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49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
2015-01-15郭文芳
郭文芳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开展临床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与实际效果。方法:选取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表现、情绪状态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优质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31-02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血管炎疾病之一,该病患儿多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关节疼痛以及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中,腹型患儿主要是指发病期间伴随明显的消化道相关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小血管内沉积了大量的机体免疫性复合物,通过免疫异常反应引发消化道内广泛的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约70%均会伴有消化道症状,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由于小儿自身发育的局限性使得临床护理难度大大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治疗与护理效果,本研究针对部分病例采用了优质护理模式,现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9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为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其临床表现与诊断完全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该类型疾病的相关标准[1]。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2例,年龄4~14岁,平均(74±18)岁,病程9~23d,平均(142±17)d,症状表现中全腹疼痛者8例,脐周疼痛者24例,右下腹疼痛者12例,上腹疼痛者5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21例,年龄4~13岁,平均(76±14)岁,病程9~21d,平均(141±14)d,症状表现中全腹疼痛者7例,脐周疼痛者23例,右下腹疼痛者13例,上腹疼痛者6例。组间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的干预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临床用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避免发生不良事件,保证院内期间的舒适环境,尽量满足患儿与家属的各项临床要求。研究组患儿则开展优质护理模式,首先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建立优质服务理念,切实履行岗位责任制,增加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并着重关注患儿在院内的舒适程度,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优质环境干预 在确保病区干净、整洁、舒适的基础上,尽量为患儿提供更为温馨的治疗环境,采用玩具、画报、影音设备等措施来综合缓解病患与家属的紧张情绪。针对性的建立宣传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提高小儿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
122 优质饮食干预 由于腹型过敏性紫癜受日常饮食的影响程度较高,故临床护理过程中需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来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与指导。①急性期:存在严重腹部疼痛表现的患儿需采用流食与半流食,营养摄入中确保不含有刺激、辛辣与高蛋白类食物。合并存在胃肠系统出血表现者务必严禁食水,以静脉支持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对于禁食患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应注意避免留存食物,以免影响小儿情绪产生严重的饥饿感。②皮疹消退期:待临床大便潜血检测呈阴性时可酌情给予饮水,1d后未见症状反复者则给予流食,3d后无反复者增加半流食。③恢复期:疾病逐渐转归后需要保证循序渐进的饮食恢复原则,即便患儿精神意识表现良好也切勿降低重视程度,以免再次引发临床症状。
123 优质治疗干预 护理过程中提高临床监护的密度与次数,针对存在胃肠出血表现者给予更为严密的观测程度。由于疾病治愈较为漫长,临床护士需多次给予输液措施,尽量选择留置静脉针,减轻穿刺次数,降低患儿的伤害程度。出院前严格完成相关指导内容,要求家属在3个月内不得给予吃油煎油炸、辛辣以及高蛋白类食物,不得开展疫苗接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2] 护理结束后,针对两组病例分别选用视觉模拟法来完成腹部疼痛症状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强度越严重。应用Hamilto量表开展心理健康观察,焦虑量表中主要包括精神与躯体两方面,分数越高提示不良心理表现越严重。同期依据症状表现与相关实验判定患儿的临床疗效:皮疹与腹痛症状消失,且粪便潜血检测呈阴性者为临床治愈;症状显著好转,且实验结果呈阴性者为有效;皮疹与腹痛症状复发,实验结果呈阳性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评分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评分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的紫癜类型,疾病主要由于消化道内血管损伤所引发[3],伴随疾病发生与进展,消化道内血管壁的通透程度不断提高,使得血液中白细胞与红细胞不断进入间隙中,形成胃肠出血、腹部疼痛等相关症状。小儿患者由于自身身心发育的局限性使得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难度均有所提高,同时疾病往往并发多种临床症状也会降低患儿的依从程度,影响到疗效。合理护理措施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一旦发生护理不当情况便会增加症状复发的机率,增加小儿的痛苦程度。本研究主要针对该病患儿开展优质护理方法,并与同期常规护理儿童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护理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优质护理病程以患者为中心,全部实施过程将服务意识与人文关怀作为基本导向,通过多方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来综合改善病患舒适程度。研究组患儿在接受该种护理方法后,疼痛症状评分与情绪状态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可充分缓解症状,改善院内期间心理状态,综合减轻小儿所承受的身心不良表现。同时,本组患儿经临床治护后,其总有效率达到959%,亦高于对照组,进一步体现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实际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6-678.
[2]曹大华,张爱青.心理干预在过敏性紫癜腹痛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4):62-63.
