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作业 提高学习效率
2015-01-14范木桂
范木桂
作业不仅具有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师生交流学习信息的重要平台。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认真批改,让学生在作业中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精心设计的作业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呢?
一、设计趣味型作业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作业,使作业具有亲和力、童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1.绘画式作业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绘画式作业,引导学生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如教学“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交流展示。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当成一件件艺术品来完成。
2.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因此,教师应给一些枯燥、单调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位置与方向”后,教师可设计“帮小动物找家”的作业:“一天,小狗、小熊、小鹿一起出去玩,可是回来的时候它们迷路了,你能根据图中的提示把它们送回家吗?”这样就将枯燥的方位知识融入富有情境式的作业之中,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
3.游戏式作业
布鲁纳说过:“游戏活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它是生活的乐趣。”将所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游戏式作业,如“喜羊羊闯关游戏”等,这样既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又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掌握运算方法、运算技能,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二、设计探索型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设计具有探索性的作业,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1.观察作业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事物存在的规律和它的本质。例如,教学“认识图形”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作业:在自己家中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找一找圆柱形和长方体的物体。这样设计作业,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本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2.调查作业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探究能力。例如,教学主题为“节约用电”的数学活动课后,可让学生自己调查家里每个月的用电情况,并分析调查的结果,提出节约用电的合理建议。这样的调查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3.实验作业
实验操作既可以让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应用能力得到发展,又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让学生以家里洗手液的使用说明书作参照,自己配置一些洗手液。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既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又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
三、设计生活型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型作业,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自己获得或掌握的数学知识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价值。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一家有6口人,他们一起去某地旅游,A旅行社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75%优惠;B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假如买2张全票,那么其他人打五折优惠。这两家旅行社原来的价格都是人均2000元。(1)假如是你,你准备选择A旅行社还是B旅行社?为什么?(2)通过练习,对今后购物或消费有什么建议?”设计这样的生活型作业,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层次型作业
由于受本身原因、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间的数学知识、能力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使“每个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来设计层次型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可参照“自助餐”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的作业:甲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有利于他们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乙类为提高题,这类题目深刻地反映数学概念,且解题方法灵活,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丙类为发展题,这种难度较高的题目主要给基础好的学生设计,对培养学生解题的多样性和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样的作业中,作业的类型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做到各取所需,因人而异。只有这样,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得到减轻,从而唤醒学生更深层次的作业意识。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而数学作业多样化的探索是一个重要切入口。让我们将作业布置变为作业设计,不断改革和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逐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