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力的回归

2015-01-13廖洁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崇尚浪漫主义

摘要: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的重要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最本质的特征是侧重主观,强调抒情,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最有力的斗争和反抗。浪漫主义高扬起 "崇尚自然"的大旗,提出"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口号,张扬感情,追寻自然本性,拯救被物质淹没的人性。

关键词:浪漫主义;崇尚自然;绝对自由;张扬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38-02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的重要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盛行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众所周知,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曾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高呼着"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以求建立"理性王国"的美好社会。这些口号和主张得到了人民的赞赏和支持,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的。同时,古典主义流行了二百年之后,已经处于衰亡阶段,日趋没落。

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浪漫主义思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席卷全欧,浪漫主义文学也迅速成为统治当时欧洲文坛的主流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侧重主观,强调抒情。这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直接影响结果,也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最有力的斗争和反抗。浪漫主义是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洲各国封建制度面临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的产物。同时,法国大革命后的残酷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恰恰是这种失望在文学领域的反映。不可忽视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也对浪漫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十分流行,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这种理论尽管十分不成熟,十分幼稚,但却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特别是卢梭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宣扬、对想象的推崇以及回归自然的主张,尤其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和理论条件下,浪漫主义文学高扬起了"崇尚自然"的大旗,认为艺术首先应当是人的主观感情的表现,给古典主义以致命一击,针对古典主义的"理性"至上精神、号召"摹仿自然"、 要求"逼真"的理论,一八零零年,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1],他说:"人与自然互相照应,人的心灵能照应出自然中最美、最有趣的东西。"[2]布莱克有诗云:"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看出一个天堂,将无限握在你手掌中,在一刹那里走向永恒。"[3]这种"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强烈倾向,表现出了浪漫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不满和抗议。

浪漫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彻底摧毁了统治欧洲文坛几千年的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是西方文学在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浪漫主义文学是近代历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浪漫主义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浪漫主义自一产生就与古典主义和传统的理性主义有尖锐的矛盾,其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以感性对抗理性,以主观对抗客观,来反抗冰冷的资本主义文明,因此,"回归自然、崇尚自然"就有了它复杂的内涵。就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回归自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抛弃沉重的文明社会,回到洪荒太古、幽静质朴的大自然怀抱中;一是回归到人性的自然,憧憬原始人;一是创作的自由,无论主题、题材、形式、方法,都力求摆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

浪漫主义文学认为自然万物与人一样是具有生命灵性的,人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闲云流水,花开花落,大自然一切率性本真,人置身于其中,自由自在的天性便会受到启迪,大自然是疗救人性异化、超脱功利社会的好地方,在神秘、幽静的自然万籁之中,人们会忘记尘世纷扰,走向与万物合一的无限境界。例如英国的"湖畔派"诗人,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现实社会的题材,而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自然"来否定现实丑恶的城市文明。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还憧憬原始人,希望回归到人性的自然。在浪漫主义文学家看来,出生不久的婴儿看似懵懂幼稚,森林乡野的农民看似愚昧落后,但实际上他们比现代人幸运得多,现代人多的是文明礼法的镣铐,他们反倒接近自然,天性未泯,自由自在。卢梭就曾经感叹:"一位欧洲大臣那种繁重而令人羡慕的工作,在一位加拉伊波人看来会作何感想呢?这种悠闲的野蛮人宁愿接受多少种残酷的死亡,也不愿过这样一种生活……"[4]"回归自然"的口号正是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对人性自由的渴望。例如雪莱在《致云雀》诗中写道:"你从大地一跃而起,往上飞翔又飞翔,犹如一团火云,在蓝天平展你的翅膀,你不歇的边唱边飞,边飞边唱……"[5]这只在蓝天上展翅高飞、放声歌唱的云雀,鄙弃尘世的污浊,厌恶世人空洞浮华的腔调,正是以真挚热烈的感情,优美质朴的歌声,诉说内心的忧伤和爱,诉说对光明和自由的憧憬,不倦地想人世间播撒同情、欢乐和希望。这恰当的表达了浪漫主义诗人永不枯竭的艺术创作的内在激情。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浪漫主义"崇尚自然"的目的是要坚持世界的诗的性质,并企图通过艺术和艺术家超越现实,进而解救现实。雪莱说:"诗是最神圣的东西" [6],华兹华斯说:"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与人心一样不朽"[7],诺瓦利斯说:"诗是真正绝对的存在"[8],无一例外的都指向了对诗的世界的自由本真的向往。艺术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体验,浪漫主义希望在审美世界中达到主观超越客观、个人超越社会的理想,实现人的存在于本质的统一。从这一意义上说,浪漫主义"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实质就是回归到人性,追求绝对的自由。

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征服自然,结成了社会,但同时,人所结成的社会却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外在力量,反过来压迫人自身,造成了人的异化。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文明的异化史,社会文明每前进一步,人性异化的痛楚便增加一分。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并成为社会统治力量的时候,人的异化问题更日益显露。野心勃勃的资产阶级新登上历史舞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一切神圣的感情"淹没于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9],资本主义时代唯理性论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理性成为人与世界的主宰,理性和科学无疑为资本主义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资本主义大厦却没有给人的心灵留下理想的栖息地。理性禁锢了感情,物质窒息了人的天性,冷冰冰的世界给人们带来的是压抑、惶恐、孤独,人在异化劳动中感到普遍分裂的巨大威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浪漫主义张扬感情,追寻自然本性,拯救被物质淹没的人性,在当时是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 曹葆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 曹葆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布莱克诗集》 上海三联, 张炽恒译.

[4]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 1962年 法律出版社.

[5]《雪莱诗选》 江枫 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6]《雪莱诗选》 江枫 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7]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见《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 刘若端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 .

[8]诺瓦利斯. 《夜之赞歌》 华夏出版社,2007.

[9] 《共产党宣言》(德)马克思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

作者简介:廖洁,男199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任教。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经验丰富,对语言文学有最直接的体验,擅长文艺理论与教学理论研究。论文《大语文教学观——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学》《古诗词的"四美"境界》《诗歌鉴赏的"戏剧化"教学》《浅析杜十娘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等获得区、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崇尚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崇尚奋斗
向古典主义致敬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