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效唑喷雾对盆栽杜鹃株型控制及抗性的效应

2015-01-15刘晓青苏家乐李畅何丽斯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抗逆性杜鹃开花

刘晓青+苏家乐+李畅+何丽斯

摘要:以杜鹃品种状元红为试验材料,用100、200、300、400、500mg/L5种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盆栽杜鹃进行叶面喷雾处理,研究多效唑对盆栽杜鹃株型控制效果及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400mg/L多效唑处理均提高了杜鹃叶片叶绿素含量,并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大而增加;杜鹃植株抗性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大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300mg/L多效唑处理抗性最强;多效唑施用浓度与盆栽杜鹃当年发枝数、枝长、叶面积呈负相关,各处理对杜鹃枝条伸长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花径和花期影响相对较小,中、高浓度多效唑处理能显著增加花蕾数量。总体看来,300mg/L多效唑处理的综合性状最好,以30mL300mg/L多效唑喷雾处理盆栽杜鹃效果最佳。

关键词:多效唑(PP333);杜鹃;抗逆性;株型控制;开花

中图分类号:S685.210.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192-02

杜鹃是杜鹃科(Ericaceae)杜鹃属(Rhododendron)著名观赏植物,是世界名花,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1],适合在室内盆栽观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由于居室内光照不足或者生产场地过于隐蔽,易造成植株徒长,植株过高,株形松散,叶色暗淡,花芽分化少,甚至出现花色变淡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多效唑(PP333)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毒,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促进植物分蘖等效果。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盆栽杜鹃进行叶面喷雾,研究其对盆栽杜鹃抗逆性、植株生长及开花的影响,以期为杜鹃盆栽或盆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以杜鹃品种状元红的2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选取生长健壮、株型基本一致的植株,花后修剪株高为15~20cm,冠径20~25cm。

1.2试验方法

2011年6月30日,待新芽萌发展平2~3张叶后,进行盆栽杜鹃的多效唑株型控制试验,采用100、200、300、400、500mg/L5种浓度处理(分别简称Ⅰ、Ⅱ、Ⅲ、Ⅳ、Ⅴ处理)和清水(CK)处理,每处理10盆,重复3次,叶面喷雾30mL,日常管理同其他植株。

1.3数据调查和处理

2011年8月底新梢停止生长后取成熟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李合生等的方法[2]:取0.5g叶片,加入95%乙醇研磨成匀浆并过滤入25mL容量瓶,定容后分别在649、66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粗酶液提取与测定:称取0.5g叶片,加入磷酸缓冲液,冰浴研磨,于8000r/min(4℃)离心30min,上清液为粗酶提取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王学奎的氮蓝四唑法[3]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李合生的愈创木酚法[2]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邹琦的方法[4]测定。2012年3月中旬杜鹃进入始花期后,分别调查盆栽杜鹃每个处理的枝条数、枝条长、叶面积,并于花期观察记录开花时间、花蕾数、花朵大小等(开花时间以5%花朵开放开始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多效唑对杜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盆栽杜鹃后,其中处理Ⅰ、Ⅱ、Ⅲ、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处理Ⅱ、Ⅲ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但二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处理Ⅴ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喷施多效唑对杜鹃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有显著效果,但高浓度处理反而会使叶绿素含量降低(表1)。

2.2多效唑对杜鹃抗性的影响

2.2.1多效唑对杜鹃SOD酶活性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各处理间SOD酶活性差异明显,与对照相比,处理Ⅰ、Ⅱ、Ⅲ的SOD酶活性极显著增加,其中处理Ⅰ、Ⅱ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Ⅲ的SOD酶活性最高,而处理Ⅳ、Ⅴ的SOD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表明适当浓度多效唑能显著提高SOD酶活性,当多效唑浓度为300mg/L时,SOD酶活性最高。

2.2.2多效唑对杜鹃POD酶活性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用多效唑处理后,各处理间POD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处理Ⅰ、Ⅱ、Ⅲ、Ⅳ的POD酶活性均极显著增加,处理Ⅲ的POD酶活性约为对照的2倍,其中处理Ⅰ、Ⅱ间的POD酶活性仅在0.05水平上存在差异,而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处理Ⅴ的POD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表明低浓度的多效唑可以增加杜鹃的POD酶活性,当多效唑浓度为300mg/L时,POD酶活性最高,当浓度超过400mg/L,POD酶活性下降,如处理Ⅴ的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

2.2.3多效唑对杜鹃MDA含量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杜鹃植株叶片内MDA含量不同,Ⅰ、Ⅱ、Ⅲ、Ⅳ、Ⅴ5个处理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且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5个处理间,处理Ⅰ、Ⅱ与处理Ⅲ、Ⅳ、Ⅴ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Ⅲ的MDA含量最低,而处理Ⅳ、Ⅴ的含量却又增加,说明多效唑处理过的植株与对照相比,抗性都得到加强,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植株抗性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以处理Ⅲ效果最佳。

