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实践性教育为突破,构建中职职业指导体系

2015-01-13张旭亭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岗位

张旭亭

摘要: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讲,教育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作为直接对接受职业教育者的"规划"性工作,不能满足于空对空的课堂教学的精彩,而应该从课堂中走出去,深入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从学校三年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入手,建立职业指导体系,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同时这种教育应该是以大量实践为主的,能应用于具体的人的实践性教育。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实践;职业指导体系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37-0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有的学校也称职业生涯教育,其前身也称为就业指导。近几年,每年都存在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同时,又有大批的企业招不到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真正需求人才的紧张,这说明在学校活动中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的缺乏。

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需要、素质和本质的全面发展。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讲,教育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职业教育除了满足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任务外,首要任务就是生存的教育,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首要的任务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

作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从任务和内容上,其目的除了使个人具备从事某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外,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好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教育,是每一所职业学校及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的要务所在。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在校生数量稳步增长、专业建设长足进步、"双师型"教师队伍稳步增长,实验、实训设备、设施规模与现代化水平紧跟时代节奏…。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分流等方式,无限制补充低水准生源;在专业建设上表现则是"大一统"现象和 "随大流"开设"热门"专业,导致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或无效教育,致低层次人才重复培养,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角度来讲,这种现象是对职业生涯的教育认识不足的表现。其次,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方面来说,各学校还沿袭传统,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的层面上。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就业辅导课程和咨询仅作为"点缀",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培训和个体咨询,并未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规范。第三,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环境配套不足。

在面对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认识的不到位、体系不规范、从事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师资素养参差不齐、方式手段滞后的种种现象,学校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应从何入手,整体推进?

我认为,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对"人"的工作,首要的问题要以人的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力求摒弃学校教育工作文本——文本的传统说教,要借鉴理实一体的教育模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人的发展特点着力点放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中,达到职业教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事实说话、以实事教育的目的。从中等职业教育三年的过程中,要达到上述目的,从以下入手:

1.提高认识,将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做为职业教育重要的课程体系来建设

1.1提升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在职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软硬件配置的投入。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讲起来重视,真实工作中无法体现,安排起来无力。认识的提高来自于思想的理性认知、源于工作有无取得显著的成果,要把这项工作开展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要加大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使一批经过正规培训的职业指导人员成长起来,带动各专业教师队伍。

1.2建设以实践为主线,三年一体、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在师资和设备具备后,学校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坚决不能就课程而课程,陷入课程教育——适度拓展为教书而教书的现象中。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这个角度,积极参与学校专业体系建设中,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构建适合专业发展,同时兼顾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2.以实践为主线,紧密结合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课程设置

2.1专业课程开设时间、先后顺序、课时的安排都要以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传统上,学生在校学习一般是先学基础课,然后学专业课程,根据具体情况,要调整课程,使学生能达到有充分实践、实训时间的目的。

2.2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式,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也是在课堂学习中积累成的,所以任课教师对所授课程与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要充分了解并做好课堂设计。

2.3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进行岗位能力培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落脚点,是如何培养出更多有一定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毕业生。从另一角度来讲也就是如何通过教学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人才方案的主线。因此,推行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是一个切实的办法。

3.建立面向实践的弹性学习制度,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充分利用闲时、寒暑假接触岗位,实际参与社会岗位锻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无论他聪明与否,其知识领域是否宽广、全面,如果没有实在的工作经历,其从书本上来和知识也是不确实的。

对于职校生来说,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更是不可放过的机会。不仅能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而且能有意识地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素质,并找到自身素质与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差距。

学生可以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实习;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实行工学多次交替,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人的发展及认识水平、能力的提高,虽然很多情况可以来自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但是,最终这些知道和素养是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因此,作为学校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既不能脱离学校课程体系而存在,也不能无视专业学习的独特性而自说自话、独立发展,更不能脱离知识传递的实践性在虚无中传播。作为针对 "人"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要求的尊重,是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岗位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