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电影

2015-01-14文英好

山花 2014年22期
关键词:走马灯放电影高架

文英好

童年时,不说看电影,连“走马灯”都没看过。我家乡很少有“走马灯”。方圆几十里有五个乡场,只有茶峒街上才有,即使有,也不是经常能看得到的,还要逢年过节才能看到。山里人看到马在灯上走很稀奇,有的人就一直看,都不想离开。街上人凡遇到乡下人看到都不想走的事,就用乡下人看走马灯来比喻。我家那个山寨,距茶峒三十多里路,要翻越几座大山,穿过一条十里一线天的长沟,沟两边全被树林和竹山覆盖。穿越这条黑森森、绿茫茫的长沟,在手板宽沿沟走的山路上,经常遇到野猫和老蛇,大人都不愿带小娃崽去这么远的路程赶场。不仅我小时候没看过“走马灯”,其他山里娃也没看过。到底“走马灯”是个啥样子,小伙伴们都不知道。只是经常发现某一个人看见稀奇的东西,看得傻乎乎的,看着就不想走,看痴了的时候,旁边的人就说:“真是乡下人看走马灯,看到就不想走了。”到底“走马灯”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山娃崽谁也没见过。可是大家都有看“走马灯”的欲望,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去茶峒看“走马灯”。结果还没等我们长大,解放军就到我们山里来了。

解放后,第一次看的是幻灯片。山里人不说小娃崽没看过电影,大人和老人也都没听讲过,就连乡政府那些工作人员都没看过。他们最多也只看过走马灯。

武陵山脉东麓,川河盖坡脚,有一条足有几十里长的山沟,叫作龙贡沟。方圆数十里的人都知道。传说,几万年前,也可能是几亿年前,有一条巨龙从大山里拱出来形成了这条长沟,这条几十里长的沟,宽窄比龙身大不了多少,故称龙贡(谐音“拱”)沟。山民沿沟两旁居住。我家就住在这条沟的源头,大桥旁的半山上,被树包围得严严实实,站在对门坡看,根本看不到房子。龙出山处,有一股龙井水,常年能冲转两个碾房。水顺着那条几十里的山沟自西南向东北流淌。在开阔处与沈从文写的《边城》中的茶峒河汇合后,往洞庭湖流去。在龙贡沟里行走,抬头只能看见一线天,偶尔也有一小块开阔地。就是在开阔地仰望,也只能看到簸箕大个天。距乡政府二三里远处有一块长不过一里,宽不过二百米的河沙坝,当地人称之为龙田大坝。在大坝南边,每年山洪暴发时,都要顺各条山沟冲来一些沙石覆盖几块良田,久而久之,有一半良田变成了河沙坝。解放初,乡政府就利用这块河沙坝来集会,作为召开群众大会和放电影的场所。

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是一九五一年或五二年的一个夏天,乡干部到寨上来通知,明天晚上到龙田河坝看电影。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电影,山娃们相互打听,电影是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问大人,大人也没听说过。带着好奇,第二天各家各户早早地就吃晚饭,饭后,各个寨子大人小孩像走亲串友那样换上干净衣服,比赶场还要热闹。山里人都有一个习惯,凡离开山寨外出,都要换上没补巴的干净衣服。因山里人的衣服从祖辈时都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的传统。因他们盐巴钱都难找到,买衣服的钱就更难了,只能爱惜着穿。加之他们常年累月翻山越岭,特别是下地干农活,顺田坎、沿土边走,全是刺笼和草丛。当路过刺笼时,随你怎么小心,衣服经常都会被刺钩着,不是左边钩破一条口,就是右边钩出一个洞。解放前,山民的衣服,全是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纱织的老粗布(又叫土布)做的,也经不起刺的钩扯。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在商店买比较结实的劳动布,在山路刺笼中行走,也穿不了多久就被刺钩烂。烂后就得补着穿。在那个年代,补衣服的托肩和裤子屁股上的两个圆巴,会做针线活的巧手,补得巴巴实实的可当新衣服穿。听说看电影更不例外,换上干净衣服,从一条条山路上往龙田河坝走去。我家住的地方是距龙田河坝最远的一个寨子,我和几个小伙伴光着脚板一路小跑在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从小就已练成的铁脚板,在十来华里的山路上,时而穿过树林,时而通过竹山。爬个山坡,下个陡坎,蹚个溪流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在山路上跑习惯了,哪怕有些路段又陡又窄,小脚板都只能踩着半边,甚至有两个脚趾头都悬在路边上,也是跑得稳跺跺、飞蹓蹓的。特别是通过悬岩陡壁的偏旁路和梭沙路(山里人称通过半坡,里边高外边矮,宽不过手板的斜坡路叫偏旁路;经常从陡坡上棱山沙在路上,同样是里边高外边矮的路,叫梭沙路)有猴子爬坡的稳健速度,把大人甩在后面老远。当我们快跑到龙田河坝时,从老远就听到“哒、哒、哒”的声音。朝声音跑去,靠近一看,放在地上只有一抱大的东西,不说一个大人能抱得起,就山里的小娃崽都搬得动。怎么会发出那么大的声音?再一看,河沙坝上立起两根竹杆,四边用绳子拉着,中间挂一块白布,白布对面亮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灯泡,灯泡下安装一个如腰箩大小的东西,口对着白布,从口里吐出一道白光,顺白光看去,白布上显现出各种图像,一会儿变这样,一会儿变那样,大部份都是解放初期,解放军清剿土匪,扫清国民党残余,人民庆贺翻身得解放,斗地主分田地欢天喜地的场景。旁边有一个人手上拿着东西在讲话。由于这是大山沟里的人第一次看到,人们高兴不已,交口称赞,叽叽喳喳根本听不清机子旁那个人在说什么。

