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2015-01-15杨树林
摘要: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对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对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文章围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深入杭州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展开调研,提出积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杭州经济结构与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战略新兴产业 引导基金
“十二五”时期,杭州市进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加速期,杭州选择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新能源等“十大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将催生大量的资金需求和丰富的金融产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有助于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有序流动,推进资本、人才与信息等资源的集聚,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起到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撬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直接融资、改善融资结构、打造有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定义包括所有的风险投资基金、收购基金、以及夹层投资基金、基金的基金(FOF)和二级投资基金等,狭义的定义则不包括风险投资基金,本文的研究倾向于广义的定义。
(一)私募股权投资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效应,从作用机制上看,首先,私募股权投资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现代服务业的升级,使得技术创新向生产力转化得以顺利实现;其次,在私募股权投资推动下企业兼并重组更加活跃,可以加快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整合,进而培育地区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私募股权基金对产业发展前沿尤为关注,具有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偏好,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立帮助私募股权基金发掘了诸多投资热点。近年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爆发性增长,背后印证了经济转型升级中对资金的饥渴。最后,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具有稳健的成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但是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投入产出特征,他们普遍很难获得商业贷款或证券市场融资机会。私募股权投资作为连接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桥梁,对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对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二)杭州的实践
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数据显示2013年杭州人均GDP为94256元,按国家公布的2013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271美元。GDP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265.42亿元,第二产业3661.98亿元,第三产业4416.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3:5.8:50.9调整为2013年的3.2:43.9:52.9。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明显,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接近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总体呈逐步加速的态势。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2005年以来三产增幅均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和生产总值增幅,经济增长由二产带动为主,向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转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层次高端化升级的趋势基本确立。产业空间布局的集聚化特征更加清晰。“十二五”期间,杭州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引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虽然杭州市在产业转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诸多经验,但是,产业转型升级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杭州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大多数企业内生创新动力不够强,企业缺乏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等。近年来杭州积极吸引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力发展本土创投机构和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和较大影响力的财富管理投资机构总部集聚区。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成为架起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桥梁,对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使得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出现明显效果。
二、杭州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一)杭州市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多,投资活跃,形成区域性私募股权集聚区
浙江是中国股权投资十分活跃的地区,杭州市在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杭州市将股权投资行业确定为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金融业态,股权投资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07年杭州仅有各类投资机构35家,截至2012年9月末,五年杭州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增长了10多倍,股权投资机构达400余家,全国排名第5位,形成了包括政府性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在内的多元化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杭州非常重视金融生态建设,吸引国际知名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国内外大型私募基金入住杭州。目前杭州培育出一批新秀本土投资机构,如天堂硅谷、浙江华睿、浙商创投、等,还引进了一些国内外知名PE机构,如摩根士丹利、红杉资本、赛伯乐、深创投等,股权投资行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以西湖区为例,西湖区致力打造“股权投资集聚区”,2012年西湖区141家股权投资类企业约占全市股权投资类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一,2012年上半年,西湖区股权投资类企业实现财政总收入2.6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89%和103.26%,分别占全市股权投资类企业财政总收入的64%和地方财政收入的70%,因此,西湖区股权投资类企业数量和质量都已遥遥领先杭州市其他城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市股权投资集聚发展第一区。
(二)组建区域股权交易中心,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是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设立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于2012年9月3日在杭州注册成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应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作为股权交易中心的所在地,杭州市有着地理位置的优势。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给中小企业改制提供规范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投资者参与,也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将来到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提供基础。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比较,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企业参与度还存在很多差距,在运作机制存在差距。
