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山岭铁矿深井工作面预注浆技术*

2015-01-17赵兴东徐继涛崔喜旺

现代矿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孔口竖井井筒

马 银 赵兴东 姬 祥 徐继涛 崔喜旺

(1.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东北大学 井巷与地压控制研究中心)

思山岭铁矿深井工作面预注浆技术*

马 银1赵兴东2姬 祥2徐继涛2崔喜旺1

(1.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东北大学 井巷与地压控制研究中心)

思山岭铁矿副井具有断面大、井筒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当井筒开挖至第五含水层(-576.55~-602.55 m)时,通过对竖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选取合理的注浆参数及注浆材料对含水层进行超前注浆堵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面预注浆保证了竖井顺利通过含水层,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也确保了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对相似水文地质条件的竖井开挖作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深竖井 预注浆 注浆压力 注浆扩散半径 注浆量

立井工作面注浆是在竖井开凿施工中遇到或将要遇到含水层涌水时,为了堵水和加固岩土而不影响施工进程,在施工工作面进行打钻、注浆、封堵含水层涌水的注浆施工方法[1]。思山岭铁矿副井井口标高为+215.2 m,井底标高为-1 288.7 m (含600 mm厚封底),井筒深1 503.9 m,净直径为10 m。井壁衬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标高-585 m以上为C30,-585 m以下为C40。正常岩层段采用600 mm厚的素混凝土浇筑一次支护;-585~-665 m的不良岩层段采用锚网一次支护,并联合600 mm厚的素混凝土二次支护。当SJ1副井工程掘进至井筒标高-553.5 m处时,工作面距第五含水层(-576.55~-602.55 m)23.05 m。在短探孔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少量涌水且有不断递增的趋势,与工勘报告的水文地质资料相差较大。另外,井筒标高-461.8 m以下井壁淋水较突出(已经采用壁后注浆处理)。因此,若要强行穿过该含水层,施工难度太大且不安全。综合考虑第五含水层和井壁淋水对竖井施工安全的影响,决定进行工作面长探预注浆。

1 地质概况

1.1 工程地质

SJ1竖井-563~-589.28 m段地层为石英砂岩,灰白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其RQD值为94%;岩体裂隙为3~5条/m,其中-586~-587.6 m段岩石破碎,呈碎块状-块状,裂面见碳酸钙质矿物。-589.28~-612.55 m段地层是混合花岗岩,浅肉红色~浅灰色,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长石以钾长石为主,其次是绿泥石、黑云母等;岩石完整,呈柱状和短柱状,其RQD值为93%,岩体裂隙为3~5条/m;-600.58~-602.08 m段岩石破碎,呈碎块状-块状,裂面角度直立,见暗色矿物。

1.2 水文地质

区内地下水补给有2个方面:一是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第四系松散层和基岩风化带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后,成为深部基岩裂隙水;二是矿区东北部地下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补给,但受地层岩性的控制,破碎带厚度较小,裂隙发育程度有限,侧向渗入补给量较小。

虽然井筒-461.8 m以下井壁淋水情况比较严重(最高可达52.38 m3/h),但是对-461.8~-550 m 成井段壁后注浆后,井壁淋水明显减少。-553.5 m 水平(现在施工标高)井筒涌水量为4.95 m3/h,估计第五含水层的涌水量为17.23 m3/h。

2 工作面预注浆方案设计

2.1 注浆段高

工作面长探预注浆预计在井筒-563~-612.55 m,段高49.55 m。由于第五含水层标高为-576.55~-602.55 m,所以长探预注浆段将超过含水层10 m。

2.2 注浆孔布置

工作面长探预注浆孔布置在半径为5.3 m的圆周上,距离竖井荒径0.3 m左右。24个长探孔均匀布置,大部分钻孔向外倾斜1°~3°,其中1#~6#孔的外倾角为15°~20°,这是为了加强对下部-600 m 水平马头门施工段的勘探和注浆堵水效果。另外,在井筒中间部位打4个垂直检查孔,深50 m。工作面预注浆孔共计28个,初步设计总进尺为1 400 m 左右。副井工作面注浆孔布置见图1。

