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现灵动智慧 绽放生命精彩

2015-01-14包彩娥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时事评论时政本题

【摘 要】 2014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在保持近年来命题特色的同时,首创了将“时事评论”融入个性化试题——探究题中的范例。这种新题型体现了“能力立意、知识释惑、生活关切、时尚镶嵌”的特点。启发未来的思政课教学应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圆融互摄,实现时政热点与知识原理的有机统一,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的交叉渗透。

【关 键 词】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教学启示

【作者简介】 包彩娥,江苏省江阴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2014年高考江苏政治试卷坚持能力立意为主导,在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求新,首创“时事评论”,吸引的不只是眼球,更是点燃了智慧的火炬,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对今后备考复习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一、试题分析

1. 真题呈现。

材料:略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答题示例: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拓宽了公众投资渠道,有助于增加公众财产性收入,冲击了金融市场既有利益格局,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

互联网金融创新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且目前监管滞后,其逐利动机会催生投机行为,导致金融风险,这将会破坏金融秩序,影响经济发展。 因此需要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立法和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金融监管的决策,既要充分听取专家的建议,又要广泛听取企业和公众的意见,使立法既合乎市场经济规律,又合乎民意。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在金融市场监管中的职责,坚持依法行政,确保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 试题评析。

本题采用“时事评论”的设问方式,思维度更高,思辨性更强,探究味更浓,真正实现了探究题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本题以理财产品“××宝”为例,围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展开探究,告别了僵化与呆板,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以“时事评论”的设问形式告别真空设计、理论空谈,而是让学生站在投资人的立场对客观形势加以判断与分析,对考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要求较高。通过本题的解决,在强化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采用时事评论这一全新模式,本着考纲“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延续了新课标的要求,是一道能力、知识、生活、时尚有机结合的好试题。

(1)能力的立意。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主旋律。试题要求考生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题写时事评论,考生既要有自己的见解,又要有理论的支撑;既要回答“去哪里”,还要交代“怎么去”。 试题强调对学生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非死记硬背,凸显了能力立意命题特色。

此题在设问中另列时事评论的要求,其中第一点“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要求考生不能扯开话题、漫无边际地侃侃而谈,必须“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第二点要求是“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说明此题还考查学生将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这契合了2014年江苏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中对“论述类”题型的考核目标和要求:“能够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知识的释惑。尽管这几年的高考能力立意已成为共识,但是我们不得不反思:能力立意与知识考查是否矛盾?能否寻求两者的平衡?能力立意并不是淡化甚至否定知识的考查。能力和素质的“外衣”仍不能离开知识的依托,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羞谈知识。

本题知识要求限定明确,对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均有较高的要求。回答本题需要全面深入地把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结构体系,清晰扎实地掌握所有考点具体内容。从参考答案反观本题,学生可以从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以及存在问题、规范市场秩序、政府履行职能、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加强宏观调控等角度分析,提醒自己在法律的轨道上、制度的框架内行事。此题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关注和理解,力图寻找知识和能力的平衡:把时政热点知识作为考察的背景,具体考查要求运用的依旧是学生所学的教材文本的原理和知识,考查考生将理论观点揉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就使考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激发出对知识的渴望,坚定立足学科学习的信念。

(3)生活的关切。本题以理财产品“××宝”的强势来袭,银行理财产品多元化为背景命制试题,掀开了当前国人多彩经济生活的一角。采用“时事评论”这一全新模式,拉近了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时间、空间、心理以及情感方面的距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既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构建以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学科理念,又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自觉投入到维护金融环境、推进金融领域建设的行动中。可见,江苏高考改革的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回归生活本身。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和能力。

(4)时尚的镶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政治课性质:“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可见,政治与时事天生就相互依存,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中“××宝”带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另外,以“时事评论”的形式呈现,也显得极为时尚。endprint

二、教学启示

1. 教学目标的叙述——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圆融互摄。

我们的教学不应以单一的认知考查为目标,而应坚持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取向的圆融互摄。作为高考科目,我们必然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激发学生的智慧,但同时也需关注学生思想的升华、情感的培育,争取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引领。通过鲜活的素材、新颖的视角、独特的题型、精巧的设问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再理解,从有质感的教学中找到教师、学生的价值共振,以直指人心的方式唤起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在教学目标的叙述过程中,既要有知识目标的达成,更要有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提升,又要实现四者的融合,凸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价值和使命。

2. 教学策略的优化——实现时政热点与知识原理的有机统一。

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自觉地把时政热点纳入课堂教学中,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再观此题,不难发现试题答案有着突出的逻辑性和开放性,是规范的书本语言和鲜活的时代语言的结合。不少考生考后反映“该题答案中的表述在教材中是找不到原语言的表达的”,“平时时政内容并没有少听,可是考试时就是不会陈述”,这是要求考生从时政学习中的所得,或者基于事实生成答案。因此仅靠“考前背一背,考后全荒废”的传统的“应试时政”是无法应对的。

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改变时政的学习方式。以往的政治课上花5分钟时间进行“时事播报”,由学生归纳宣读近期的国内国际大事;或以月为单位编制时政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或指导学生订购一些时政材料,要求学生定期阅读。可是从试题答案看,就会发现其考查内容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时事背后的前因后果、本质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时政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联播”,而应该着力于时事评论或热点聚焦。平时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追根溯源的习惯(理论依据、地位作用、意义危害、现象本质等),提出问题(概述是什么)、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解决问题(提出怎么办),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才能对事物做出有理有据的剖析,立意新颖而又精当论述。

3. 教学环节的拓展——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的交叉渗透。

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具有延续性,在未来的教学中,会频繁出现“时事评论”类的训练环节。尽管时事评论这一环节有很多优点,但它不具惟一性,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报告、小论文、提案、主题活动设计等也是符合探究题要求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拓展新的教学环节,而不能一味地模仿。比如在高二选修班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社区服务活动,“护城河水质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社会调查活动;团队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又如在学习哲学“矛盾观”时,开展“手机是否可以进课堂”的班级辩论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经过深入讨论,明白手机进课堂的利弊,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培养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辨能力。通过教学环节的拓展,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时事评论”这一新题型的出现,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方向,值得我们用心去揣摩和践行。提高教育视界、升华教育自觉,是我们的追求。让我们的课堂展现灵动的智慧,绽放生命的精彩!

(编辑:刘金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事评论时政本题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时政
今天是几月几日
时政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