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体会

2015-01-15邓明正李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局麻补片疝囊

邓明正 李卉

【摘 要】 目的: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结果:56例患者术中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且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安全,有效,可行。

【关键词】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8-01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唯一治愈手段。1986年Lichtenstein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术中使用人工合成材料,通过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达到疝修补的目的,也成为目前腹股沟疝治疗的首先方式。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本院56例患者使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男51例,女5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54岁;其中左侧疝9例,右侧疝45例,双侧疝2例;斜疝48例,直疝8例,无复发疝。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5例,帕金森1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病程1周至40年。

12 修补材料 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Prolene)单层网片,6cm*11cm。

13 麻醉药物 2%利多卡因20ml,09%氯化钠20ml。

13 治疗方法 取腹股沟疝切口,先从内环处皮肤进针,沿切口方向向外环处皮内及皮下进行浸润麻醉,注药10ml左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出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外斜肌腱膜下注入10ml,游离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找到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后予以封闭少许,游离疝囊时患者若感到不适时,围绕疝囊颈和疝囊内做完全局部麻醉。游离出精索,切开提睾肌,寻找灰白色疝囊后,游离疝囊至疝囊颈部。疝囊较小一般不切开疝囊。若疝囊过大,横断疝囊,远端旷置,近端高位结扎疝囊颈,剪去多余疝囊组织。若为直疝,如果是大的,疝囊还纳后,不可吸收性缝合线缝合。将补片修剪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补片穿过精索置于后方,平整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联合腱弓浅面,可吸收线分别固定于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检查疝片平整,无渗血。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2 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30min,最长50min;尿潴留1例,予以保留导尿后好转;疼痛3例,疼痛时间为术后18h至3d,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2ml注射后疼痛好转;1例阴囊水肿,予垫高睾丸,3d后好转;无浆液肿和切口感染。住院时间:5~7d。随访情况:随访半年至1年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大约在3‰~5‰,60岁以上老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高达1%~5%[1],其发生的原因与腹壁肌肉薄弱和腹压增加等因素有关[2],手术是重要的治愈手段,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疝囊高扎,然后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丝线缝合,以达到闭合内环和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目的。但是此种手术方式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而且增加了患者术后疼痛和复发的机会。Lichtenstein根据“腹横筋膜缺损是导致腹股沟疝根部原因”的学说[3],1986年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使用人工合成补片代替传统修补,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补片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合成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通过组织的粘合作用使得腹股沟管后壁更牢固,从而降低了复发率,是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技术的重大提升。

手术过程需注意:①麻醉技术方面:皮肤进针后,边进针边回抽边进行浸润麻醉,针尖的移动范围要小;提倡精准麻醉,麻药的总量不能超过400mg,麻醉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感受酌情调整;偶然也要在耻骨结节处用少量的麻药浸润,有时围着疝囊颈和斜疝疝囊内作完全的局部浸润。②手术技术方面:丝线或者电刀创面彻底止血,同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分离,力争操作在直视下进行。因为一旦积血就极易在补片周围形成感染,导致手术失败[4],和减少切口浆液肿的机会;补片修剪的情况,补片内侧段剪成腹股沟内侧角的形状,补片的外侧段剪开一裂口后,出现上下两尾片,上尾片应稍宽为2/3的补片横径,下尾片稍窄为1/3;外侧过多的补片要修整,要超过内环至少5cm。缝合时补片的圆角可吸收线固定于耻骨上的腹直肌前鞘上,并把补片重叠腹直肌鞘1~15cm;这是至关紧要的修补步骤。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复发率约在1%,补片不能覆盖过耻骨是一个重要原因,把补片的边缘固定在腹股沟韧带亦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步骤[5],在缝合补片或者腹外斜肌腱膜的时候,注意勿将髂腹下神经或者髂腹股沟神经缝合,此是造成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本组56例患者,1例因前列腺增生出现尿潴留,给予导尿处理后好转,3例术后疼痛,给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肌注后好转,无浆液肿和切口感染病例。相对于腰麻后患者去枕平卧,6h后进食以及尿潴留,局麻手术后即可下地活动,饮食上也不受影响,也避免了腰麻后出现尿滁留的机会,此为局麻手术的突出优点。

通常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选择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尤其是老年患者,对麻醉要求较高,局部麻醉为疝修补术拓宽了适应症,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亦能减少麻醉风险,如部分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口服利血平的情况下,未停药2周左右,在使用椎管内麻醉有出现顽固性低血压的风险[6]。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不易过敏更安全,起效快,维持时间长,能减少术后疼痛时间。

综上所述,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手术适应症宽,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唐健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规范化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2):89.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6.

[3]唐健雄,黄磊.腹股沟的解剖特征与无张力手术的关系[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6):363.

[4]陈革,唐健雄.腹股沟疝术后的并发症处理与预防[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6).

[5]马颂章主译.疝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145.

