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範圍擴大 企業經營再鬆綁
2015-01-14許曉楠
許曉楠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宏觀環境更趨挑戰性——經濟面臨穩增長與調結構的矛盾,不能繼續依靠政府搞固定資產投資,一些行業和企業利潤率下滑,資金鏈壓力較大。而傳統產業承受市場需求不足以及融資成本過高的雙重壓力,技術升級與設備更新也因資金不足受到影響。因此,如何調動市場積極性成為一個難題,為企業減少稅負的呼聲越來越高。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提出要用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改革辦法,完善現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通過減輕稅負,加快企業設備更新、科技研發創新,擴大製造業投資,促進大眾創業。
此次加速折舊新政,及時回應了企業減稅的呼聲,對於正處於升級換代之中的製造業企業可謂正逢其時。對於傳統產業「破繭化蝶」,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和活力,實現提質增效升級和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加速折舊減稅範圍擴大
本次出台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對所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用於研發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 超過100萬元的,可按60%比例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雙倍餘額遞減等方法加速折舊。二是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三是對生物藥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製造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允許按規定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雙倍餘額遞減等加速折舊方法,促進擴大高技術產品進口。
「這是含金量很高的三條舉措,將對企業起到實質性『減負』的效果,並助推企業主動進行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說。針對這三項措施可能會影響企業當期報表的擔憂,諸建芳說:「從報表上看,調整之後企業當期成本增加,可能會影響利潤;但是由於政府從企業拿走的稅收減少了,對企業構成實質性利好,市場會十分看好。」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測算,按照國務院最新的固定資產折舊加速政策,A股所有上市公司第一年預計總共節省的稅收可以高達2333億元,這將是2013年所有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總額的7.8%。
一舉多得企業經營再鬆綁
加速折舊新政策鼓勵製造業投資來穩定經濟,但鼓勵的主要是新興產業的投資以及傳統產業的研發投入,因此,這一政策既刺激了投資,又有助於調整結構。應該注意到,此次新興產業與高端製造業的所有固定資產投資被全面列入加速折舊範圍,而不僅僅只是研發投資。
以100萬元以下新購設備費用化為例,在新政前,企業新購進用於研發的儀器、設備等均作為固定資產入賬並按年提取折舊費用,如電子儀器設備的折舊年限一般為3至8年,殘值率為3%至5%,方法上主要採用直線折舊法,相應的年折舊率約11%至33%。本次新政實施後,企業新購的儀器、設備等將未來3至8年的折舊費用加上殘值一併提前至當期費用化處理,從而大幅提高了企業在當期可在所得稅前抵扣的期間費用,從而相應地降低了企業的實際稅負。
有資產評估師指出,加速折舊主要是早期折舊金額大,晚期少;折舊大,利潤低,所得稅收就少。但是這個利潤低,是稅務上的利潤低,由於稅務核算是套體系,早期可以少交稅,相當於晚期交。雖然總值不會有多少減免,但時間上有優惠。「對企業來說,現金負擔好很多,像剛投產的專案,折舊金額會比較多,早期就不用交那麼多稅;而在後幾年交稅,後期交稅能力會強,這就相當於遞延納稅了。」
此外,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在所得稅之前扣除,直接的好處是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資深註冊會計師劉志耕表示,「該政策給企業樹立了一個發展理念,即要加快對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換代,加快對固定資產的投入。企業少交的稅可以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資金,而且這種固定資產不應該是原來技術層面上的固定資產,而應該是升級換代、效率更高的固定資產。」
稅收減免小微企業再受惠
事實上,在經濟結構調整、GDP增速降低的大陸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為了助力企業轉型發展,除了加速折舊新政以外,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在陸續推出。
2014年9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加大稅收支持的政策——在現行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的基礎上,從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將月銷售額2~3萬元的也納入暫免征稅範圍。
據了解,大陸目前約有6000萬家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小微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60%,納稅占國家稅收總額的50%。此次,國務院決定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並將月銷售額2~3萬元的也納入暫免征稅範圍。這種向眾多小微企業免稅外延擴大化的趨勢,是在小微企業經營成本壓力大、勞動成本節節攀升、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和生存負擔偏重的狀況之下,對苦苦掙扎的小微企業的雪中送炭。
然而,從目前大多數小微企業的生存實際來看,政策優惠還有更多可以完善和發揮的空間。
其一,增加減免稅收項目。小微企業需要繳納的稅務,包括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流轉稅附加、印花稅、契稅等在內的二十多種稅項,新政僅僅減免了增值稅和營業稅,減稅力度仍有不小空間;國家應從頂層設計著力,將小微企業徵收的稅種進行合併,徵收統一的「簡單稅」,確保小微企業在生存與發展之中輕裝前行。
其二,減免名目眾多的收費。目前,國家各部門面向小微企業的行政性收費多達69個大類,多達196種各式收費專案。企業負擔中占比比較大的教育附加、城建附加、水利基金等費用都沒有明顯減免。
其三,適當減少員工勞動保險費用。小微企業為員工繳納的社保費用(五險一金)負擔明顯一年重似一年,這大大擠占了小微企業所創造的利潤,迫使小微企業大幅減少用工數量,大大降低了社會勞動就業率。
其四,在鼓勵和獎勵兩方面給予小微企業更大的創新與創業動力。對於一些重點小微企業的行業,國家應當實行鼓勵和獎勵政策,提供特殊的管道獎勵和資助,通過國家的努力建立相應的基金池,容納更多的社會資金來輔助小微企業,增強小微企業的發展後勁,保持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