2.3多效唑对盆栽杜鹃植株的矮化效应

由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不同多效唑处理对杜鹃枝条长度、发枝数及叶面积均有极显著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与处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在枝条长度、发枝数及叶面积这3个形态指标中,均为最高处理浓度抑制效果最强,其中500mg/L处理的枝条均长只有3.05cm、发枝数只有27.40个、叶面积只有323.4mm2,仅为对照的35%~70%。

2.4多效唑对盆栽杜鹃开花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杜鹃蕾数有显著影响,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随处理浓度的加大,分化的花蕾数也增多,以500mg/L处理分化的花蕾数最多,为52.19个。而在花朵直径方面,处理Ⅰ与对照间差异不明显,处理Ⅱ、Ⅲ、Ⅳ、Ⅴ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其中处理Ⅴ的花朵直径最小,仅为2.54cm,和对照差值较大。在花期方面,多效唑对杜鹃开花时间具有推迟作用,其中对照开花时间最早,处理Ⅰ、Ⅱ、Ⅲ、Ⅳ、Ⅴ分别比对照开花时间晚2、4、5、6、6d,说明多效唑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杜鹃期,

3结论与讨论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枝伸长,使茎秆粗壮,促进分蘖、根系发达、成花和坐果,增强抗寒及抗旱性,提高耐盐性和延缓植物衰老等多种效应[5-6]。目前研究表明,适宜浓度多效唑能增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SOD、P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植株抗性[6],对植株矮化效应显著[7-10],并能显著增加花朵数[11],对花期具有一定的推迟作用[12]。

本试验中,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盆栽杜鹃的株型都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其中多效唑200~500mg/L对盆栽杜鹃的枝条长的缩短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4种浓度多效唑对盆栽杜鹃都有明显矮化作用;但400~500mg/L多效唑处理的枝条缩短过度且数明显减少,叶片皱缩或畸形,开花直径变小,影响观赏,而300mg/L多效唑处理能显著增加花朵数量,增强植株抗性,因此本试验中以30mL300mg/L多效唑喷雾对盆栽杜鹃株型控制及开花效果最好。

对盆栽杜鹃的处理时期和处理方式也是试验成功的关键,本试验是在盆栽杜鹃萌芽长出2~3张叶左右时进行喷雾处理的,效果很好。笔者也曾做过同浓度的灌根处理,结果对根系伤害较大,影响植株来年长势,因此生产栽培中不建议作灌根处理。多效唑对盆栽杜鹃期具有一定推迟作用,但影响不大。此外,处理后次年盆栽杜鹃的生长及开花情况也不受影响。因此多效唑喷雾处理杜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辅助栽培技术,但各品种间的差异性还需在大面积应用之前进一步试验确认,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HS2*3][HT8.5H]参考文献:

[1]张长芹.杜鹃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李方安,蒲晶,倪苏,等.高温长日照下多效唑对马铃薯试管苗衰老及试管薯形成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72-74.

[6]凌征柱,赵维合,覃文流,等.多效唑对珐菲亚的叶绿素含量、抗逆性及活性成分的影响[J].广西植物,2009,29(6):788-791.

[7]汤勇华,张栋梁,顾俊杰.不同生长延缓剂对盆栽玫瑰的矮化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138-140.

[8]关爱农,刘晔,王志忠,等.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水仙生长开花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146-149.

[9]侯仁浩,齐向英,陈宗礼,等.多效唑与矮壮素对菊花试管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o(1):161-162.

[10]孙敬爽,汤志敏,陶霞娟,等.多效唑对温室盆花月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13):88-90.

[8]王惠兰,吕云鹏,伍冬亮.多效唑在万寿菊盆花矮化栽培上的试验初报[J].南方园艺,2009,20(3):13-14.

[9]吴月燕,李波,朱平,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西洋杜鹃花期及内源激素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1,38(8):1565-1571.

3结论与讨论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枝伸长,使茎秆粗壮,促进分蘖、根系发达、成花和坐果,增强抗寒及抗旱性,提高耐盐性和延缓植物衰老等多种效应[5-6]。目前研究表明,适宜浓度多效唑能增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SOD、P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植株抗性[6],对植株矮化效应显著[7-10],并能显著增加花朵数[11],对花期具有一定的推迟作用[12]。

本试验中,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盆栽杜鹃的株型都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其中多效唑200~500mg/L对盆栽杜鹃的枝条长的缩短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4种浓度多效唑对盆栽杜鹃都有明显矮化作用;但400~500mg/L多效唑处理的枝条缩短过度且数明显减少,叶片皱缩或畸形,开花直径变小,影响观赏,而300mg/L多效唑处理能显著增加花朵数量,增强植株抗性,因此本试验中以30mL300mg/L多效唑喷雾对盆栽杜鹃株型控制及开花效果最好。

