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路径
2015-01-13刘劲松
刘劲松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在中学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音乐欣赏课作为音乐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艺术和乐感审美艺术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作以下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音乐欣赏;路径;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295-01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那么,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搞好音乐欣赏教学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作如下探讨。
1.中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1.2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中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中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1.3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中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力求创新,从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涉及到哪一个领域,首先要培养兴趣,音乐欣赏也不例外。所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审美层次和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学生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音乐课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科目。但在上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味地让学生去单一地听而不带领学生去了解作品、分析作品、畅聊作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说,音乐课堂形式得求变,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乐意学,喜欢参与到音乐探讨中去。例如在欣赏民族音乐时,我先给学生放了一首《大中国》。这首歌耳熟能详,学生们跟唱时兴致很高,兴趣盎然。随后,我将其中的秧歌介绍给学生,告诉学生民族音乐元素也可以运用到流行歌的创作中去。又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花好月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给学生放了一首王力宏的《龙的传人》。这首歌大家也很熟悉,但对歌曲所表达的内涵还不大了解。于是我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学生讲解了一下:这是一首赞美祖国母亲的歌曲,歌词中涉及到黄河长江、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无论在何方、在何地,我们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永永远远是炎黄子孙。当再听《花好月圆》时,课堂上非常寂静,课堂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温情。这就是音乐的力量,音乐把学生的情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所以说,教学方法要手段多样、力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音乐。
3.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人是音乐形式的创造者,同时又是音乐作品的主体,音乐作品常常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描绘。在现实生活中,人不但有喜、怒、哀、乐和恐惧、犹豫、嫉妒、冲动等情绪,而且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及情感世界。音乐具有强烈的摹情摹音的特点,在表"情"方面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比拟的能力。我们知道,当心情愉快时,我们的呼吸平稳,仿佛有一条徐缓均衡的宽阔波纹在心中流动;当我们激动或愤怒时,就会觉得呼吸急促了,心中就会觉得有一条急促狭窄而不规则的波纹上下跳动;当我们忧伤时,我们的呼吸是深沉的,心中似乎有一条不规则的浊波散漫沉浮地漂流。这一条条"宽阔的波纹"、"急促狭窄而不规则的波纹"、"不规则的浊波散漫沉浮地漂流",恰似作曲家作曲时心情和节奏由一个个高低不一的音符构建的旋律线。语言难以描绘的心理感受,音乐却能表达出其时其景下的复杂感情。因此,音乐是富有表情的艺术。在欣赏这类作品时,注重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注意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并与音符所编制的感情旋律碰撞共鸣,无疑会加快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学生通过这种声情并茂的感情体验,乐曲音乐形象渐渐地明朗起来,它是那么鲜明、具体、生动,乐句到处充满着滴滴泪、声声情。有人曾把音乐比作"人类感情的速记",还有人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表现的地方"。音乐作品中的"情"是多彩多异的。音乐的旋律,足以引导人们走进灵魂的秘镜。"情真就是美感",这就是美的最终体现。音乐欣赏教学从"情"入手,让学生丰富的感情世界与激越跳动的音符所塑造的情感相碰撞,以自己的体验去领悟,印证音乐所表现的情感。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引发学生音乐想象
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引发学生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由于学生对乐曲创作的年代感到陌生和遥远,如果让学生仅从听觉上理解乐曲的内涵,效果欠佳。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播放全曲时加进视频的剪辑和播放,再现1938年秋冬,抗日部队行至黄河岸边,战士们英勇的身姿和壮阔的历史场景。这样,不需要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就可使学生理解乐曲内涵,把学生的情绪推向一个高潮。
参考文献
[1]曹华.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J].成才之路,2008、9.
[2]杨惠英.音乐欣赏浅议[J].教育教学研究,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