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班幼儿养成教育
2015-01-13赵炳丽
赵炳丽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22-01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的面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推进幼儿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环境,理解和尊重孩子,重视引导,通过模仿和重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能力。养成教育既不能盲目拔高、贪大,也不能粗放浮飘,而要根据幼儿特点,一步一步地抓实搞好。我在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实践中采用了以下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1.情境创设、感染提示
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幼儿学生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是导之以行,做到这一点,就要纠正重说理轻实践的倾向,把说理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可见、可学、可仿、可行"。只有引导的具体,幼儿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我在幼儿学生教室中创设了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悬挂了主题鲜明,适合儿童特点的壁画、时代英雄、校徽、校旗、名人名言等激励性、警示性标语,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使幼儿生活在这一环境中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使幼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在幼儿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这种特定的环境和生活氛围可以达到养成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2.建设优良集体,优化养育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幼儿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途径和力量。建设优良班集体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幼儿学生主要是在班集体中学习各种社会规范。幼儿学生在班集体中通过模仿、学习和实践,排斥某些规范,践行某些规范,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再外化为行为习惯。在一个优良的班集体中,往往形成一种积极的规范、舆论和健康向上的风气,这些规范、舆论和风气作用于集体成员,对其心理和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其积极向上,做出有益的行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成员都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克服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与集体协调起来。同时,班集体是学校整体养成教育目标作用于每个幼儿学生的中介环节,有促进、组装、实施养成教育的特殊功能。正如马卡连柯所深刻指出的:"不管用于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做到的一切"。见,养成教育中班集体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3.榜样示范,积极进取
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师也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
榜样象一面镜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模仿力强,可朔性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学生提供怎样的精神食粮来满足他们寻求"心目中的偶像"这种心理需求呢?我认为,树立榜样,以典型引导,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以师为表,动之以情。由于幼儿模仿力强,思维具体形象,因而老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表里如一,成为幼儿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也要按照要求做,给幼儿做好榜样。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做,就会马上改正。如有的幼儿不太喜欢用小手绢擦鼻涕,有鼻涕时就用衣服袖一抹,还有的随地吐痰不讲卫生,我就请爱讲卫生的幼儿为他及全班小朋友做榜样,互相比较,让他们知道讲卫生的好处,经过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不断教育和训练,逐步在孩子的思想上树立起讲卫生的观念。
4.激励内在动机,以情导行
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人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明明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它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明明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幼儿,要更加耐心,不断用语言强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以上四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我感到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阳正确地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