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2015-01-14
广谱流感疫苗有望成为对抗流感的新手段
供稿/驻外记者 李青
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被人们称为“流感季”。因为病毒不断变异,科研人员不得不每年针对上一季的主要流感病毒,推测出下一季可能爆发的病毒种类,然后研制出只适用于该季的流感疫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时还未必奏效。而且,由于大多数疫苗是在鸡蛋黄和细胞内培养而成的,因此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出成品。这么长的培育期,在面对突然暴发的大规模流感疫情的情况下,很难及时抑制疫情的传播。于是有科学家正在考虑是否能制造出广谱流感疫苗。
德国弗里德里希·洛弗勒研究所(Friedrich Loeffler Institute)的研究员洛萨·斯锑兹(Lothar Stitz)已经想出了在短短几周内就能制造出广谱流感疫苗的方法,而且打一针这种疫苗很可能让我们获得终身免疫。当时斯锑兹听说他的几个同事正在利用mRNA(信使RNA,一种控制蛋白质生成的遗传基因)研发一种治疗癌症的基因疫苗,他便从中获得灵感,希望用类似方法解决传染病的预防问题。
在对抗流感方面,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两种机制。一种是抗体反应,即当免疫系统识别出特定流感病毒的蛋白质时,激活体内抗体的反抗。这种反应通常是由于病人曾经感染过此类病毒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或者打过针对该病毒的疫苗而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另外一种就是细胞介导免疫,即体内的一种淋巴细胞被激活从而识别和攻击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传统的流感疫苗只激活抗体反应,而斯锑兹的基因疫苗能诱导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以此来攻击所有种类的流感病毒株,同时也能针对特定病毒株激活抗体反应。简单地说,就是给病人注射了含有mRNA遗传基因编码的疫苗,病人体内于是产生了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能够启动人体同病毒对抗的机制。这种疫苗只需六周就能生产出来,而且可以室温保存。目前已对各类老鼠、貂、猪经过近6年的临床试验,效果很好,但对人体的效果还不理想。希望这种基因广谱流感疫苗早日造福人类。
陆地重剑:国产战术地对地导弹系统
供稿/王莹
地对地导弹是导弹家族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使用的V-1和V-2导弹是最早问世的地对地导弹,而后,这种武器的性能不断提高,种类也不断增多。战术地对地导弹的优势在于:在地面作战中,它可以从车辆上发射,不仅射程可以达到火炮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精度和威力也比火炮高出了许多。
我国对地对地导弹的研究也非常重视。近期,由我国航天科工集团铸造的陆地重剑——战术地对地导弹系统就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BP-12A地对地导弹和SY-400制导火箭弹。
BP-12A可以对上百千米外的地面目标发起攻击,而体型相对小巧的SY-400制导火箭弹,可以对大面积的暴露目标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而把这两种弹结合在一个系统上,点面结合,能够使武器系统的效能更高。我国战术地对地导弹系统的这种点面结合的打击方式,在国际上真正作为武器装备使用的,目前还没有先例。
我国自主研制的这种战术地对地导弹系统的威力极为强大,无论是SY-400,还是BP-12A,它们都配置了多种弹头,而不同种类的弹头可以对不同性质的目标进行打击,因此提高了这种武器的综合打击能力。
除此之外,这个导弹系统的作战方式也极为机动灵活,每一辆导弹车就是一个发射阵地,它可以穿越崇山峻岭、大漠戈壁,一旦得到命令就能第一时间发起攻击。而且,这个导弹系统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发射,并在3分钟内全部撤离,这就满足了在作战过程中导弹系统发射时间短、不暴露目标的要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