢复可靠性和实时性难以保证。新经济环境,企业通过跨已有资源和云计算,降低容灾IT开支。此外,面临社区媒体导致的大量归档数据,混合云结合智能数据读取频率识别,有效保证新应用对高效归档的需求。
·大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商业智能分析多数基于批量分析。在新经济环境,无法有效实现大数据近实时和实时分析,制约着用户通过前瞻性策略,提高优质资源持有率。混合云让用户既能经济高效满足数据ETL性能需求,也为用户从批量分析到近实时和实时分析提供有效资源平台,确保OLTP和OLAP需求。中桥调研咨询深访得知,目前,大中型企业出于自身业务特点、数据安全性考虑,将核心应用部署在私有云,非核心应用部署在公有云。中小企业从以“速度”搏“资源”为出发点,快速选择公有云作为核心资源。随着云安全、云服务和云管理的不断完善,混合云将由起初的“补充资源”向“替代资源”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