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蔬菜基地农户如何实现菜农角色转换
2015-01-15王晓燕
王晓燕
导读:在陕西平利传统专业菜地面积锐减情况下,基于如何尽早使新建蔬菜基地达产达效、如何尽快实现新建蔬菜基地粮农(或业主)到菜农(或熟练生产业主)角色转换两方面,从正确认识蔬菜生产、做好规模定位、把握种植条件、弄清种植技术四方面阐述,指出了实现这一转换需注意的事项,供广大蔬菜生产者参考。
平利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近年来市镇建设步伐加快,传统专业菜地面积锐减,基于新建蔬菜基地农户如何实现粮农(或业主)到菜农(或熟练生产业主)的角色转换、如何尽快通过科学种菜实现发家致富两方面内容,笔者就个人蔬菜种植经验谈几点看法。
1 正确认识蔬菜生产是前提
1.1 蔬菜种植效益高
简易设施种植蔬菜每667 m2每年平均产值1.5万~2万元,高的可达3万元以上,是种粮效益的10~15倍,故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同时,蔬菜种植效益一般也高于果树等其他经济作物。
1.2 蔬菜种植用工量大
蔬菜种植轮作倒茬快,鲜活产品保质期短,需要尽快进入市场流通,导致用工量大,当地流传“嫁了蔬菜队,一辈子要受罪”的说法,说的就是种菜忙。一般传统蔬菜种植1个壮劳动力可种植
1 334 m2左右。
1.3 蔬菜种植技术性强
俗话说:“三年一个生意手,十年一个庄稼汉”,就是指蔬菜种植技术性强。随着现代设施技术的提升,蔬菜种植技术更是不断得到更新。
2 做好规模定位是保证
一夫一妻家庭式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在基本不雇用劳力的情况下,种植面积宜控制在2 001 m2左右,熟练掌握技术后,一年可实现产值6万~8万元,纯收益6万~7万元。
家庭农场式蔬菜生产,自身有2~3个劳力,长期雇用2个劳力,农忙季节雇用短工,种植面积宜控制在1.33 hm2左右,正常情况下,年可实现产值20万~3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可获净收益10万~15万元。
园区式蔬菜生产,一般6.67 hm2规模的园区种植蔬菜熟练工不低于20人,管理难度加大,要获得正常生产效益,离不开国家建设项目的支持和较好的销售渠道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产业化水平不高的地方,园区规模不宜过大。
3 把握种植条件很关键
3.1 自然条件
一般要交通方便、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销售环境好、较好的基础条件是蔬菜种植获得成功的保障,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人力条件
种植蔬菜挣的是辛苦钱,无懒可偷,无巧可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具备了劳动力的基础和吃苦的准备才可选择种植蔬菜,否则,“三口热气,三口冷气”是种不成菜的。
3.3 不跟风
量体裁衣,有多大脚穿多大鞋,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4 弄清种植技术要点
4.1 制定全年生产规划
弄清当地蔬菜种植农事月历,知道每个月该干什么,用什么品种,怎么育苗,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倒茬。最好在年初根据土地面积做出全年生产规划图,严格按图生产,中间根据生产情况适当进行小的调整。
4.2 选择高产、适销对路的品种
一切以产量为前提,技术的选择应用其实都是为之服务的,不管采用什么技术,第一要考虑的是能种成,种成的标志就是获得好的产量;其次是销路,而决定销路的是产品是否适合当地消费习惯以及产品上市的时间,这几点都做好了才有效益。在生产中常见的是很多地方投入了很大资金,建立了很高档的生产设施,但生产效果却不如人意。同样,很多地方,甚至是露地生产,由于把握了常规技术要领,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有的地方引进了一些新特优品种,由于不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反倒无人问津,市场畅销的常常是一些品质优的大路蔬菜品种。
4.3 学习应用现代新科技
在掌握传统蔬菜种植技术精华的基础上,要善于学习现代新科技。譬如黄瓜绑蔓用工量大,采用台湾引进的绑蔓枪便可提高工效3~4倍;采用黑色地膜不但可有效提高地温,还可解决草害问题;种植芹菜分别采用针叶、阔叶类杂草除草剂,可彻底解决草害问题;应用韩国白玉春萝卜种以及春白菜种可解决春季白菜、萝卜抽薹的问题。
4.4 定位合适的种植模式
园区化的种植模式在搞好正常管理的基础上,在种植模式上要注意正确的生产定位,当前普遍的趋势是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在种植规模较大的情况下,667 m2产值不宜定位过高,能达到1万元就可以了,在这个定位下,建议园区不宜全部建成设施大棚,也不宜全部种成效益相对较高的茄果类、瓜豆类、叶菜类等蔬菜,可考虑用60%的面积建大棚,种植效益较高的蔬菜,40%的面积用作露地生产,譬如种植洋葱,技术简单又耐贮藏便于长期销售的蔬菜。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蔬菜种植较高的规模效益。
总之,只有实现了种植条件与生产需要相结合,人力条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生产技术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蔬菜生产才能获取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避免产业发展中“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情况。
