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与校本整合,谱写品德课程开发新篇章
2015-01-14李智英
李智英
小学品德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是长期德育教学的积累,是时代需要的品格发展指引。它的文本教学所塑造的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并且其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是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出发而确定的。而学校的德育活动开展,能使品德课程素材的运用更容易走进学生生活,产生心灵共鸣,有效弥补品德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不足。为此,唯有将品德国家课程与校本德育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开发,才能让品德课程凸显实效。
一、确立主题目标,是整合开发的重要依据
品德课程针对每个年级段都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年段文本主题目标,我们可以开发不同的主题套餐,将德育教材的主题目标作为整合的重要依据,力求使校本开发的德育课程走入科学的目标体系,更加贴近国家课程目标要求,成为促进国家品德课程有效实施的有益补充。这不仅是目标体系完整性的要求,更是作为课程意识的一种反应。
例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中《春天在哪里》一课,对于春天的认识活动,教材给予了相对简单的活动内容:找春天、话春天和唱春天三个板块,首先从内容结构上看,要用课堂教学时间来开展是有困难的,且内容单一;其次,活动内容中有不确定因素,如教材中说到的春雨时间、燕子来时等,对于居住在城市的学生来说理解更加困难。那么如何灵活开展教学呢?我们结合二年级开展的校本德育课程中的《我们一起找春天》来比较实施目标,开发本课的教学内容,突破时空限制。
对比之下两者的情感目标是有共同之处的,但是在活动内容上有着较大的差别 ,校本设计中对于春天的观察具体到了“花”这一主题,使春天的观察不仅有面的关注,更有点的深入,观察有了内容,操作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感知也会加深。校本课程的重过程价值的取向恰恰促进了认知的习得,所以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对《春天在哪里》这一课的实施可以放在校本课程的平台上,然后强化认知体验的习得交流,通过交流获得感知。
二、建立开发结构,是整合开发的实践基础
就学校而言,一次春游、一次礼仪评比、一场电影……都可以作为校本德育课程的内容,我们如果能够依托现有国家文本课程的目标体系,整合学校已有德育资源,建立开发体系,德育合力将更加突出。
从品德课程整合的角度思考,我们认为重点应该关注两项内容,即素材开发与实施开发。
就素材开发而言,素材的开发方向是多维的,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立足文本的素材开发,这样的素材有利于贴近目标,保证德育目标的完整性。同时我们应该关注生活外延与文本拓展两个方面的素材运用,这两个方面更能充分地体现时代需要、学生需要、社会需要,是对文本的创造性认识。在实施开发中,我们要关注“人的转变”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要让时间和空间充满了德育目标的存在,在长时间的作用下影响人格塑造,甚至形成良好品德习惯。为此,实施开发并重点关注时空的影响,用时空上的广泛开发来突破现有文本教材的封闭,让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真正获得提高。
整合开发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学生对德育目标的认识,从而为树立完善的人格服务。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明确课程实施重体验的要求,《品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强调了课程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明确了德育必须是体验性的活动特征,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得到人格塑造,我们强调体验,就是要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将德育目标体验融入生活中、学习中,成为“教育即生活”的一种体现。
三、依据“群众路线”,是整合开发的必要途径
品德教学与其他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它对人的品德修养的塑造是带有国家意志的,它的培养方向与国家对人才思想素质的要求有着相同的意向。教育是面对社会的窗口,“群众路线”对于品德这一培养国家意志的人才课程又如何在课程整合上得以体现,应该从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
1.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设计者
教师不仅是课程开发的实施、设计者,更是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对于品德课程来说,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设计者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对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把握。这是保持国家课程思想体系建设的核心指导理念。例如:我们在设计学校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将中国梦的教育纳入到教学中并结合现有品德课程中理想教育的内容,将原有的目标教学上升为“中国梦、我的梦”教育活动,与时俱进是品德教学应有的要求。(2)教师应该对现有品德课程与学校德育课程有全面的理解。教师必须了解学校德育课程的基本规划与结构以及学期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课程,寻找整合开发的契机。(3)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体系。由于课程的实施者对课程内容有着天然的选择权,在实施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投身到课程内容的组织、删选与过程设计中,使课程实施走向理性。(4)教师要善于总结,提升课程体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对教学案例、教学结构等作出适应性判断,通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反应,找出课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总结提升品德课程开发的实效。
2.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促进者
学生应该是德育课程素材开发的主体与实践者,他们作为学习主体享有课程学习的权利,更由于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在素材选择上要契合学生感受,要从学生贴近的生活中选取,这样才能使学生参与到体验活动中。为此,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而且考虑到情况的变化,课程的开发要留有空间,这些空间能够满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改进,使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促进者。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对素材有权进行选择与改进,体现了课程开发的能动性,也积极推动了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
总之,品德课程的开发是对学校德育课程的一种多维整合,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只有站在一定的课程高度,把握品德课程的逻辑关系,才能将时代赋予的正确价值观影响到每位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