[6]熊仁华.最新麻醉科临床新技术精细化操作与新技术应用成功新经验指导及科室规范化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3.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结果:56例患者术中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且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安全,有效,可行。

【关键词】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8-01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唯一治愈手段。1986年Lichtenstein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术中使用人工合成材料,通过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达到疝修补的目的,也成为目前腹股沟疝治疗的首先方式。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本院56例患者使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男51例,女5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54岁;其中左侧疝9例,右侧疝45例,双侧疝2例;斜疝48例,直疝8例,无复发疝。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5例,帕金森1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病程1周至40年。

12 修补材料 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Prolene)单层网片,6cm*11cm。

13 麻醉药物 2%利多卡因20ml,09%氯化钠20ml。

13 治疗方法 取腹股沟疝切口,先从内环处皮肤进针,沿切口方向向外环处皮内及皮下进行浸润麻醉,注药10ml左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出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外斜肌腱膜下注入10ml,游离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找到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后予以封闭少许,游离疝囊时患者若感到不适时,围绕疝囊颈和疝囊内做完全局部麻醉。游离出精索,切开提睾肌,寻找灰白色疝囊后,游离疝囊至疝囊颈部。疝囊较小一般不切开疝囊。若疝囊过大,横断疝囊,远端旷置,近端高位结扎疝囊颈,剪去多余疝囊组织。若为直疝,如果是大的,疝囊还纳后,不可吸收性缝合线缝合。将补片修剪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补片穿过精索置于后方,平整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联合腱弓浅面,可吸收线分别固定于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检查疝片平整,无渗血。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2 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30min,最长50min;尿潴留1例,予以保留导尿后好转;疼痛3例,疼痛时间为术后18h至3d,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2ml注射后疼痛好转;1例阴囊水肿,予垫高睾丸,3d后好转;无浆液肿和切口感染。住院时间:5~7d。随访情况:随访半年至1年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大约在3‰~5‰,60岁以上老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高达1%~5%[1],其发生的原因与腹壁肌肉薄弱和腹压增加等因素有关[2],手术是重要的治愈手段,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疝囊高扎,然后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丝线缝合,以达到闭合内环和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目的。但是此种手术方式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而且增加了患者术后疼痛和复发的机会。Lichtenstein根据“腹横筋膜缺损是导致腹股沟疝根部原因”的学说[3],1986年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使用人工合成补片代替传统修补,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补片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合成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通过组织的粘合作用使得腹股沟管后壁更牢固,从而降低了复发率,是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技术的重大提升。

手术过程需注意:①麻醉技术方面:皮肤进针后,边进针边回抽边进行浸润麻醉,针尖的移动范围要小;提倡精准麻醉,麻药的总量不能超过400mg,麻醉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感受酌情调整;偶然也要在耻骨结节处用少量的麻药浸润,有时围着疝囊颈和斜疝疝囊内作完全的局部浸润。②手术技术方面:丝线或者电刀创面彻底止血,同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分离,力争操作在直视下进行。因为一旦积血就极易在补片周围形成感染,导致手术失败[4],和减少切口浆液肿的机会;补片修剪的情况,补片内侧段剪成腹股沟内侧角的形状,补片的外侧段剪开一裂口后,出现上下两尾片,上尾片应稍宽为2/3的补片横径,下尾片稍窄为1/3;外侧过多的补片要修整,要超过内环至少5cm。缝合时补片的圆角可吸收线固定于耻骨上的腹直肌前鞘上,并把补片重叠腹直肌鞘1~15cm;这是至关紧要的修补步骤。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复发率约在1%,补片不能覆盖过耻骨是一个重要原因,把补片的边缘固定在腹股沟韧带亦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步骤[5],在缝合补片或者腹外斜肌腱膜的时候,注意勿将髂腹下神经或者髂腹股沟神经缝合,此是造成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本组56例患者,1例因前列腺增生出现尿潴留,给予导尿处理后好转,3例术后疼痛,给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肌注后好转,无浆液肿和切口感染病例。相对于腰麻后患者去枕平卧,6h后进食以及尿潴留,局麻手术后即可下地活动,饮食上也不受影响,也避免了腰麻后出现尿滁留的机会,此为局麻手术的突出优点。

通常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选择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尤其是老年患者,对麻醉要求较高,局部麻醉为疝修补术拓宽了适应症,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亦能减少麻醉风险,如部分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口服利血平的情况下,未停药2周左右,在使用椎管内麻醉有出现顽固性低血压的风险[6]。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不易过敏更安全,起效快,维持时间长,能减少术后疼痛时间。

综上所述,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手术适应症宽,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唐健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规范化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2):89.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6.

[3]唐健雄,黄磊.腹股沟的解剖特征与无张力手术的关系[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6):363.

[4]陈革,唐健雄.腹股沟疝术后的并发症处理与预防[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6).

[5]马颂章主译.疝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145.