图1 副井工作面注浆孔布置

2.3 止浆垫设计和孔口管预埋

工作面接近第五含水层时,计划在标高-563 m水平处(距含水层13.55 m)对含水层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堵水。预留13.55 m厚的隔水层岩帽作为止浆垫。同时在-563 m水平工作面浇筑300 mm厚的混凝土垫层找平地面,以形成平坦的注浆工作面,便于固定钻机和孔口管。

利用Q100型潜孔钻机配套φ133 mm钻头,按设计位置和角度打4.5 m注浆孔。成孔后埋设孔口管,可以有效防止注浆孔口塌落和返浆,并承受注浆孔顶部的压力以避免井壁表面劈裂。使用φ108 mm×6 mm无缝钢管制作孔口管,长5 m,一端焊接高压法兰盘。在预制孔口管的马牙扣处缠麻,麻要沾满铅油,并用大锤砸入注浆孔内,管子外露50~70 mm。孔口管安装好后,注入适量单液浆或双液浆固定好孔口管,最后安装盲板、闷盖[2]。

2.4 注浆参数确定

2.4.1 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的大小不仅与裂隙宽度、地层的附加载荷等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注浆深度、注浆速度、注浆量等因素[3]。施工选定2~2.5倍静水压力作为注浆压力,前期的大裂缝灌浆封堵取低值,后期的小裂缝灌浆密封取高值。注浆终压最终确定为12~ 15 MPa。

2.4.2 注浆扩散半径

现场施工时,为了保证注浆的实际有效扩散半径不小于6 m,可以调整浆液的胶凝速度、渗透性和注浆终压。

2.4.3 单孔注浆量

根据《简明建井工程手册》,单孔注浆量可按照下式计算:

Q=AπR2Hnβ/m ,

(1)

式中,Q为单孔注浆量,m3;A为浆液超扩散损失系数,基岩段取1.35;R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6~8 m,取7 m;H为注浆段高,实际段高取50 m;m为浆液结实率,取0.85~0.95;β为浆液充填系数,取0.9;n为岩体平均裂隙率,根据实际,取3%。

通过实际资料统计和以往的经验计算,该预注浆段单孔注浆量Q=328.88 m3。

2.5 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选用新鲜无结块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水玻璃。工作面预注浆以单液水泥浆为主,固定孔口管、漏浆严重或裂隙跑浆时,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

浆液浓度对工作面预注浆的效果影响很大。稀浆容易注入且扩散距离大,但结石率低,凝固时间长;浓浆则相反。所以注浆前要对浆液进行胶凝时间地面配置试验,为井下注浆浓度的调控提供指导依据。

2.6 主要施工设备

为提高凿孔作业效率,共投入4台Q100型潜孔钻机,3台同时作业,1台备用。采用3台GPB-60/20型高压大流量注浆泵(一台备用),在不串浆的情况下,2台泵同时作业,吸浆量可达60 L/min,注浆压力可达20 MPa。

2.7 注浆顺序及施工

注浆孔分两序间隔施工,单、双数孔数目相同,交叉布置。钻孔沿同一方向,先施工单数编号孔,双数编号孔作为检查孔。双数孔若未探到水,注浆终止;若探到水,继续注浆,中间的4个孔作为检查孔。钻一孔,注一孔。周边的24个注浆孔均斜插钻进,可以确保钻孔穿过纵向裂隙。

孔口管用浆液固定好后养护24 h,然后对其进行扫孔,并做压水试验,以检查孔口管固结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向下钻进注浆孔。若压水过程中出现问题,则重新用双液浆固定孔口管,直至压水不漏水为止。扫孔和向下钻进时采用φ73 mm钻头,钻进过程中若涌水量超过5 m3/h时,应立即停止钻进而改为注浆;若出水量不大,则钻孔一次达到设计深度,然后再对该孔注浆。另外,钻孔时要在孔口管法兰盘上安装高压球阀和防喷装置,防止突然出大水,造成淹井事故。

