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2015-01-14刘刚田刘丽娜杨晓帆许菁斐
刘刚田+刘丽娜+杨晓帆+许菁斐
[摘 要] 介绍了地方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适应人才培养新特点,制定“五体系”人才培养新方案,建立“分段渐进式”的校外特色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行业和地方培养了具有创新精神和设计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关键词] 地方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3-0101-03
0 引言
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科技进步有重大意义。地方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由企业、学校和设计院合作,将实践训练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符合当前国家技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国内工业设计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成为工业设计专业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对新型的人才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3]。
1 适应培养人才新特点,制定“五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
河南科技大学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体现在招生、培养、教学、实践、教材建设、科研和就业等整个人才培养环节。根据设计企业的需求,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特色与优势,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扎实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知识,具备现代艺术设计与分析、设计与制造、结构与工艺、三维设计开发及其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业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艺术实践人才。提出“31”的艺工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客观实际,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依托签约的校外艺术实践教育基地和校企共建的艺工联合实验室,提出了“校企联合,3+1”的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简单地前3年在校学习,后1年到企业实习,而是按照“走出去、走回来、艺工交替、学用相长”的教改思路,确定教学顺序,具体为:2.5年(学校)0.5年(校企)0.5年(企校)0.5年(企业)。其中,第1~5学期,在校学习艺术基础和公共基础理论;第6学期,在校学习艺术类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第7学期,到企业进行职业素养实训、现场操作与管理、企业项目设计,再回校完成全部设计;第8学期,在企业进行项目设计并完成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的真题真做率达到95%。工业设计专业“五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见图1。
2 构建“分段渐进式”校外特色培养方案
校外培养方案是核心内容。长期以来,河南科技大学依托洛阳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区域优势和与设计行业的天然联系,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传统与优势,与许多大中型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签订了协议,建立了“校企全程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探索了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多模块、柔性化的“分段渐进式”校企合作培养方案。
“分段渐进式”培养方案,旨在按照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分阶段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在校的设计理论学习、设计训练与在企业的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如下企业阶段具体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企业认识实习阶段。时间为l周,安排在第4学期进行。以参观为主的方式,到多家企业了解企业文化、设计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等。
第二阶段:企业生产实习阶段。时间为3周,在第6学期进行。在工业生产线上实习,熟悉产品制造流程、零部件加工与产品装配的工序工艺等。
第三阶段:企业岗位实践。时间为14周,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为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阶段。学生以分散方式,分配到不同的签约企业进行实习。其实践环节包括设计企业职业素养实训和现场考察与设计两大部分。
1)企业职业素养实训,时间为3周。学生熟悉设计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的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设计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学会遵守设计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进行设计工作。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现场操作与管理,时间为5周。进行多岗轮训,完成产品设计、产品样机制作、安装工艺、工程设计项目实施与组织管理、技术服务等训练。
3)企业项目设计,时间为6周。学生参与企业一个产品设计、一个工程项目设计或一项产品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并撰写设计说明书。通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质量、环保、安全与服务意识。
第四阶段:毕业设计阶段。时间为16周,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由校企导师共同完成整个设计指导工作。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新产品技术攻关、原产品改良设计、新产品技术推广与应用、产品设计开发和企业管理等。在整个毕业设计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中,学生经历的是真实的情景和过程,强化了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综合实力。
图2为工业设计专业“分段渐进式”企业培养方案。通过上述“分段渐进式”培养方案的实施,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工程素质和设计实践能力逐渐得到加强,使学生获得本领域的基本专业训练,提高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全方位训练。
学校为企业举办不同层次和模式的设计类专业学习班,聘请设计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开设学术讲座、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教师在设计行业兼职、短期工作、实践进修。派遣青年教师到设计企业(设计研究所)实践进修;鼓励教师参与设计企业的设计项目研究,通过合作,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聘请设计企业的设计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来校做设计技术讲座,担任设计企业学习阶段部分课程教学工作、指导设计实践和毕业设计。目前,学院聘请了22名企业、设计院所高层管理和设计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
3 结束语
将改革成果转化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成果。将教学改革成果和指导思想渗入到课程与教材建设中,推动了课程和教材建设的深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试点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建设了“眼睛看到的美——“视觉艺术”、“产品设计”和“设计素描”等多门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在特色专业方向培养阶段,立足自主出版教材,利用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充实教材,从设计实际中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实例。近三年,校企联合共同编写出版了11部教材。其中,具有特色的《人机工程学》、《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广告创意》、《广告策划与创意》、《景观设计》、《动画角色设计》与《摄影艺术与应用》等教材,完善了该专业方向的教材建设,提升教师科研水平。许多科研成果转化成了产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新乡新能电动汽车设计、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别克汽车生产线三维仿真设计、洛阳宇通汽车公司CLY6896HG客车的造型设计等。新的培养模式,凸现了人才培养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环境设计、动画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推广应用到河南科技大学艺术类的其它9个专业,受益学生达1800多人。学院吸引了多家兄弟院校前来参观学习和交流经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已被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省内外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恩栋,杨宝灵,姜健,等.国内外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6,29(3):196-199.
[2]姜健,杨宝灵,姜爱丽,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J].教学研究,2006,29(2):107-111.
[3]曹祖耀,吉青.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