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尾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与R C S减缩方法研究
2015-01-16黄浩然王宏伟
黄浩然 王宏伟 常 旭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器与动力系,吉林 长春130022)
0 引言
对飞机雷达散射源的分析可知,飞机是一个很复杂的目标,由多个部件组成。在雷达波照射下,每个部件都会产生散射波,有的部件可能同时产生散射机理不同的散射源,形成多个散射源[1]。由于飞机整机RCS是各散射源综合的结果,不难理解,降低了每个散射源的RCS值就有可能使整机的RCS值降低。为此,在飞行器的设计中,应设法降低有关的部件的RCS值。而飞机的垂尾作为飞机上的重要散射源之一,降低其RCS对提高飞机的隐身性能起着重要作用[2]。因此,需要研究垂尾的雷达散射特性,并寻找方法来降低其RCS。
本文首先建立垂尾的三维模型,利用矩量法(MoM)计算模型RCS,重点研究垂尾前缘后掠角、展长及倾角对RCS的影响,并拟合垂尾RCS随这三个变量的变化曲线,建立了垂尾RCS与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式。并由此提出减缩垂尾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方法。
1 MoM方法原理
积分方程一般采用矩量法(method of moment,MoM)求解。矩量法是由R.F.Harrington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严格数值方法,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其数学本质是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矩量法的基本原理是用许多离散的子域来代表整个连续区域。在每个子域中,未知函数用带有未知系数的基函数来表示,因此无限个自由度的问题就被转化成了有限个自由度的问题,然后运用点匹配法、线匹配法或伽略金法(Galerkin)等方法进行检验,得到一组代数方程(即矩阵方程),最后通过求解这一矩阵方程获得数值解。
矩量法求解积分方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区域的离散化或目标的划分;
(2)选择合适的基函数和检验函数;
(3)填充阻抗矩阵;
(4)求解矩阵方程。
例如:算子方程为
L{f(x)}=g(x)(1)
式中:L——线性算子;
f(x)——待求的未知函数;
g(x)——已知函数。
为了求解该算子方程,需要先将未知函数f(x)展开为一系列已知函数(基函数)叠加的形式,即
式中:ɑn——第n个基函数的待求系数;
bn——第n个基函数。
精确解通常需要无穷项的求和,对于近似解,式(2)为有限项求和,项数N(即未知量数目)由计算精度确定。基函数之间应该是线性无关的,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基函数,使其能精确地模拟电流分布。式(1)的残差可以表示为
求解该算子方程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得残差足够小,以保证求解的精度。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权函数tm(x),与基函数做内积。内积被定义为
式(4)可以写为线性方程组的形式,即
式中:Zmn——阻抗元素;
vm——激励源。
通过直接法(如LU分解,即三角分解)或迭代法(如Krylov子空间迭代方法)求解式(5),即可求得所有基函数的未知系数ɑn,从而根据式(1)得到待求的未知函数。
2 垂尾散射特性分析
影响垂尾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几何参数主要有:垂尾前缘后掠角χ、垂尾展长bc和垂尾倾角θ。在这里,我们利用Feko软件分别对以上几何参数不同的垂尾模型进行电磁仿真,求出其RCS。
2.1 前缘后掠角对垂尾RCS的影响
首先建立垂尾的三维模型,模型具体参数为:翼型NACA0009,根部弦长cc=3.1m,展长bc=3.7m,后缘后掠角20°,前缘后掠角从30°到47.5°。利用矩量法(MoM)计算的RCS曲线如图1所示。
将图1中各垂尾模型-20°~20°俯仰角范围内的RCS平均值(图2中的星点)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曲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在俯仰角±20°范围内,随着前缘后掠角的增大,垂尾RCS减小。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将垂尾RCS与前缘后掠角的关系拟合成图中的曲线,表达式如下:
S=-0.0023χ2+0.0114χ-26.3780 (6)
通过式(6)可知,随着前缘后掠角的增大,垂尾RCS均值减小加快。这表明,当进一步增大前缘后掠角时,RCS减缩收益会更大,需要指出,这可能会付出较大的气动性能代价。
2.2 展长对垂尾RCS的影响
保持垂尾模型的翼型和根部弦长不变,前缘后掠角和后缘后掠角分别固定为40°和20°。展长从3.4m增大到4.1m,计算垂尾模型的RCS曲线,如图3所示。并将垂尾模型在俯仰角范围为-20°~20°内的RCS平均值绘制成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垂尾RCS的均值(图中的星点)随展长的分布是不稳定的。将RCS值与展长间的关系近似拟合为图4中的二次曲线,可得出垂尾RCS值随展长的增大而增大,其曲线表达式如下:
S=0.8757b2c-7.1768bc-15.8524 (7)
通过式(7)可知,对所研究翼型,展长小于3.7时,RCS均值随展长均似线性减小;大于3.7时,两者呈非线性关系,RCS均值减小减慢。这表明,当展长大于某个量值后,进一步增大展长,RCS减缩收益减小,于是对于展长的取值,应权衡气动、强度等其他要求。
2.3 倾角对垂尾RCS的影响
保持垂尾模型的翼型和根部弦长不变,前缘后掠角和后缘后掠角分别固定为40°和20°,展长固定为3.7m。倾角从0°变化到45°,计算垂尾模型的RCS曲线,如图5所示。并将垂尾模型在俯仰角范围为-20°~20°内的RCS平均值绘制成图6。
从图6中可以看出,垂尾RCS均值随倾角θ的增大而减小,RCS值与倾角间的关系可近似拟合为图6中的二次曲线,表达式如下:
通过二次曲线及式(8)可知,RCS均值随垂尾倾角的增大近似线性减小,但需要指出,垂尾倾角的增大会严重影响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及操纵性。
3 垂尾RCS减缩方法
3.1 优化设计垂尾参数
通过以上对垂尾电磁散射特性的分析可知,垂尾前缘后掠角χ增大值,RCS减小;垂尾展长bc增大,RCS值增大;垂尾倾角θ增大,RCS减小。于是,可以在满足垂尾气动特性、强度要求等条件下,使垂尾前缘后掠角θ尽可能大,展长bc尽可能小,倾角θ尽可能大,从而使垂尾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在满足必要气动特性、强度要求等条件的情况下达到最小。
3.2 垂尾采用吸波材料
另一种减缩垂尾RCS的方法是采用吸波材料。采用吸波材料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垂尾的表面涂覆吸波材料;一种方式是采用结构型吸波材料。
4 结论语
本文利用矩量法计算垂尾的RCS,得出了垂尾前缘后掠角χ、展长bc和倾角θ和垂尾RCS间的关系:χ增大值,RCS减小;bc增大,RCS值增大;θ增大,RCS减小。从而得出了在满足垂尾气动特性、强度要求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恰当的增大χ,减小bc,增大θ来优化垂尾的几何参数来达到使其RCS最小。另外,可通过采用吸波材料来降低垂尾的RCS。
[1]张考,马东立.军用飞机生存力与隐身设计[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桑建华.飞行器隐身技术[M].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
[3]李毅.雷达隐身目标电磁散射计算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4]焦子涵,张彬乾,沈冬.翼型几何参数对隐身特性的影响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2.12.
[5]李启鹏,王和平,孙珍,付伟.鸭翼电磁散 射特性分析与RCS减缩方法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0.
[6]Weinmann F.Ray Tracing With PO/PTD for RCS Modeling of Large Complex Objects[J].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2006(6):1797-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