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浅谈

2015-01-14李君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读法课外书读书笔记

李君

在农村中学教了多年的语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怕写作文,一写起作文,他们就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写出的文章却是文思混乱,词语贫乏,枯燥无味。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太少,他们除了读几篇教材中的文章外,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词汇量,扩展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如今,在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下,许多学校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视野狭小,孤陋寡闻,成为“井底之蛙”,写起作文总是老话题,老思路,老材料,甚至连假话、空话、套话都是一样的。所以,首先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多读”“广博”正是我们农村中学生所缺少的,也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贫乏”这个“致命伤”,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课外活动的殿堂。针对农村学生的现状,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转变观念,明确读书意义

要想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顺利地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先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大多没有上过学,根本不懂怎么去学习,更别说指导学生学习了。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习课本知识,要是看课本以外的书,就是“不务正业”,是万万不行的。我有时问学生为什么不看课外书,他们就抱怨,说在家看课外书是要挨骂的,怎么解释都没用。说来也是,这些家长根本就不知道看课外书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必须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家长会上,就这方面的事,我做了专门的讲话,告诉家长,学生在课余时间看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工作。

二、创造条件,营造读书氛围

或许由于诸多原因,农村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课余时间大多用来玩游戏,从不读书。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经常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收集名人名言,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还现身说法,谈自己读书的体会,让他们觉得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增长智慧。同时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营造读书氛围。首先要解决课外书缺乏的问题,我在班级的一角设立书架,开展了每个学生每学期捐一本书的活动,充实书架,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

三、精选书籍,指导读法

都说开卷有益,现在看来也未必,谁都知道现在的书籍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于不谙世事的初中生来说,更是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我经常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阅读;还经常抽看学生的课外书,发现不适合他们看的书,就及时制止。

选择了有利于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还应指导他们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读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选读法。并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读书笔记,随时摘录书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落,读完一本书,要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这样读的多了,学生的词汇量就增加了,写作素材也会丰富,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四、督促检查,重视仿写

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很好的效果,督促检查是必要的。如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感受;举行读书比赛,定期在班刊上公布学生好的读书笔记和优秀作文;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让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从课外阅读中收到的教益。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家长,让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读书条件,做孩子读书的指导者,主动和孩子讨论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获得了一种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就更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积极性。

重视学生的仿写训练。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真实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好的写法,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定期评比,一些优秀的作文还推荐发表,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事实证明,我的这种尝试没有白费,家长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不再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没用的了,他们会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知识面广了,文思也敏捷了,作文课不再是他们的“头疼课”,作文水平提高了,语文能力自然会增强。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中心初中)

猜你喜欢

读法课外书读书笔记
“0”的读法和要领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低钠盐中的钾
怎样读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