导读:在陕西平利传统专业菜地面积锐减情况下,基于如何尽早使新建蔬菜基地达产达效、如何尽快实现新建蔬菜基地粮农(或业主)到菜农(或熟练生产业主)角色转换两方面,从正确认识蔬菜生产、做好规模定位、把握种植条件、弄清种植技术四方面阐述,指出了实现这一转换需注意的事项,供广大蔬菜生产者参考。
平利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近年来市镇建设步伐加快,传统专业菜地面积锐减,基于新建蔬菜基地农户如何实现粮农(或业主)到菜农(或熟练生产业主)的角色转换、如何尽快通过科学种菜实现发家致富两方面内容,笔者就个人蔬菜种植经验谈几点看法。
1 正确认识蔬菜生产是前提
1.1 蔬菜种植效益高
简易设施种植蔬菜每667 m2每年平均产值1.5万~2万元,高的可达3万元以上,是种粮效益的10~15倍,故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同时,蔬菜种植效益一般也高于果树等其他经济作物。
1.2 蔬菜种植用工量大
蔬菜种植轮作倒茬快,鲜活产品保质期短,需要尽快进入市场流通,导致用工量大,当地流传“嫁了蔬菜队,一辈子要受罪”的说法,说的就是种菜忙。一般传统蔬菜种植1个壮劳动力可种植
1 334 m2左右。
1.3 蔬菜种植技术性强
俗话说:“三年一个生意手,十年一个庄稼汉”,就是指蔬菜种植技术性强。随着现代设施技术的提升,蔬菜种植技术更是不断得到更新。
2 做好规模定位是保证
一夫一妻家庭式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在基本不雇用劳力的情况下,种植面积宜控制在2 001 m2左右,熟练掌握技术后,一年可实现产值6万~8万元,纯收益6万~7万元。
家庭农场式蔬菜生产,自身有2~3个劳力,长期雇用2个劳力,农忙季节雇用短工,种植面积宜控制在1.33 hm2左右,正常情况下,年可实现产值20万~3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可获净收益10万~15万元。
园区式蔬菜生产,一般6.67 hm2规模的园区种植蔬菜熟练工不低于20人,管理难度加大,要获得正常生产效益,离不开国家建设项目的支持和较好的销售渠道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产业化水平不高的地方,园区规模不宜过大。
3 把握种植条件很关键
3.1 自然条件
一般要交通方便、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销售环境好、较好的基础条件是蔬菜种植获得成功的保障,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人力条件
种植蔬菜挣的是辛苦钱,无懒可偷,无巧可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具备了劳动力的基础和吃苦的准备才可选择种植蔬菜,否则,“三口热气,三口冷气”是种不成菜的。
3.3 不跟风
量体裁衣,有多大脚穿多大鞋,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4 弄清种植技术要点
4.1 制定全年生产规划
弄清当地蔬菜种植农事月历,知道每个月该干什么,用什么品种,怎么育苗,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倒茬。最好在年初根据土地面积做出全年生产规划图,严格按图生产,中间根据生产情况适当进行小的调整。
4.2 选择高产、适销对路的品种
一切以产量为前提,技术的选择应用其实都是为之服务的,不管采用什么技术,第一要考虑的是能种成,种成的标志就是获得好的产量;其次是销路,而决定销路的是产品是否适合当地消费习惯以及产品上市的时间,这几点都做好了才有效益。在生产中常见的是很多地方投入了很大资金,建立了很高档的生产设施,但生产效果却不如人意。同样,很多地方,甚至是露地生产,由于把握了常规技术要领,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有的地方引进了一些新特优品种,由于不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反倒无人问津,市场畅销的常常是一些品质优的大路蔬菜品种。
4.3 学习应用现代新科技
在掌握传统蔬菜种植技术精华的基础上,要善于学习现代新科技。譬如黄瓜绑蔓用工量大,采用台湾引进的绑蔓枪便可提高工效3~4倍;采用黑色地膜不但可有效提高地温,还可解决草害问题;种植芹菜分别采用针叶、阔叶类杂草除草剂,可彻底解决草害问题;应用韩国白玉春萝卜种以及春白菜种可解决春季白菜、萝卜抽薹的问题。
4.4 定位合适的种植模式
园区化的种植模式在搞好正常管理的基础上,在种植模式上要注意正确的生产定位,当前普遍的趋势是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在种植规模较大的情况下,667 m2产值不宜定位过高,能达到1万元就可以了,在这个定位下,建议园区不宜全部建成设施大棚,也不宜全部种成效益相对较高的茄果类、瓜豆类、叶菜类等蔬菜,可考虑用60%的面积建大棚,种植效益较高的蔬菜,40%的面积用作露地生产,譬如种植洋葱,技术简单又耐贮藏便于长期销售的蔬菜。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蔬菜种植较高的规模效益。
总之,只有实现了种植条件与生产需要相结合,人力条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生产技术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蔬菜生产才能获取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避免产业发展中“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情况。