第二天到学校才听老师说,昨晚看的不是电影,是幻灯片。尽管是幻灯片,比逢年过节到茶峒街上才能看到的走马灯好看多了。

山里人,祖祖辈辈在大山深处看的是山,虽然山没有动画片好看,没有电影的趣味,但山,也有山的独特之处。这里山连山,山叠山,山外有山,岭岗连绵,郁郁葱葱,山中有走兽,树上有飞鸟;奇峰峻岭,雄丽多姿;漫山遍野的繁花异草竞放争艳。是山里人祖祖辈辈的精神乐园,是他们世世代代看不够,看不厌的自然美景。

在我家那群山环抱的大山沟里,把幻灯片当作电影看是不足为奇的。不说山民们没见过,就连本乡本土的乡干部也没见过。所以,乡干部第一次下山寨通知群众时,把看幻灯说成看电影是不奇怪的。这就是我童年时看的第一场“电影”。

一年后,乡干部又到各村寨通知看电影,为了避免群众认为又是看幻灯片,每到一处,都说这回不是幻灯片,是人能动、能说话的真正电影。听说是白布上的人能动、能说话的电影,寨子上各家各户又是早早地就吃晚饭。我和二哥几大口把饭吃完,也不等大人,就和寨上的小伙伴们往龙田河坝跑去。尽管我们出门早,跑得快,但待我们跑到龙田河坝时,附近寨子的人把优势地块早就站得密密麻麻的了,我们还是只能在人群后面。没办法,几个小伙伴各搬几块石头垫高一点站在石堆上才看得见。放映的是一部战斗故事片,白布上的人确实能动能说话,时而往东、时而往西,有时对着我们走来,当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还有些恐慌,害怕走来踩到我们。我和寨上的小伙伴一边看一边在想,白布上的人是从白布后面走出来的,后面又没有房子,咋个躲得了那么多人?几个崽崽一吆喝,走!去后面看看!于是,我们几个小娃崽就跑到后面去看。咦!怎么还是从后面走出去的?只见那些人像是反的,我们都觉得奇怪。那些人是从哪里走出来的?endprint

在看电影看得津津有味时,人群中突然有人说,快看,快看!扛机枪那个大个子好像我家大哥。过一会战斗发起冲锋时,又有人说,快看,快看!吹冲锋号那个,好像石家坡田石匠家老二毛狗。前几年和他老者来我们寨上修磨子时还没得好大一点,前年才去当兵入朝的,就学吹军号了。前年我和他一起到区政府体检,他体检上了,我没体检上。要是我体检上,我也得上电影了。

从那以后,每一年都可以看到一次电影。有时电影看着看着,还没看完,就突然下起雨来,放映员急忙收机子。带有蓑衣和斗篷的人赶快围拢去,用蓑衣和斗篷将放映机遮住,不让雨淋着机子,要求把电影放完。看电影的人,哪怕被雨淋得像落汤鸡,也要看完才肯散去。

