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障碍减缓产业升级
2015-01-14陈志武
陈志武
什么是产业升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我的理解是,产业升级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增加值,提升企业赚钱的能力,给员工带来更高的收入,给股东带来更多的回报,同时给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大致的一个定义。
前些年有一句名言,中国需要卖掉8亿件衬衣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这个话的含义就是,中国在产业链上必须要提升,尽量花更少的时间和劳动力,赚更多的钱。
那么为什么不加快产业升级呢?因为这里有四个方面的障碍。
第一个要面对的障碍就是,创新由谁主导。举个例子,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比中国现在的人均GDP还高很多。但是苏联的创新给今天的人类社会留下了多少东西呢?可以说很少。
完全由市场主导的、私人资本主导的创新,带来的结果非常不一样。为什么?私人出资的时候,如果是做PE基金的,或者是创投、VC基金,有人跟你说,他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很好的技术,请你拿出几千万美元,或者是几亿元人民币来投资,给你一些股份。作为职业投资人士,一个本能反应就是问他,这个技术能够带来多大的市场,收入增长前景怎样。而如果不同的政府部门掌握资金安排,它关心的不一定是市场需求、增长前景,更多的是非经济的、政治的,还有其他一些虚无缥渺的指标。因此,国家出资和民间资本主导的创新,产业升级的结果很不一样。
第二个很重要的挑战,是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四万亿元刺激方案中,90%以上的钱是地方政府和国企来花。奥巴马总统2009年推出的800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中,政府花的钱不到10%,剩下的90%以上都是给民间的家族、老百姓和个人家庭,还有一些私营企业。是国有经济唱主角,还是私营经济唱主角,最后对资源的配置也会很不一样。企业产业升级能够得到的资金支持也很不一样。
尽管今天中国有800多万家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城镇就业贡献率在80%~90%之间,它们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的作用是这样大,但是它们得到的金融资源支持依然那么少。
第三方面的制度障碍是,银行和债券市场也明显偏向国有企业,连股票市场的上市机会也是如此。即使是对于能够上市的民营企业,发审委员会对这个企业的有形资产也非常关注。如果这个公司没有什么楼盘,也没有土地,设备也没有,他们就会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这些对于产业升级也是非常大的障碍。我们可以想想,医药公司或者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腾讯,本来不需要非常多的有形资产,非要在上市之前和之后,把多少百分比的资产放在有形的东西上,必然会减少公司在知识产权研发方面的投入。因此,目前的上市制度、偏好,都会对产业升级构成很大的负担。
另外,国内法律对真正掌握知识产权、拥有专利的公司非常不利,因为所有举证责任,都放在知识产权所有者一方,变相地对侵权一方提供了支持。这些司法安排对产业升级也构成一些障碍。
最后一个障碍是,从微观层面说,产业升级需要更加细化的专业分工,要求更多的企业把资源放在主业上,而不是跨行业什么都做。这些年,我在国内很多地方见到的上市公司,不管主业是做电脑的还是做航天的,都有酒店,都有房地产公司。
越是什么都做的公司,在产业升级方面就越处于弱势,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专业集中、火力集中的企业竞争。冯仑讲到过野蛮增长的年代。在那样的时代,盲目多元化没有问题,因为做什么都可以赚钱。但是在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以后,谁赢谁输,不再取决于做了多少行业,而是取决于谁更能集中火力,把业务做细做精。这将决定哪些企业在“新常态”的环境下,在产业升级方面能有更大的投入。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