[6]熊仁华.最新麻醉科临床新技术精细化操作与新技术应用成功新经验指导及科室规范化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3.endprint

【摘 要】 目的:探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体会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6例行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结果:56例患者术中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且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安全,有效,可行。

【关键词】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18-01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唯一治愈手段。1986年Lichtenstein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术中使用人工合成材料,通过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达到疝修补的目的,也成为目前腹股沟疝治疗的首先方式。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本院56例患者使用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男51例,女5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54岁;其中左侧疝9例,右侧疝45例,双侧疝2例;斜疝48例,直疝8例,无复发疝。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5例,帕金森1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病程1周至40年。

12 修补材料 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Prolene)单层网片,6cm*11cm。

13 麻醉药物 2%利多卡因20ml,09%氯化钠20ml。

13 治疗方法 取腹股沟疝切口,先从内环处皮肤进针,沿切口方向向外环处皮内及皮下进行浸润麻醉,注药10ml左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出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外斜肌腱膜下注入10ml,游离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找到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后予以封闭少许,游离疝囊时患者若感到不适时,围绕疝囊颈和疝囊内做完全局部麻醉。游离出精索,切开提睾肌,寻找灰白色疝囊后,游离疝囊至疝囊颈部。疝囊较小一般不切开疝囊。若疝囊过大,横断疝囊,远端旷置,近端高位结扎疝囊颈,剪去多余疝囊组织。若为直疝,如果是大的,疝囊还纳后,不可吸收性缝合线缝合。将补片修剪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补片穿过精索置于后方,平整覆盖腹股沟管后壁及联合腱弓浅面,可吸收线分别固定于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腱。检查疝片平整,无渗血。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2 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30min,最长50min;尿潴留1例,予以保留导尿后好转;疼痛3例,疼痛时间为术后18h至3d,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2ml注射后疼痛好转;1例阴囊水肿,予垫高睾丸,3d后好转;无浆液肿和切口感染。住院时间:5~7d。随访情况:随访半年至1年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大约在3‰~5‰,60岁以上老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高达1%~5%[1],其发生的原因与腹壁肌肉薄弱和腹压增加等因素有关[2],手术是重要的治愈手段,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疝囊高扎,然后将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丝线缝合,以达到闭合内环和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目的。但是此种手术方式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而且增加了患者术后疼痛和复发的机会。Lichtenstein根据“腹横筋膜缺损是导致腹股沟疝根部原因”的学说[3],1986年首次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使用人工合成补片代替传统修补,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补片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合成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通过组织的粘合作用使得腹股沟管后壁更牢固,从而降低了复发率,是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技术的重大提升。

手术过程需注意:①麻醉技术方面:皮肤进针后,边进针边回抽边进行浸润麻醉,针尖的移动范围要小;提倡精准麻醉,麻药的总量不能超过400mg,麻醉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感受酌情调整;偶然也要在耻骨结节处用少量的麻药浸润,有时围着疝囊颈和斜疝疝囊内作完全的局部浸润。②手术技术方面:丝线或者电刀创面彻底止血,同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分离,力争操作在直视下进行。因为一旦积血就极易在补片周围形成感染,导致手术失败[4],和减少切口浆液肿的机会;补片修剪的情况,补片内侧段剪成腹股沟内侧角的形状,补片的外侧段剪开一裂口后,出现上下两尾片,上尾片应稍宽为2/3的补片横径,下尾片稍窄为1/3;外侧过多的补片要修整,要超过内环至少5cm。缝合时补片的圆角可吸收线固定于耻骨上的腹直肌前鞘上,并把补片重叠腹直肌鞘1~15cm;这是至关紧要的修补步骤。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复发率约在1%,补片不能覆盖过耻骨是一个重要原因,把补片的边缘固定在腹股沟韧带亦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步骤[5],在缝合补片或者腹外斜肌腱膜的时候,注意勿将髂腹下神经或者髂腹股沟神经缝合,此是造成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本组56例患者,1例因前列腺增生出现尿潴留,给予导尿处理后好转,3例术后疼痛,给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肌注后好转,无浆液肿和切口感染病例。相对于腰麻后患者去枕平卧,6h后进食以及尿潴留,局麻手术后即可下地活动,饮食上也不受影响,也避免了腰麻后出现尿滁留的机会,此为局麻手术的突出优点。

通常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选择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尤其是老年患者,对麻醉要求较高,局部麻醉为疝修补术拓宽了适应症,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亦能减少麻醉风险,如部分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口服利血平的情况下,未停药2周左右,在使用椎管内麻醉有出现顽固性低血压的风险[6]。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不易过敏更安全,起效快,维持时间长,能减少术后疼痛时间。

综上所述,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手术适应症宽,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唐健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规范化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2):89.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6.

[3]唐健雄,黄磊.腹股沟的解剖特征与无张力手术的关系[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6):363.

[4]陈革,唐健雄.腹股沟疝术后的并发症处理与预防[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6).

[5]马颂章主译.疝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145.

[6]熊仁华.最新麻醉科临床新技术精细化操作与新技术应用成功新经验指导及科室规范化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局麻补片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护理路径在局麻下PCLN健康宣教中的应用研究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