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提问课堂艺术

2015-01-13魏代平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文思维

魏代平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没有提问的课堂是沉闷的,不会课堂提问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当然, 提问要讲究艺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47-01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门教学技能艺术。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合理的提问,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本文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及方法,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1.明确提问对象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点是明确提问对象。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学生成绩的普遍提高。因此,课堂提问的对象是全班学生,并且着重考虑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接受水平。提问要讲究先后原则,平时回答少的优先,回答问题胆怯者优先,回答正确率高的居后,回答正确率低的也居后。另外,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回答,因为学生的回答会出现答不出、答不全、答不对的情况,对这些学生不能弃之不顾,转让其他学生回答。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完成答问过程。

2.鼓励学生主动发问

教师应结合既定教学目标,鼓励和引导那些害怕提问题的学生,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可以用诸如:"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的评语来了解学生思考的方式,增强他们自我引导与反思的能力。还可以使用"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你思维水平获得极大提高的表现"来肯定学生的进步。我们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尊重,对于那些提问题的水平相对高的学生,要对问题的质量进行关注;对提问水平低的学生,则侧重于对他们的进步表现进行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发问,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课堂提问的原则

3.1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加思索即能对答如流,这种表面上的"繁荣"与"热闹",会使学生养成浅辄不止的不良习惯。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垂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2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应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提出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更不应该突然冒出一个与教材内容不相及的难题,去惩治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打乱教学的和谐节奏。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4.课堂提出的问题应简明扼要,切忌绕弯子

语文课堂提问与其说是一门技术,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因为汉语言文字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同样的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语句表达出来。而语文课堂提问却应该简洁明了,少用专业术语和绕弯子。有时本来很活跃的课堂,因为一个问题问得不当,学生没有弄懂意思,往往气氛很快沉闷下去,教者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不知什么原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因此要对提问进行巧妙地设计,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

4.1在关键的内容上设问。 所谓关键的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词句和章节。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一个苹果》一文时,可以选取课文中苹果的来历和经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苹果出发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4.2在内容的矛盾处设问。 不少课文在内容上会有些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很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挑山工》,为什么挑山工所走的路比游人长一倍,而所用的时间却并不长?在这里设问,能够造成学生思维的起伏跌宕,让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4.3在内容的重复处设问。 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在这样的地方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分析体验作品的感情内涵。如《林海》中,"感到亲切、舒服"出现了三次,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这种感情的?又如《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5.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在语文素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不但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上要设计提问,还要在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上提出一些问题,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发展,在思维上也有所拓展和提升。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的动态的信息交流。提问设计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上科学的、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及时唤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创造积极热烈的课堂气氛,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因此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形成有自身特色、符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