每次看完电影,各山寨的男女老少都要议论甚至争论很久。说电影里头扛机枪的像那个,执手枪的像这个……傍晚摆龙门阵这也是热门话题,白天做活路上在田间地头也在议论,赶乡场在场坝上卖山药、卖柴、卖菜和挨着的人,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也是摆电影中的人像这个,像那个。

在我们那大山沟里看电影,还有一个与看电影同样热闹壮观的景象,凡去看电影的人,出门时都要带上一个草把,葵花杆、竹篙、杉木皮、松树油材等东西,便于看完电影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回家路上做照明用。每次放完电影,当哒哒哒的发电声一停,放映机上的灯泡熄后,看电影的人群各自点燃手中的火把,顿时,整个河沙坝成了一片火海,非常壮观。紧接着形成数十条火龙向四面八方散去,这些火龙顺着坡梁上、山沟里、河谷中的羊肠小道奔向各个村庄,慢慢地消失在各山寨里。这种热闹壮观的景象,布满了龙贡沟整个大地,放眼望去,火把犹如布满天空的星星,极为壮观。不说山里娃没见过,就是大人也未曾见过。

长大后,当兵到了部队,看电影的机会就多了。凡在军营里生活,每个星期六或是星期天以连为单位,带队入场到团俱乐部坐着看电影。即使是在外执行任务,过野外生活,团放映队每个星期也能保证官兵看上一场电影,有时地方来慰问,也要给指战员放一场电影。无论是在团俱乐部还是在外执行任务看电影,放映前,连与连之间、营与营之间都要开展唱歌比赛。那个气氛不是一般热闹,唱歌时互相鼓励或激励,一方唱歌,另一方就高喊着,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尽管唱歌的歌声宏亮,另一方加油的喊声,总是想压过歌声;只要对方一唱完,又喊,唱得好不好!好!再来一个要不要!要!对方也再大声喊着,我们唱完了!你们来接到!在电影院内,喊声如雷贯耳。在野外,快乐的响亮的欢呼声、歌声在山间回荡。那股热闹气氛至今难忘。放映开始后,全场鸦雀无声。此情此景,无论何时想起,仿佛又回到军营看电影的那种热烈气氛中,心里就有按捺不住的兴奋和喜悦。这个场面,就不像大山沟里的山民们看电影互不相让,只顾自己看得开心,不管别人能否看得见;放映时叽叽嚷嚷,连电影里的声音都听不到。

欢乐的军营生活,如同春风吹拂,处处洋溢着暖意融融,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一九六五年转业到贵州福泉县机关工作后,看电影就像在部队那样多了。刚参加工作收入不多,家有老母,还要承担部分生活费。单身时,只要听说哪里放露天电影都要去看。成家后,进入七十年代有了第一个孩子,经常抱着去看,后来有了三个孩子就无法抱着去看电影了。因抱着这个那个看不到,抱着那个这个看不到,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叫。那时,福泉县城唯一的中山场经常放电影,要带三个孩子一起去看实在没办法,可是只要中山场放电影,不带他们三个去看又不行。他们想看电影,比我小时想看走马灯的欲望更强。什么时候有走马灯,我们不知道,但只要中山场放电影,全城都知道。要想把三个都带去看,又带不了那么多,怎么办?只好叫老大扛把凳子靠在我身边站着看,我和孩子他妈一人抱一个。两年后,三个儿子都长大了,体重也增加不少,抱着,看不到半小时,已是腰酸背痛。回家吗?不光是孩子不干,就连自己也舍不得放弃这难得的机会,露天电影也不是常有的。不回吗?又不能抱着他们继续看,找一把高的椅子又找不到,如何是好?想来想去,想了很久,作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按照这个设想,自已动手,制作一个让三个孩子都能看得见电影的高架。怎么做?一无工具,二无材料。尽管自己在大山里生活了十多年,经常和木材打交道,有一点木工基础,就那点基础,连毛木匠都算不上。加之既没有工具,又没有木料,要想做成一个高架,谈何容易。有了这个设想后,就抽时间到木器社去求师学艺,制作工具,自己买一点,向别人借一点。木料也是,在市场上买一点,星期天自己到山上去找一点。筹集了很久,按照筹集一点,加工一点的设想,通过近两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用木料制作成功一个上窄下宽,高一点六米,顶宽一点二米,正好能坐下三个孩子的高架。凡遇到中山场放电影,把高架扛去往后面一放,将三个孩子抱上去坐着看电影谁也挡不着,三个孩子坐在高架上看得开心。后来只要听说中山场放电影,他们三兄弟就抬着高架去看,旁人看见三个小孩坐在高架上开心地看电影,全都赞不绝口,好办法!好办法!这是谁想的妙招?三个孩子坐着看电影挺舒服,大人也轻松了,自已也可以站在高架脚端横担上看。

