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快乐起来
2015-01-13徐文杰
徐文杰
摘要:要带微笑进课堂,精新设计导语,巧用风趣和幽默,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是数学课堂教学快乐起来。
关键词:愉快教育;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66-0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教学活动中情感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波、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快乐起来呢?
1.要带微笑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开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快乐探究,培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尽可能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由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愉快的体验,引发探究之乐。如教学"球的认识"时,采用开放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测球的特征,并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或看书进行验证,不仅使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活动中,获得球与圆之间有联系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之乐。
3.在动手操作中快乐起来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阐述,效果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进行关于长方体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自带的萝卜进行实际的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认真填写观察记录。操作完成了,关于长方体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快乐之中,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4.在悬念设置中快乐起来
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总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就应该启动学生的情感系统,充分调动与发挥情感因素在探索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激情与活力。因此我结合学生特点,注重设置悬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