2.8 注浆结束标准

(1)注浆压力、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最终注入速度为35 L/min,注浆压力和速度稳定时间不小于20 min。

(2)每个长探孔孔深达到方案设计深度。

(3)井筒中间4个检查孔无涌水或涌水量很小。

3 施工注意事项

3.1 注浆前后的压水试验

注浆前必须做压水试验。一是检验注浆设备和注浆管路是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二是根据压水试验合理调控注浆压力。实际施工时,注浆泵向岩层裂隙注入清水,泵量由小到大,每档注水6~10 min,注水时井下有专人观察、记录。

注浆结束后也应进行压水试验。一是将浆液从注浆设备和管路中推到钻孔周边岩石内,为复扫、复注提供条件;二是清洗注浆设备和管路(持续5~10 min)。

3.2 注浆浓度调控

施工时,注浆浓度本着先稀、后浓、再稀的原则进行调控注入。即注入一段时间后(约45 min),若压力不上升,吸浆量变化不大时,可逐渐加大浆液配比浓度;若压力升高较快,吸浆量减小,可适当减小注浆浓度,以保证有足够的注入量;若压力下降,吸浆量增大时,要增加浆液浓度。快达到终压时,适当调稀浓度。

3.3 其他方面

(1)根据注浆压力及浆液注入量的情况,采用间隙式或复扫、复注的注浆方式。

(2)为了防止上部井壁淋水流入工作面而影响施工进程和质量,预先在井壁施工截水槽,将淋水引至吊盘水箱中,然后用水泵排至地面。

(3)孔口管要安装注浆高压球阀、四通和注浆闷盖。中间的4个检查孔上安装泄压高压球阀和高压压力表,其余孔均用盲板密闭。

4 注浆效果

注浆施工43 d后,钻凿短探孔时出水量不再增加,甚至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接下来的凿井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大量涌水和突水,最终顺利通过了第五含水层。同时工作面预注浆也使-600 m水平马头门的施工更加安全高效。

5 结 语

(1)注浆过程中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注浆量及注浆压力等参数随时调整浆液配比及注浆材料,可以很好地控制注浆过程,获得预期的注浆质量。

(2)注浆施工中,若发现压力骤然上升或吸浆量突然增大,应立即停止注浆;待查明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后,再恢复注浆。

(3)由于竖井地质条件存在不可预见性,且现场施工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工艺,经验和理论计算的数据仅作参考。

(4)总体来看,工作面预注浆仍是解决竖井开凿通过基岩段含水层最合理有效、安全可靠的施工方式。

[1] 张永成,董书宁,卢相忠,等.矿井注浆施工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

[2] 梁祖军.千米立井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施工[J].建井技术,20009,30(4):16-18.

[3] 张首明.最新建井工程技术操作标准规范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174044,5147405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编号:2011AA060400);2013年财政部施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编号:2013[235]号);2014年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项目(编号:Z141100003514012);辽宁省教育厅人才项目(编号:LJQ2012024);辽宁省人事厅人才项目(编号:2013921070)。

2015-07-06)

马 银(1965—),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0176 北京市经济开发区康定街1号。

猜你喜欢

孔口竖井井筒
环境风作用下浅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组高度研究*
井筒压力波动条件下钻井液侵入煤岩实验研究
纵向通风对隧道火灾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逆作法孔口边梁内力计算
基于孔口倒圆角变刀补偿技术及仿真验证
滑溜水压裂支撑剂在水平井筒内沉降规律研究
复杂地段副斜井井筒施工方法的选择
取水竖井特殊部位的滑模施工研究及应用
屋盖角部开孔的低矮房屋屋面风荷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