[3]张俊珠,齐爱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12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2282-2283.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开展临床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与实际效果。方法:选取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表现、情绪状态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优质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31-02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血管炎疾病之一,该病患儿多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关节疼痛以及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中,腹型患儿主要是指发病期间伴随明显的消化道相关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小血管内沉积了大量的机体免疫性复合物,通过免疫异常反应引发消化道内广泛的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约70%均会伴有消化道症状,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由于小儿自身发育的局限性使得临床护理难度大大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治疗与护理效果,本研究针对部分病例采用了优质护理模式,现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9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为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其临床表现与诊断完全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该类型疾病的相关标准[1]。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2例,年龄4~14岁,平均(74±18)岁,病程9~23d,平均(142±17)d,症状表现中全腹疼痛者8例,脐周疼痛者24例,右下腹疼痛者12例,上腹疼痛者5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21例,年龄4~13岁,平均(76±14)岁,病程9~21d,平均(141±14)d,症状表现中全腹疼痛者7例,脐周疼痛者23例,右下腹疼痛者13例,上腹疼痛者6例。组间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的干预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临床用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避免发生不良事件,保证院内期间的舒适环境,尽量满足患儿与家属的各项临床要求。研究组患儿则开展优质护理模式,首先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建立优质服务理念,切实履行岗位责任制,增加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并着重关注患儿在院内的舒适程度,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优质环境干预 在确保病区干净、整洁、舒适的基础上,尽量为患儿提供更为温馨的治疗环境,采用玩具、画报、影音设备等措施来综合缓解病患与家属的紧张情绪。针对性的建立宣传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提高小儿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
122 优质饮食干预 由于腹型过敏性紫癜受日常饮食的影响程度较高,故临床护理过程中需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来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与指导。①急性期:存在严重腹部疼痛表现的患儿需采用流食与半流食,营养摄入中确保不含有刺激、辛辣与高蛋白类食物。合并存在胃肠系统出血表现者务必严禁食水,以静脉支持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对于禁食患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应注意避免留存食物,以免影响小儿情绪产生严重的饥饿感。②皮疹消退期:待临床大便潜血检测呈阴性时可酌情给予饮水,1d后未见症状反复者则给予流食,3d后无反复者增加半流食。③恢复期:疾病逐渐转归后需要保证循序渐进的饮食恢复原则,即便患儿精神意识表现良好也切勿降低重视程度,以免再次引发临床症状。
123 优质治疗干预 护理过程中提高临床监护的密度与次数,针对存在胃肠出血表现者给予更为严密的观测程度。由于疾病治愈较为漫长,临床护士需多次给予输液措施,尽量选择留置静脉针,减轻穿刺次数,降低患儿的伤害程度。出院前严格完成相关指导内容,要求家属在3个月内不得给予吃油煎油炸、辛辣以及高蛋白类食物,不得开展疫苗接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2] 护理结束后,针对两组病例分别选用视觉模拟法来完成腹部疼痛症状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强度越严重。应用Hamilto量表开展心理健康观察,焦虑量表中主要包括精神与躯体两方面,分数越高提示不良心理表现越严重。同期依据症状表现与相关实验判定患儿的临床疗效:皮疹与腹痛症状消失,且粪便潜血检测呈阴性者为临床治愈;症状显著好转,且实验结果呈阴性者为有效;皮疹与腹痛症状复发,实验结果呈阳性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评分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评分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的紫癜类型,疾病主要由于消化道内血管损伤所引发[3],伴随疾病发生与进展,消化道内血管壁的通透程度不断提高,使得血液中白细胞与红细胞不断进入间隙中,形成胃肠出血、腹部疼痛等相关症状。小儿患者由于自身身心发育的局限性使得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难度均有所提高,同时疾病往往并发多种临床症状也会降低患儿的依从程度,影响到疗效。合理护理措施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一旦发生护理不当情况便会增加症状复发的机率,增加小儿的痛苦程度。本研究主要针对该病患儿开展优质护理方法,并与同期常规护理儿童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护理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优质护理病程以患者为中心,全部实施过程将服务意识与人文关怀作为基本导向,通过多方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来综合改善病患舒适程度。研究组患儿在接受该种护理方法后,疼痛症状评分与情绪状态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可充分缓解症状,改善院内期间心理状态,综合减轻小儿所承受的身心不良表现。同时,本组患儿经临床治护后,其总有效率达到959%,亦高于对照组,进一步体现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实际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6-678.
[2]曹大华,张爱青.心理干预在过敏性紫癜腹痛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4):62-63.
