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土的坚守 陈炉古镇

2015-01-14多布

旅游纵览 2014年9期
关键词:耀州瓷片古镇

多布

行走在陈炉,身体就置身于一个陶瓷的世界——脚下踩着瓷,眼前挂着瓷,头顶悬着瓷,左边一摸是瓷,右边一摸还是瓷,陕西陈炉古镇的肌肉、骨骼、神经完全由瓷而构架。

源自唐代的“西域法拉利”生产线

众所周知,在英文里“瓷器”与“中国”同为一词。足见这项古老的发明是如何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从唐代开始,对于西域的“高富帅”而言,一只优质的中国瓷盘就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一辆法拉利跑车。

炉火千年不绝的陈炉是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的一个乡土小镇,也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民窑——耀州窑的延续者。所以不妨把陈炉理解为一条运转了1400多年的“法拉利生产线”。陈炉的工匠们至今还仍用代代相袭的最原始工艺做着手中的“玩意儿”和土为坯,转轮就制。

从陕西铜川的老城区出发,顺一条并不宽绰的公路绕着土塬盘旋而上,就一路开到了古镇的中心。站在高处端详,古镇就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大山坳里,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像极了窑炉的形状。除了西面没有人居住外,其他三面都一层层、一排排地住满了人家。

漫步在这样一个浑身透着陶瓷智慧的古镇里,到处能看到用废弃陶罐垒起的院墙,四下都是用碎瓷铺成的小路,院门前也总安放着瓷墩供人休憩。边走边拍,一不留神竟站在了谁家院顶,原来这就是陈炉典型的建筑风格——窑上叠窑。

“罐罐垒墙”也是陈炉的一绝,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烧制瓷器废弃了的“匣钵”或烧坏的瓷盆瓷罐,堆起院墙,甚至垒厕所。随着阳光的角度变化,这些墙壁散射出不同的色彩光芒,俨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行走在陈炉,身体就置身于一个陶瓷的世界——脚下踩着瓷,眼前挂着瓷,头顶悬着瓷,左边一摸是瓷,右边一摸还是瓷,陈炉古镇的肌肉、骨骼、神经完全由瓷而构架。铺在路上的那些被无数双鞋磨了一遍又一的瓷片正是中国千年陶瓷文化的写照,在一条排水渠边,上千年来堆积的瓷片从沟底溢到了沟上边,陈炉人烧瓷的历史一层一层一代一代一年一年安静地堆放在这儿。

贾平凹对此曾写道:“就这样层层叠起来,可谓人上有人,巷上有巷,墙壁是瓷的,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连地面也是瓷片儿竖着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

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陈炉先民何时垒窑烧瓷无人得知,但据陈炉窑神庙的梁间板记载,陈炉地区烧制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1400多年前的北周时期,后经唐宋至明、清连绵不断。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这个千年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世代制瓷高手,没有盖子的倒流壶、永远倒不满水的公道杯、千杯不醉的酒壶等一件件看似神秘离奇的青瓷物件,哪怕镇上的小孩子都知道其中的奥妙。这里的人们有着朴素原始的审美观念,能够将自己的淳朴、厚道、聪慧的人性融入并渗透到制陶工艺中。电影《白鹿原》里让人印象深的“大老碗”,就是陈炉出产的传统青花瓷,当地人叫做蓝花。上面绘制的写意花鸟鱼虫简练概括,无论是聊聊数笔的兰花、苜蓿花,还是缠枝牡丹,或一尾小鱼,绘制在碗上立即就鲜活起来。

随意走进一家窑场打望,就看到几位头带手帕、腰系围裙的女工正专注地在泥坯上刻画精细的花纹。我蹲在一个女工身边仔细观看,她手中的刻刀快似闪电,一刀一点,一刀一线,毫不拖泥带水。而旁边一个正在土坯上用铅笔画图案的女工同样驾轻就熟,飞笔走蛇,眨眼间一幅图案就出手了。

另一间大屋子里一排排等待烧制的泥坯已经摆满了铁架。眼前一个看上去40有余的汉子正用传统的石轮车手工拉坯,但见他抓了一团泥放在转盘上让其飞速旋转,左手伸过去稳住泥,右手的大拇指侧旁施压,须臾之间便鼓捣出一只花瓶来。中国的瓷文化就是这样从一双一双粗糙的手中创造出来的,这些匠人们才是陈炉古镇的灵魂。

陈炉窑,不论碗、盘、碟、盅、盏、瓮、坛、壶、盂、枕,千年来都是这样以手拉坯,晾干后再进行上彩、剔花、装窑、点火、烧窑、开窑等一套完整工序。这位姓赵的师傅告诉我们,这里的大部分窑户从挖泥、淘洗、成型到彩绘、烧成,所有工序都能自己完成,怎教人不心生佩服。

陈炉古镇看点

文化层:陈炉烧窑废弃的瓷器多年倾倒形成了瓷瓦山(考古学上的文化层)。文化层里堆积瓷片越往底下年代越久,越往上越接近于现代。

瓷片铺路:陈炉地处山坡,镇民来往道路长年被雨水冲刷破坏,需要补修。冬季积雪,坡陡路滑,也需要铺垫防滑,于是,这些废弃瓷片便派上了用场,成为防冲、防滑的上乘材料。

罐罐墙:陈炉人用废弃的匣钵和残缸摞起“罐罐墙”,又在最上面一层罐罐里植树种花,将院落掩映起来,当地人用“层洞错杂苑花城”来形容。

千百年来炉火相延,传统的制瓷手艺一代代手口相传。但如今镇上的年轻人耐不下性子学,大都选择外出打工。“真是害怕这么多年的手艺到我们这代失传了。”拉胚的赵师傅抽了口旱烟,不无忧心地念叨。史料记载,陈炉曾经一度有8000户,瓷户专营拉坯,窑户专营烧制,行户即是批发商,足见熙熙攘攘之气象。如今的陈炉古镇已然坐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美誉,可这4块金字招牌可否成为千年炉火的护身符?可否让赵师傅的忧心化为杞人忧天?恐怕无从知晓。

陈炉古镇:

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东南20多公里的山巅上。据史书记载,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陈炉也是目前唯一遗存的规模最为庞大耀州瓷基地,“炉火千年不绝”,堪称东方古瓷镇活化石。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沉淀深厚,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古窑场、古瓷残片俯拾皆是,罐罐垒墙随处可见。

耀州窑:

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与定窑、钧窑、磁州窑合称“北方四大窑系”。唐代开始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为主。北宋时期为朝廷烧造“贡瓷”。金、元时期后,耀州窑的中心从黄堡转到了东边十几公里的陈炉。

猜你喜欢

耀州瓷片古镇
亿年瓷片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传统,向右是时尚
耀州瓷:时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缕如烟,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古镇之旅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耀州瓷
冰点以下的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