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1-13田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粒米正方形创设

田红

摘要: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很强,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少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63-021.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活泼、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数学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生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请大家想像一下,一条直线穿过一个正方形,这条直线可以以任何方式穿过正方形,可以得到怎样的图形呢?

此题由于直线的位置不确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学生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思考。因为好奇,所以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得到了丰富多彩的答案。由于开放性题的多变性,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只为学而学,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人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学生则容易进人数学思维境界,大胆创新。新的数学教材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运用这些图画引人课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我经常用故事激趣法。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

同学们,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如果国王满足大臣的要求,告诉大家,国王的国库里应有264-1粒米,以每克100粒米计算,约为1844.67亿吨。学生们都"哇"地一声叫了起来。同学们这时都想知道这是怎样算出来的,纷纷打开课本阅读起来。

3.在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提出的数学问题决不能随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3.1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要有一定的探索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现有发展区,它是指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它是指学生的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是经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所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来提出问题,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设计问题时,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只有当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能在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适度的点拨、引导,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思考。

3.2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引导要适时,语言语音要有启发性,叙述要注意"度"的控制,使学生处于心相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愤""悱"的状态,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思路和思想方法。

4.让学习中充满"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探究题的多变性,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充满激情,能够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照图所示搭x个正方形要多少根火柴棒。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得出不同的答案:第一学习小组认为:第一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了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4+3(x-1)根;第二学习小组认为:把每一个正方形都看成用4根火柴棒搭成,然后减去多算的根数,得到代数式4x-(x-1);第三学习小组认为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3根火柴棒加一根搭成,此时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搭x个正方形共需3x+1根。

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分探究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主动参与、交流协作等诸多品质的协调发展。

5.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也难免存在一些缺点或"毛病"。当发现书中的这类问题时,学生总是显得格外自豪,仿佛小猎手战胜了大老虎。

例如:华东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上36页的例7中,一块长和宽分别为60厘米和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要在它的四角截去四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槽,使它的底面积为800平方米,求截去正方形的边长。请同学们先读题。有些同学先把单位统一后列方程,发现这样的数据解方程无法进行,而很多同学发现铁皮的总面积才2400平方厘米,怎么可能做成底面积为800平方米的无盖长方体水槽,显然底面积应为800平方厘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发现,加深了对单位的理解。通过这种小事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6.展示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贴近生活中的数学是新数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应用学生熟悉的东西讲数学,多举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打折销售"一课时,先让学生走入市场,了解打折、抽奖、赠送礼品等促销活动,了解"大减价"背后的文章,学生体会到"买的不如卖的精"。

猜你喜欢

粒米正方形创设
粒米千滴汗
1亿粒米
剪正方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剪拼正方形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13 亿粒米究竟有多重?