[3]张俊珠,齐爱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12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2282-2283.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开展临床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与实际效果。方法:选取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8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表现、情绪状态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优质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31-02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血管炎疾病之一,该病患儿多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关节疼痛以及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中,腹型患儿主要是指发病期间伴随明显的消化道相关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小血管内沉积了大量的机体免疫性复合物,通过免疫异常反应引发消化道内广泛的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约70%均会伴有消化道症状,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由于小儿自身发育的局限性使得临床护理难度大大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治疗与护理效果,本研究针对部分病例采用了优质护理模式,现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9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为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其临床表现与诊断完全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该类型疾病的相关标准[1]。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2例,年龄4~14岁,平均(74±18)岁,病程9~23d,平均(142±17)d,症状表现中全腹疼痛者8例,脐周疼痛者24例,右下腹疼痛者12例,上腹疼痛者5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21例,年龄4~13岁,平均(76±14)岁,病程9~21d,平均(141±14)d,症状表现中全腹疼痛者7例,脐周疼痛者23例,右下腹疼痛者13例,上腹疼痛者6例。组间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的干预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临床用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避免发生不良事件,保证院内期间的舒适环境,尽量满足患儿与家属的各项临床要求。研究组患儿则开展优质护理模式,首先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建立优质服务理念,切实履行岗位责任制,增加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并着重关注患儿在院内的舒适程度,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优质环境干预 在确保病区干净、整洁、舒适的基础上,尽量为患儿提供更为温馨的治疗环境,采用玩具、画报、影音设备等措施来综合缓解病患与家属的紧张情绪。针对性的建立宣传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提高小儿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
122 优质饮食干预 由于腹型过敏性紫癜受日常饮食的影响程度较高,故临床护理过程中需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来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与指导。①急性期:存在严重腹部疼痛表现的患儿需采用流食与半流食,营养摄入中确保不含有刺激、辛辣与高蛋白类食物。合并存在胃肠系统出血表现者务必严禁食水,以静脉支持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对于禁食患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应注意避免留存食物,以免影响小儿情绪产生严重的饥饿感。②皮疹消退期:待临床大便潜血检测呈阴性时可酌情给予饮水,1d后未见症状反复者则给予流食,3d后无反复者增加半流食。③恢复期:疾病逐渐转归后需要保证循序渐进的饮食恢复原则,即便患儿精神意识表现良好也切勿降低重视程度,以免再次引发临床症状。
123 优质治疗干预 护理过程中提高临床监护的密度与次数,针对存在胃肠出血表现者给予更为严密的观测程度。由于疾病治愈较为漫长,临床护士需多次给予输液措施,尽量选择留置静脉针,减轻穿刺次数,降低患儿的伤害程度。出院前严格完成相关指导内容,要求家属在3个月内不得给予吃油煎油炸、辛辣以及高蛋白类食物,不得开展疫苗接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2] 护理结束后,针对两组病例分别选用视觉模拟法来完成腹部疼痛症状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强度越严重。应用Hamilto量表开展心理健康观察,焦虑量表中主要包括精神与躯体两方面,分数越高提示不良心理表现越严重。同期依据症状表现与相关实验判定患儿的临床疗效:皮疹与腹痛症状消失,且粪便潜血检测呈阴性者为临床治愈;症状显著好转,且实验结果呈阴性者为有效;皮疹与腹痛症状复发,实验结果呈阳性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评分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评分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的紫癜类型,疾病主要由于消化道内血管损伤所引发[3],伴随疾病发生与进展,消化道内血管壁的通透程度不断提高,使得血液中白细胞与红细胞不断进入间隙中,形成胃肠出血、腹部疼痛等相关症状。小儿患者由于自身身心发育的局限性使得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难度均有所提高,同时疾病往往并发多种临床症状也会降低患儿的依从程度,影响到疗效。合理护理措施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一旦发生护理不当情况便会增加症状复发的机率,增加小儿的痛苦程度。本研究主要针对该病患儿开展优质护理方法,并与同期常规护理儿童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护理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优质护理病程以患者为中心,全部实施过程将服务意识与人文关怀作为基本导向,通过多方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来综合改善病患舒适程度。研究组患儿在接受该种护理方法后,疼痛症状评分与情绪状态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可充分缓解症状,改善院内期间心理状态,综合减轻小儿所承受的身心不良表现。同时,本组患儿经临床治护后,其总有效率达到959%,亦高于对照组,进一步体现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实际作用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6-678.
[2]曹大华,张爱青.心理干预在过敏性紫癜腹痛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4):62-63.
[3]张俊珠,齐爱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120例临床分析及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2282-22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