导读:在陕西平利传统专业菜地面积锐减情况下,基于如何尽早使新建蔬菜基地达产达效、如何尽快实现新建蔬菜基地粮农(或业主)到菜农(或熟练生产业主)角色转换两方面,从正确认识蔬菜生产、做好规模定位、把握种植条件、弄清种植技术四方面阐述,指出了实现这一转换需注意的事项,供广大蔬菜生产者参考。
平利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近年来市镇建设步伐加快,传统专业菜地面积锐减,基于新建蔬菜基地农户如何实现粮农(或业主)到菜农(或熟练生产业主)的角色转换、如何尽快通过科学种菜实现发家致富两方面内容,笔者就个人蔬菜种植经验谈几点看法。
1 正确认识蔬菜生产是前提
1.1 蔬菜种植效益高
简易设施种植蔬菜每667 m2每年平均产值1.5万~2万元,高的可达3万元以上,是种粮效益的10~15倍,故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同时,蔬菜种植效益一般也高于果树等其他经济作物。
1.2 蔬菜种植用工量大
蔬菜种植轮作倒茬快,鲜活产品保质期短,需要尽快进入市场流通,导致用工量大,当地流传“嫁了蔬菜队,一辈子要受罪”的说法,说的就是种菜忙。一般传统蔬菜种植1个壮劳动力可种植
1 334 m2左右。
1.3 蔬菜种植技术性强
俗话说:“三年一个生意手,十年一个庄稼汉”,就是指蔬菜种植技术性强。随着现代设施技术的提升,蔬菜种植技术更是不断得到更新。
2 做好规模定位是保证
一夫一妻家庭式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在基本不雇用劳力的情况下,种植面积宜控制在2 001 m2左右,熟练掌握技术后,一年可实现产值6万~8万元,纯收益6万~7万元。
家庭农场式蔬菜生产,自身有2~3个劳力,长期雇用2个劳力,农忙季节雇用短工,种植面积宜控制在1.33 hm2左右,正常情况下,年可实现产值20万~3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可获净收益10万~15万元。
园区式蔬菜生产,一般6.67 hm2规模的园区种植蔬菜熟练工不低于20人,管理难度加大,要获得正常生产效益,离不开国家建设项目的支持和较好的销售渠道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产业化水平不高的地方,园区规模不宜过大。
3 把握种植条件很关键
3.1 自然条件
一般要交通方便、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销售环境好、较好的基础条件是蔬菜种植获得成功的保障,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人力条件
种植蔬菜挣的是辛苦钱,无懒可偷,无巧可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具备了劳动力的基础和吃苦的准备才可选择种植蔬菜,否则,“三口热气,三口冷气”是种不成菜的。
3.3 不跟风
量体裁衣,有多大脚穿多大鞋,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发展目标,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4 弄清种植技术要点
4.1 制定全年生产规划
弄清当地蔬菜种植农事月历,知道每个月该干什么,用什么品种,怎么育苗,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倒茬。最好在年初根据土地面积做出全年生产规划图,严格按图生产,中间根据生产情况适当进行小的调整。
4.2 选择高产、适销对路的品种
一切以产量为前提,技术的选择应用其实都是为之服务的,不管采用什么技术,第一要考虑的是能种成,种成的标志就是获得好的产量;其次是销路,而决定销路的是产品是否适合当地消费习惯以及产品上市的时间,这几点都做好了才有效益。在生产中常见的是很多地方投入了很大资金,建立了很高档的生产设施,但生产效果却不如人意。同样,很多地方,甚至是露地生产,由于把握了常规技术要领,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有的地方引进了一些新特优品种,由于不符合当地的消费习惯,反倒无人问津,市场畅销的常常是一些品质优的大路蔬菜品种。
4.3 学习应用现代新科技
在掌握传统蔬菜种植技术精华的基础上,要善于学习现代新科技。譬如黄瓜绑蔓用工量大,采用台湾引进的绑蔓枪便可提高工效3~4倍;采用黑色地膜不但可有效提高地温,还可解决草害问题;种植芹菜分别采用针叶、阔叶类杂草除草剂,可彻底解决草害问题;应用韩国白玉春萝卜种以及春白菜种可解决春季白菜、萝卜抽薹的问题。
4.4 定位合适的种植模式
园区化的种植模式在搞好正常管理的基础上,在种植模式上要注意正确的生产定位,当前普遍的趋势是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在种植规模较大的情况下,667 m2产值不宜定位过高,能达到1万元就可以了,在这个定位下,建议园区不宜全部建成设施大棚,也不宜全部种成效益相对较高的茄果类、瓜豆类、叶菜类等蔬菜,可考虑用60%的面积建大棚,种植效益较高的蔬菜,40%的面积用作露地生产,譬如种植洋葱,技术简单又耐贮藏便于长期销售的蔬菜。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蔬菜种植较高的规模效益。
总之,只有实现了种植条件与生产需要相结合,人力条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生产技术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蔬菜生产才能获取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避免产业发展中“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