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初探

2015-01-17韩萱

人间 2015年25期
关键词:天津师范大学悲剧红楼梦

韩萱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市 300387)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初探

韩萱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市 300387)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巨著之一,它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典型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的一系列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女性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封建社会女性的缩影,她们不仅有出众的外表,更有自己独特的品格、智慧的头脑、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独特的内心。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她们无一例外的经历着悲剧的命运。

红楼梦;女性;悲剧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梦》就是一部以毁灭女性美给人看的历史悲剧小说,作者曹雪芹向我们展示了一出出惨烈的女性悲剧,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

林黛玉是一位汇集所有优秀女子灵气的贵族少女。但她的出身却是不幸的的,从小父母早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又“娇袭一身多病”,所以,才形成她爱哭、多愁善感的性格。黛玉所作的诗,如《葬花吟》、《柳絮词》等,都能够看出她内心的多愁、自卑和多虑。

黛玉的性格又带有一些叛逆的色彩。黛玉不是不会做人,以她的聪明才智,对封建家庭的一切都洞悉,只不过不愿意去迎合罢了。

当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发展到成熟的时候,爱情的滋润并没有让她振作起来,而是更加憔悴了。“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的想法始终影响着她,让她时刻感到自己是孤独的,无依无靠的,这种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日趋强烈,更加重了她的病情,直至心力交瘁,在她期待的爱情毁灭之前,她的生命也走向结束。在封建社会,男女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林黛玉虽然出身贵族,但父母早逝,已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再加上黛玉叛逆的性格,贾府是不会让宝二爷娶这样一位宝二奶奶的,所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以悲剧收场是必然的。因此说,林黛玉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性格导致的悲剧。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其形象的确蕴含着中国民众的审美倾向和道德规范,也正因如此,才深得贾母、王夫人的喜欢。薛宝钗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维持那个时代贵族女子的正统风范。在爱情上,薛宝钗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她对宝玉的爱是含蓄的,热而不外露,她用她对立于黛玉尖酸刻薄的善良忠厚而获得家族统治者的喜爱,最终成为人人羡慕的宝二奶奶。宝钗虽然形式上成为胜利者,但其实在情感的归属上她是失败的,她得到的婚姻是空洞的,无疑宝钗也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者。在宝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对人灵魂的侵蚀、个性的消磨,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呢。

王熙凤是小说中最令人瞩目的形象。她精明能干,利欲熏心,敢说敢做,不唯唯诺诺,她在贾府里的许多行为可以说是肆无忌惮,甚至对老祖宗都敢冒犯,在她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封建阶级的本性,她与尤二姐争夺丈夫的斗争中,对其痛下杀手,把自己的贴身丫头也当做可以随时出气的出气筒,对其他下人更是用她的独特手段进行统治。对于王熙凤这样一个泼辣的统治者,当家族走向灭亡的时候,她自然也躲不过悲剧的命运。王熙凤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贵族造就了她泼辣的性格,也奠定了她最终悲惨的命运。

元春很早就“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后“加封贤德妃”,为贾府带来了无限的荣耀。但这些对于贾元春来说,荣耀的背后,是旁人不懂的伤心与痛苦。她羡慕大观园中的姐妹能享受大观园中的美好生活,而她只能在这幽闭的深宫中,消磨自己的青春和才貌。贾元春亦然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如果说元春用牺牲自己的幸福为这个家族带来荣华富贵,是悲剧的,那么迎春从一开始就被送进了狼窝,也是悲剧的。迎春的性格懦弱怕事,逆来顺受,没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很容易受到别人欺负和摆布,这样的性格生活在这么复杂的封建大家庭,遭受不幸是必然的,她下嫁中山狼更加速了她人生的毁灭。所以说元春的悲剧是必然的,是环境和她的性格导致了她的悲剧。

探春的形象和王熙凤的形象在性格的塑造上有着相似的一致。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一个有见识,做事果断刚毅,又有点政治家风度的人物,

元春、迎春、探春都以悲剧而结束,作为最小的惜春也逃不过此种命运,最终“独卧青灯古佛旁”。

史湘云是一个颇有名士风度的女子,有着豁达豪爽的性格,但是,这样一位女子的结局也是悲惨的,守寡终身。

妙玉是大观园人物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从小体弱多病,不得不阪依佛门带发修行,另外妙玉有怪癖,爱洁成癖,到了不近情理的地步。她自认为是“槛外人”,但是她的命运和整个家族还是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家族的灭亡而灭亡,孤立的性格也是她难逃悲剧的原因。

贾府中,小姐们都逃不过悲惨的命运,丫头们的结局就更是悲惨。这些女性形象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女性群体的缩影,她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还遭受如此命运,那么可想而知当时中下层社会的女性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红楼梦》中对女性人物命运的描写,引起了人们对封建传统文化的反思,也让人们深深的感悟到封建时代人生的悲哀与痛苦。

[1]曹雪芹.《红楼梦》[M]. 北京:人们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俞平白.《红楼梦简论》,转引自徐振辉《论<红楼梦>知识系统的艺术化》见《红楼梦学刊》[J].1987年第1期

I206.2

:A

:1671-864X(2015)09-0006-01

韩萱(1989——),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学理论

猜你喜欢

天津师范大学悲剧红楼梦
声 明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天津师范大学男子足球队体能训练现状研究
王亭兰作品精选
郭丽作品精选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