福泉县城,第一个出现三个孩子坐在高架上看电影的事,全城当作奇闻来传,稀奇来看。每次只要高架往露天电影广场上一放,大人小孩就都来围着看。大人看了说妙!小孩看了喊要!有的大人只敢远瞧,不敢近看,反正看了自己也做不成。小孩甚至不想看,看后,见别人坐在高架上看电影那股舒服劲儿,向自家大人要求也得不到,哪怕求得哭起来,自家大人不会做,市场上又无卖的,想也是白想,不如不看。

有了高架后,中山场放电影,三个孩子心不慌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要听说中山场放电影,不管作业做没做完,都要先去看电影,让学习受到一定影响。有了高架就好多了,尽管看电影时优势地块被别人占去,他们也能安安心心地把作业做完后,高高兴兴地抬起高架去中山场。把高架往人群后面一放,三兄弟有序地往上爬,稳稳当当地坐在高架上看电影。由于坐着舒适,看得开心,三个嘴上露出了笑容,小脸蛋笑开了花。老三坐在中间,看到有趣时,激动不已,两只脚在高架上不停地甩挞。一会儿头歪向右边给大哥讲,一会儿头歪向左边对二哥说。看完后,从小到大下高架,三兄弟又兴高采烈地抬着高架回家。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把高架碰坏了,以后广场有电影没有高架看不到。由于三个孩子对高架爱护得好,这高架一直陪伴着他们三兄弟到上初中。上初中后,学习越来越紧张,三个孩子也不好意思再坐了。这高架一直保存到八十年代末都舍不得遗弃。后来实在没地方存放,才依依不舍地拆掉。拆时三个孩子差点掉下眼泪。

在我的记忆中,三个孩子上初中后,特别是上高中,都是集中精力学习,不管是电影院还是中山场放电影都不去看了。九十年代后,三个孩子依次从大学出来,电视发展已经很快,从逐步进入家庭,到家家户户普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迅猛发展。无论是从电视或是从电脑的网络上,不出户门就可以看到想看的影片,再也没有像过去那种想看电影的期盼和守望,没有小时候看上一场电影后的喜悦和幸福。现在给孙辈讲起我小时候看电影和他们父辈坐高架上看电影的情景,犹如在给他们讲一个个遥远的故事。生活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中,网络、游戏,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和娱乐方式,把他们的生活充实得丰富多彩。我们儿时看电影的那种环境和心情,他们是永远也无法体会得到的。

如今回想起我童年时,经常奔跑在山沟里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去十多华里以外的河沙坝上站着看露天电影。长大后进军营俱乐部坐着看电影,二十世纪末又进豪华影剧院看动感电影和3D、4D电影。在电器、电子、文化事业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里,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网上就能看电影,无论是国产片或是外国片,不出户门坐在家中上网选择看,应有尽有。建国六十多年来,我这个随着新中国成长的山里娃,亲眼目睹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也亲身感受了看电影发生的巨大变化。

随着岁月的流逝,几十年来我从大山深处到军营和野外以及在电影院、俱乐部看电影的一幕幕成了我这个山娃子一种永久的记忆。

如今到豪华影剧院去看动感电影,影剧院内现代化的设施宽敞明亮,耀眼夺目,就连地面都铺设着红地毯。在自动化的坐椅上看动感电影,感觉画面时而在你身边和上空,时而在你脚下。特别是3D、4D电影有亲临其境之感,把人载入了影视高科技时代,有着置身仙境般的享受。年逾古稀的我,又学会使用电脑,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就可以在网上看电影,想看什么电影就在网上找,将晚年生活充实得丰富多彩,使整个身心都沉醉在幸福和欢乐之中。加之孙辈经常来家与我争用电脑,又享受了天伦之乐。使我感受了新中国诞生六十多年来看电影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今后想看什么电影,不用走出家门,就在网上一直看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马灯放电影高架
叙事如同放电影,多个镜头巧切换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我要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
城市高架钢箱梁制作与安装施工
桥式起重机高架及轨道变形测量方法探讨
宝鸡城的走马灯
他放映电影两万五千场 ,还收获了一份爱情
神奇的走马灯
走马灯
教会学生“放电影”帮助掌握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