对盆栽杜鹃的处理时期和处理方式也是试验成功的关键,本试验是在盆栽杜鹃萌芽长出2~3张叶左右时进行喷雾处理的,效果很好。笔者也曾做过同浓度的灌根处理,结果对根系伤害较大,影响植株来年长势,因此生产栽培中不建议作灌根处理。多效唑对盆栽杜鹃期具有一定推迟作用,但影响不大。此外,处理后次年盆栽杜鹃的生长及开花情况也不受影响。因此多效唑喷雾处理杜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辅助栽培技术,但各品种间的差异性还需在大面积应用之前进一步试验确认,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HS2*3][HT8.5H]参考文献:

[1]张长芹.杜鹃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李方安,蒲晶,倪苏,等.高温长日照下多效唑对马铃薯试管苗衰老及试管薯形成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72-74.

[6]凌征柱,赵维合,覃文流,等.多效唑对珐菲亚的叶绿素含量、抗逆性及活性成分的影响[J].广西植物,2009,29(6):788-791.

[7]汤勇华,张栋梁,顾俊杰.不同生长延缓剂对盆栽玫瑰的矮化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138-140.

[8]关爱农,刘晔,王志忠,等.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水仙生长开花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146-149.

[9]侯仁浩,齐向英,陈宗礼,等.多效唑与矮壮素对菊花试管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o(1):161-162.

[10]孙敬爽,汤志敏,陶霞娟,等.多效唑对温室盆花月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13):88-90.

[8]王惠兰,吕云鹏,伍冬亮.多效唑在万寿菊盆花矮化栽培上的试验初报[J].南方园艺,2009,20(3):13-14.

[9]吴月燕,李波,朱平,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西洋杜鹃花期及内源激素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1,38(8):1565-1571.

3结论与讨论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枝伸长,使茎秆粗壮,促进分蘖、根系发达、成花和坐果,增强抗寒及抗旱性,提高耐盐性和延缓植物衰老等多种效应[5-6]。目前研究表明,适宜浓度多效唑能增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SOD、P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植株抗性[6],对植株矮化效应显著[7-10],并能显著增加花朵数[11],对花期具有一定的推迟作用[12]。

本试验中,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盆栽杜鹃的株型都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其中多效唑200~500mg/L对盆栽杜鹃的枝条长的缩短效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4种浓度多效唑对盆栽杜鹃都有明显矮化作用;但400~500mg/L多效唑处理的枝条缩短过度且数明显减少,叶片皱缩或畸形,开花直径变小,影响观赏,而300mg/L多效唑处理能显著增加花朵数量,增强植株抗性,因此本试验中以30mL300mg/L多效唑喷雾对盆栽杜鹃株型控制及开花效果最好。

对盆栽杜鹃的处理时期和处理方式也是试验成功的关键,本试验是在盆栽杜鹃萌芽长出2~3张叶左右时进行喷雾处理的,效果很好。笔者也曾做过同浓度的灌根处理,结果对根系伤害较大,影响植株来年长势,因此生产栽培中不建议作灌根处理。多效唑对盆栽杜鹃期具有一定推迟作用,但影响不大。此外,处理后次年盆栽杜鹃的生长及开花情况也不受影响。因此多效唑喷雾处理杜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辅助栽培技术,但各品种间的差异性还需在大面积应用之前进一步试验确认,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HS2*3][HT8.5H]参考文献:

[1]张长芹.杜鹃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李方安,蒲晶,倪苏,等.高温长日照下多效唑对马铃薯试管苗衰老及试管薯形成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72-74.

[6]凌征柱,赵维合,覃文流,等.多效唑对珐菲亚的叶绿素含量、抗逆性及活性成分的影响[J].广西植物,2009,29(6):788-791.

[7]汤勇华,张栋梁,顾俊杰.不同生长延缓剂对盆栽玫瑰的矮化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138-140.

[8]关爱农,刘晔,王志忠,等.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水仙生长开花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146-149.

[9]侯仁浩,齐向英,陈宗礼,等.多效唑与矮壮素对菊花试管苗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o(1):161-162.

[10]孙敬爽,汤志敏,陶霞娟,等.多效唑对温室盆花月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13):88-90.

[8]王惠兰,吕云鹏,伍冬亮.多效唑在万寿菊盆花矮化栽培上的试验初报[J].南方园艺,2009,20(3):13-14.

[9]吴月燕,李波,朱平,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西洋杜鹃花期及内源激素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1,38(8):1565-1571.

猜你喜欢

抗逆性杜鹃开花
杜鹃红
杜鹃
《一棵开花的树》
百里杜鹃百里歌
百里杜鹃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