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中都
2015-01-17高顺辉
高顺辉
写意中都
高顺辉
一踏上这方土地,一股厚重的文化底蕴扑面而来。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行走在上杭县中都镇的乡间小道上,拂去历史的尘埃,聆听光阴故事,触摸建筑古迹的真缔,领略客家文化的魅力,中都像一缕青丝萦绕在客家游子的梦境之中。
生生不息老时光,圆筒式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举世闻名,在中都镇田背村也有一座斜塔——云霄阁,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砖木结构塔式建筑,高七层,底层为方形建筑,第二层以上为八角形,阁高20余米。该阁矗立在绿树掩映的溪畔,似塔非塔,远远望去,似有摇摇欲堕之感,无论你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感觉有些倾斜,阅尽沧桑成大气,历经400多年风霜雨雪仍巍然挺立,那厚重的历史符号,成为凝固的艺术,悄无声息地向路人诉说着中都的沧桑演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云霄阁前有稻田,后有小桥,左有溪流,右有公路,苍松翠竹,景色别致。云霄阁内有大小殿厅9个,6间房间,各层图案富有民族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第三层窗外书写有“云霄阁”三字,笔锋遒劲,传为刘玄阁所书。据说有一书法家,站在对面田埂上鉴赏“云霄阁”三字,正看得出神时,忘乎所以,竟手舞足蹈地比划进来,跌入田中,衣履尽湿。云霄阁有副对联:“佛地有尘风自扫,禅门无锁月常关”,还有一副对联为:“黄鹤归来带得松花香丈室,白云飞去放开明月照禅心”,大有令人抛却凡尘俗念,飘飘欲仙之感。有人做诗称赞:“田背罗星八角宫,千年古迹夺天工。三春佳气舒清景,四面阳光可通风。善男信女多求福,骚客行人玩寺中。清凉避暑云霄阁,别有洞天乐无穷。”
中都云霄阁
牌坊也叫牌楼,由于牌坊一般不装门扇,所以不具备防卫和界隔功能,而只是一种象征性、礼仪性、纪念性的门。田背村的“乐善好施”牌坊,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门,牌坊高5米,用巨大的花岗岩垒成,佐以精雕细刻之图饰,牌坊正面刻有“圣旨”、“乐善好施”等字样,诉说着那段历史的记忆,田背村的刘君用,当时经商成为当地第一大户,被人称为“百万公”。1834年,闽省贡院遇火灾,刘君用乐捐1000两银子修贡院,为表彰其公德,闽浙总督孙尔准等7位官员联名上奏道光皇帝,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道光皇帝赐建牌坊,是古代德育的典范。
古民居里岁月长,浓浓乡愁流淌心间,客家建筑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守望相助、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特点。在中都镇罗溪村有一座宛如宫殿的存耕堂,它背山面水,坐南朝北,五进六横,鳞次栉比,十分壮观,是客家传统方楼的突出典型。存耕堂是一座具有客家传统特色的大型古建筑,建筑面积3990平方米,共有九个大小厅堂,十八个院落,且有230个房间,被称为“九厅十八井,穿心走马楼”,据说,存耕堂建于清乾隆年间,罗溪村的何冲山在广东经营染靛业而致富后,历时13年,耗费白银9万多两建成,迄今已有200多年,岁月绵长,虽经风雨剥蚀,但仍不失当年风采。比“土楼王子”永定振成楼早建140多年。在建筑艺术上,若把振成楼誉为圆形珍珠,存耕堂则堪称为方形钻石,是客家建筑的经典之作。
“庭院深深深几许”,存耕堂木雕随处可见,鸟兽虫鱼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它分为“五进”,正屋第一进是围墙,中间是一副高大石门框。第二进高大的石门框上,嵌存耕二字的对联:“存心淡泊为君子;耕稼畔歌效古人”。第三进为宽敞的中堂,屏风正面高悬“存耕堂”三字大匾,正柱上的对联为:“存其好心,养其廉洁;耕者让畔,行者讴歌”。大厅两旁为回厅(厢房)。第四进为两层楼房,柱子上有一副清代大诗人、“岭南第一才子”、客家才子——宋湘的木刻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红底金黄字,其书法苍劲有力,犹如行云流水,为后人赏析宋湘的书法艺术增添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第五进为三层楼房。在这五重正屋的两边,各有三排横屋,在每重正屋和每排横屋之间,都有天井院落,可谓院落春深,颇有书香门第气息,不难想象这片土地厚重的文化积淀。
“青山依旧人将老,一片离愁挂晚春”。清同治四年(1865)五月二日,太平天国康王曾驻此堂,厢房楼上现还留有“太平天国康王在此驻宿”字样。据传太平军将领康王汪海洋,曾率部从庐丰横渡汀江,进入中都后,驻扎此屋。凝视着这些透满沧桑的字样,恍惚间耳边产生了一种幻觉,是一阵阵马蹄疾碎地惊耳声,客家人为避兵灾筚路蓝缕的情景。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阡陌小巷里,一段段残垣断壁,默然伫立,想象着几百年前那个庭院深深的故事,一个大家族的命运兴衰,似乎在思索着过往的人事浮沉;一扇扇旧式木门,吱吱呀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海桑田。细细品味远古图腾的流风余韵,把玩门楣上依稀可辨的风蚀遗迹,不禁感叹岁月流淌,华易逝。
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时而腾空而起,攥紧拳头,一拳劈下,接着,又猛踢出一脚……在中都,这样的“高手”多数是女子,当她们扛起锄头时,是淳朴的客家女,当她们挥起拳头时,又成“武林高手”,中都有一支女子武术队,打的拳叫做“五梅拳”。五梅拳是中国武术稀有的拳种之一,据传源于北方河南嵩山少林寺的“五梅祖师”,亦称“五梅师太”、“五梅道姑”。清朝末年从河南传入闽西客家地区,如今,这朵武林奇葩——女子五梅拳在中都得到发扬光大,有一群“女汉子”在默默传承,小小五梅拳,登上大舞台,在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女队员丘金莲以精湛的女子五梅拳荣获武术比赛金牌。
坐在回程的车上,山野、农田、树木在窗外一一划向身后,只见都康村一排排规划整齐、装修一新的新房格外亮丽,村道两旁的香樟桂花郁郁葱葱,“都美家乡秀水绕门蓝作带,康庄胜景远山当户翠为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都康人生态彩笔绘宏图,破茧成蝶转华身,描画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图景。
(作者单位:上杭县临城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