浙江省 “十二五”期间规划14个省建设产业集聚区,其中杭州占有两席即: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突出空港经济特色,建设杭州东部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区;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突出科研创新和文化创意特色,建设杭州西部科技创新和生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此外杭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改造传统产业以及推进中心镇建设和欠发达发展等一系列战略举措都将为股权投资带来更好的发展。
(三)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迅速,助推新兴产业升级,但基金做实不尽人意
民间资本活跃度是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重要基础。江浙地区民间资本较为活跃,浙江省共设立了35只政府引导基金,杭州重视发挥政府性基金的引导作用,先后设立了两只市级基金:一是2008年成立的政府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达10亿元,与赛伯乐、天堂硅谷、浙江华睿等知名机构以阶段参股形式设立了25家创投基金,规模达38.5亿元;二是2011年成立产业发展母基金,规模达40亿元,产业母基金已出资与中银浙商、IDG、经纬中国等6家机构合作设立了子基金,子基金规模达102亿元。除此外,杭州市各个区县市都成立了创业引导基金,政府参与创业风险投资的角色正在逐渐转变——由直接投资者转变为间接投资者,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调研中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如今遭遇问题,多位创投界人士称,“真正能够实现各方资金完全到账的引导基金可能不到一成。”政府规定的投资方向和创投实际根据市场情况青睐的投资意向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四)股权投资支持政策得到完善与落实,但还缺少支持外商投资股权投资政策
为支持杭州市股权投资业的发展,吸引更多资本在杭集聚,杭州市以及各区县出台多项政策,也成为全国扶持股权投资企业政策力度最大的城市。多项政策如:《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我市股权投资业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杭政[2010]11号)的实施;为进一步促进杭州市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股权投资业发展的补充意见》(杭政办函[2012]134号)。各区县也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如2011年4月,西湖区率先出台了《鼓励创投企业发展财政扶持试行办法》,为股权投资集聚区的打造配备了政策支持;江干区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构筑中心区产业体系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打造浙商总部中心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快股权投资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萧山区印发《关于加快股权投资等金融行业发展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与深圳等外向型城市相比较,外商股权投资发展缓慢,尤其还没出台支持外商股权投资的相关政策。
三、积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杭州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发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的作用,更好的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要加强资源整合,构建服务平台,组建好各私募股权集聚区的协调机制。
营造宜居宜业的创新氛围。近年来,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创新氛围吸引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落户,举办有影响力的论坛峰会等活动。继续加强生态领域的建设,进一步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努力为股权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完善配套服务,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为推动股权投资机构发展提供帮助。
(二)优化体制政策,实施私募股权投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优化杭州市股权投资业的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扶持体系,对杭州投资机构的培育和招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为了让更多的股权机构和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要十分重视政策的扶持作用。借鉴成功省市的经验,尤其是借鉴深圳市的经验,在工商便利、落户奖励、财税支持、土地、住房补贴、人才引进、人才培育和引进子女就学等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了私募基金的发展环境,积极引进私募股权投资来杭州发展。目前的政策环境还不是很到位,优惠政策也是零打碎敲的,与深圳市相比较还显滞后。在此建议: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创造一个有利于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力度,进一步完善引导基金政策
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1元钱的政府引导基金大约可吸引4 元钱的民间资金参与到创业投资中。杭州市实践证明引导基金更能发挥后发优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为推进私募股权产业基地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创投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初衷是希望借助地方政府的名气吸引更多的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基金做实不到10%,所以政府引导基金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可能还需要更细致的法规约束,更合理的资金募集要求。大力发展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加强监督管理职能,提高运作的市场化程度,完善其市场化运作机制。应当借助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撬动多倍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着力引导培育杭州市的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根据各区县市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投资项目的特点,结合各地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区域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方式。
(四)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最终都会通过一定的渠道退出以实现收益,因此,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对私募股权投资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通常的退出渠道有证券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和并购市场等,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成熟,无论是在当前的主板还是创业板,均面临IPO 门槛过高、过会率较低的窘境,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推动企业上市实现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为此,建立和完善合格投资人的场外市场而交易平台如股权转让的大宗交易市场,包括浙江股权交易中心 ,新三板市场等。另外,寻求并购重组、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等多元化退出渠道,通过建立股权交易中心,对非上市企业提供股权交易平台,及早实现资本增值和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募集、投资和退出等功能完善的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丁敏哲,金雪军.股权投资与经济转型升级——以浙江省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利华.浙江产业:区域考量和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10(5)
[3]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资本市场体系[J].浙江经济,2010(5)
[4]王宇伟,范从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江苏省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投资中心的考察[J].现代经济探讨,2011(4)
[5]孙俊,褚明晔.新型金融业态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基于长三角私募股权投资流动的分析视角[J].金融纵横,2013(3)
〔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对策研究:基于金融创新推动杭州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D12YJ10)成果之一〕
(杨树林,1970年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与保险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