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为残疾学生开启美好人生

2015-01-14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顺德智障骨干教师

在广东顺德风景如画的桂畔海河畔,有一所美丽的校园——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从1999年开办以来,先后有近千名残疾的孩子在这里沐浴着爱的阳光快乐度过“漫长”的童年,在老师们智慧的引领下缓慢而执着的向着美好人生前进。

用爱心坚守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便没有特殊教育事业的一切。

在顺德区启智学校,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大多从七八岁起入学,至18岁毕业离开。在此期间,他们学习站立、走路、坐下、躺卧,学习笑、哭,表达着急、生气等各种情绪,学习各种礼貌礼节,跟人打招呼、说再见,学习买卖东西、辨别钱币、看交通灯等生活基本技能,学习玩耍、跳舞、打球、跳绳……

相比正常的学校教育,残障儿教育的艰辛真可谓难以言述。

有位孩子刚入校就读时不肯进课室,老师也就蹲在外面陪着他,这一陪就是几个月;孩子们不习惯校园生活,不睡觉,老师就把自己的床铺搬到宿舍,陪着孩子们一起睡;小浩会开水龙头,却不会关,因为关水龙头需要反方向拧,这对小浩来说太难了,老师就一次次反复的教导,但效果不明显,老师灵机一动,让小浩用右手打开,用左手关,小浩终于学会了……

在这里,原本普通的教学不再普通;看似点滴的进步实则需要付出千百倍的艰辛。“我们不期待暴风骤雨式的进步,当你知道做一件事是对的,就坚持下去。”学校校长梁敏仪和她的团队正在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追求学生的教育成效。除了坚守,还是坚守,既有对责任的理解与态度,也有对特殊教育的诠释与追求,更多的则是对孩子们的爱,不离不弃,默默奉献。

用课改撬动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尤其是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

2014年9月2日,星期二,新学年开学的第二天,顺德启智学校办公楼四楼的一间小办公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志超和启智学校语言科组的几位老师正在讨论“识字课教学的进度与有效性”的问题。而识字课是学校从2001年开始建设的“人性化”课程中“语言课”的延伸。

爱只是教育的基础,要真正解决这些中重度智障孩子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能有尊严的生活,就要从专业上寻找出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为此,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志超以马克思的人性论思想为指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度智障儿童教育课程“人性化”理论,重新定义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目标、编制了新课程大纲。顺德启智学校的老师们在王志超的指导下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用时13年,完成了由社会化课、图形操作课、情绪分化训练课、说话课、体能课、划画课六门课构成的中度智障儿童教育课程体系。他们编写了150多万字的教材,并且已经实施了多轮的教学和实践。在“教育人性化,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引领下,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启智的老师们用爱与智慧,令到这些特殊的孩子发生了巨大变化。

“Do-Re-Mi-Fa-So”。启智学校六年级的情绪分化课上,老师通过钢琴传递高低、强弱不同的信息。每个学生桌面上都放着一个铝板琴,上面彩色的条纹指明不同音符,同时还有张纸按照铝板琴的音符分布写着相应的“1、2、3…”。根据老师的指令,孩子们敲击简单的“Do-Re-Mi”。这些孩子属于中度智力障碍,很简单的音符、节奏学习,需要老师特别细心、耐心地教。课上了一会,老师拿出一盒糖,奖给做得到的学生。情绪分化课程是启智学校人性化课程中的一门,通过学习情绪表达的方式、方法,结合生活化的表情训练,使智障学生能根据情景作出相应的情绪反应,从而让智障儿童更好地进入社会,被人接纳。

而为了让这些中度智障儿童能成为“社会人”,通过在校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智能,逐步使之能进入社会,为最终成为社会中有尊严地生活的人,启智学校在人性化课程的建设中可谓不遗余力。

在启智学校校园里,有两大块菜地。夏日的阳光下,各种青菜长势正好。每天早上,阿宝作为“承包人”的学生之一,会定时到菜地上劳作,对自己承包的菜地负责。“菜地是我负责的,菜种好了可以拿去卖钱。”阿宝干得很开心。与一般学校设“开心农场”让学生们体验农村乐趣、了解农村生活不同的是,启智学校开设的开心农场是让孩子们养成强烈的劳动意识,今后可以顺利踏入社会。青菜长好后,学校会组织小“农贸市场”,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市场交易。

用团队支撑

一支专业、敬业、乐业的教师团队,是顺德启智学校前行的核心力量。

启智学校的老师刚刚被学校招聘回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的。虽说他们中很多人都毕业于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但在进入到启智之前,他们真正接触特殊孩子的机会并不多。一到工作中他们才发现,现实和书本中的残疾孩子几乎是两个概念,他们开始有些手足无措。为此启智学校搭建四大平台,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明显。

一是完善教师成长的制度平台。制订《教师评价体系》、《骨干教师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依据双因素理论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凸显教师在完成工作中的成功感和价值。

二是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平台。理论层面的问题由专家解决,教学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由教师自己研究解决。通过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会议、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议,重点解决教师一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将教师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放大,形成稳定的做法。

三是搭建了青年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平台。“青年教师培养平台”主要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采取集中培训、专家和备课组长、老教师带教的培养模式。“骨干教师培养平台”主要是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良好师德修养、又有扎实的教育理念及操作能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采取以骨干教师培养和专家、特级教师一对一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

四是建设了教师成功的展示平台。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教学开放活动、举行一场专业汇报会、组织一次教学效果汇报展示。日常注重对教师成果收集和展示,定期表彰教师的教学心得与成效,不定期举行校外成果发布会。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外派教师指导实验校课程体系的建立,学校曾选派10多名骨干教师到北京、湖南、海南的实验学校实地推广。

启智学校通过专业建设的引领,爱心文化的浸润,成就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追求专业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中70%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多人取得硕士学位。培养出特级教师和市、区骨干教师共9人。

用联盟辐射

独善其身固然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处世哲学,但胸怀天下无疑更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与境界。

秉承大爱的顺德启智学校并不仅仅满足于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而是将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和追求与同行切磋,把在特殊教育路上的收获和成长与同行分享。因为,顺德启智人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为更多的残疾孩子开启美好的人生。而这一理想的达成,仅凭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那么,就和其他的特殊学校互动、联盟,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共用成果、共同进步。

2012年11月22日,旨在提高招收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学校教育水平的“特殊学校区域性合作联盟”成立,来自岳阳、汶川、韶关等7所顺德区内外特殊教育学校和顺德威权康复中心在顺德启智学校携手,人性化专业教育理念通过联盟这一形式,开始向周边更多特殊教育学校辐射。

现如今,顺德启智学校已成为各地特殊学校慕名而来的培训基地。先后有上百所特校教师来校学习和交流。接纳来校一周的短期培训教师有600多人次,两周甚至一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培训100多人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顺德启智学校的办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里既是顺德特殊孩子生活、学习的乐园,也是顺德特殊教育工作者专业从教的乐土,在实践中落实着顺德区委区政府将改革的成果惠及到弱势群体的规划。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顺德智障骨干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7.1声道定制影院+KTV案例 顺德华侨城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世界美食之都——顺德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