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小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2015-01-14钟建新
钟建新
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相比,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语文老师只一味地抱着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呆板,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其实,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农村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训练资源,集市茅舍,青山碧野,飞禽走兽,小桥流水,篱落花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神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农村的生活资源正为这种综合性与实践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从而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辟了一条道路。
一、以农村生活为课件,提高学生识字写字兴趣
城镇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效率,同时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但农村学校尚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生活资源,来提高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农村学生的生活中,总是与农村的那些山石田土、水火草木等紧密相伴,对那些自然景物、现象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学生们都迫切想把它们转化为能识认与书写的文字,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欲望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激活。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借此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识认和书写汉字,效果非常明显。这种在生活中识字、写字的方法,并不比课件学习的效果差,甚至比课件教学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二、以农村生活为舞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农村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语言,为我们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分成两个场面,一个是农村生活的现实场景,一个是课堂训练的再现情景。现实场景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不同要求,让学生围绕着农村生活的话题,与亲人或他人交流。因此,一次喂鸡,一次田间劳动,一次圩上买卖,等等,都可以是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机会。课堂训练的再现情景,就是老师选择一个话题让更多的同学演示,再现生活的情景,老师从中点拨,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我们在六年级组织了一个“我反对这样的农村陋习”口语训练活动,学生因为熟悉农村的生活,很容易就找到了交际的内容,有的反对农村的封建迷信,有的反对农村的不卫生习惯……这样的口语交际贴近学生的农村生活,因此练得自然,练得实在。实践与模拟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农村生活的资源,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中关于农村的情景描写,农村的学生自然有优势,在古诗文方面尤为有利。我国古代以农业生产为主,古诗文更多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耕种采摘,茅檐篱落,缫丝纺织,野牧溪渔,等等。这些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当学生读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样的诗句时,也许城市学生还得借助课件理解“篱落”“菜花”之类的景物,而农村学生早已明白了其中的情境。其他的如“霜叶红于二月花”“未闻孔雀为夫子家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等,农村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轻松了。断然不会出现近年来新闻里所报道的情况:城市某孩子不识桃李,父母遂于农村承包一座山,栽桃种李,便于孩子认识体验。
四、以农村生活为素材,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多年来,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责任在老师。绝大多数农村老师在习作教学上死守教本的习作安排,方法简单呆板。学生语言根底较浅,习作兴趣本来就不高,一看到老师郑重其事地布置作文练习,便畏作文如猛虎了。其实,农村本身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也是学生愿意提笔写作的兴趣源泉。农村的人、事、景、物,都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只不过老师要善于借助它们。平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令节气,让学生提笔写一写,不必篇篇都是正经的作文,可以写日记,可以写随笔,可以把农村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化作文字。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写得多了,语言功底自然就好。再加上老师精心指导,段便成章,言可成文,学生自然不会把写作当作压力了,那还愁教本保底的习作任务不好完成吗?笔者在班上弄了几个练文字的专栏,专写农村的人、事、景、物。学生愿意写人,就把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稿子集中到《山野农人》;愿记事,便归于《农家小事》……我一有时间就给他们评点鼓励,学生的兴致非常高,皆踊跃而写,以老师评点为荣。从怕写到愿写到想写,效果是那种任务式作文所不能相比的。
农村潜在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